4月22日,拼多多、淘寶、抖音、快手、京東等多個電商平臺“不約而同”宣布將全面取消“僅退款”,消費者收到貨后的退款不退貨申請,將由商家自主處理。今年“兩會”期間,國家相關管理部門釋放了強烈的信號,明確表示會對平臺濫用僅退款規則,造成商戶“貨款兩空”的突出問題進行治理。
如今終于“靴子落地”,取消“僅退款”究竟有哪些深遠意義?
【觀點一:取消“僅退款”是監管鐵腕與商家血淚倒逼的結果】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上海正策律師事務所律師董毅智認為,平臺取消“僅退款”的核心動因:本質是由監管鐵腕與商家血淚倒逼的結果。這是一場政策合規壓力與商業生存危機的共振,平臺在監管合規與商戶流失風險間選擇尊重市場。而更深層的勝利在于:所有違背商業規律、踐踏公平底線的“惡法”,終將在法治進步與市場覺醒的雙重浪潮中被扔進歷史的垃圾堆。我們與網經社等機構長達多年的聯合訴訟、調研、上書諫言,正是這場“廢惡法”運動的鐵證。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寧波市新東方工貿CEO朱秋城指出,“僅退款”不僅僅破壞商家合理利益,更破壞了電商生態的公平原則,是平臺競爭白熱化階段,基于自身競爭壓力與平臺利益,犧牲商家合理利益,甚至是以犧牲公平為代價的體現,其不為消費者,更不為商家,核心是平臺獲取流量客戶黏性的一種手段。
朱秋城進而表示,“僅退款”的取消是民心所向,大勢所趨。目前中國的中小企業面臨各種各樣困境,“僅退款”事實上是典型的內卷、典型的惡性競爭,是平臺經濟的陋習。從國家層面到企業,我認為這是英明之舉,也是國家反內卷的有力舉措,大快人心。
因此,早在2024年7月23日,全國知名網絡消費糾紛調解平臺“電訴寶”(315.100EC.CN)聯合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起國內首個“電商平臺‘僅退款’調查行動”,涉及對象包括但不限于拼多多、京東、淘寶天貓、抖音電商等平臺,并于9月4日發布《2024年電商平臺“僅退款”調查報告》。
《2024年電商平臺“僅退款”調查報告》主編、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指出,“僅退款”是指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服務后,在規定的時間內,如果對商品或服務不滿意,可以申請全額退款的政策。但由于各平臺介入增多,“薅羊毛”現象頻發,因此商家不滿激增,與消費者矛盾激化。
參與《報告》編寫的麗水技師學院電子商務專業主任、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陳逸霄表示,彼時,政府出臺一系列政策支持電商行業的發展,保障消費者購物體驗。“僅退款”服務的推出正是電商平臺積極響應監管要求,提升售后服務質量的舉措之一。然而,2024年七月下旬,“僅退款”輿論呈現出復雜多元的特點,既有消費者對其便捷性和高效性的認可,更有商家對其濫用和負面影響的控訴。“電訴寶”數據顯示,2024上半年退款問題在全國網絡消費投訴中的占比高達28.49%,根據各個輿論平臺搜索數據顯示,“僅退款”問題被推向風口浪尖。
為此,8月1日,“電訴寶”上線國內首個電商商家“僅退款”第三方投訴通道(JTK.100EC.CN),為商家提供一個公正的維權渠道,并移交、督辦入駐電訴寶的各大電商平臺進行二次審核,減少錯判誤判,以應對日益增多的“僅退款”爭議。截止目前已累計受理超過10000多起來自全國商家的“僅退款”為代表的投訴案例。
【觀點二:“僅退款”取消后將重建商業信任基線 是“反內卷”的重要轉折點】
董毅智表示,取消“僅退款”是電商行業擺脫“自殺式競爭”的關鍵一步,為行業健康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過去,平臺利用“僅退款”規則,迫使商家通過降價來保全口碑,這種做法不僅壓縮了商家的利潤空間,還導致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取消“僅退款”后,商家可以將更多資源投入到產品品質和服務升級中,而非無底線地降價競爭,從根本上改變了行業的競爭格局。
“此舉必將重建商業信任基線,規則調整后,商家對市場的信心得到恢復,敢于加大研發投入,推動行業從‘比誰更便宜’向‘比誰更靠譜’轉變,為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也能倒逼平臺責任回歸,平臺為了追求GMV數據的增長,不惜犧牲商家利益。取消‘僅退款’后,平臺必須重新審視自身的責任,將重心轉向服務賦能,如提升質檢、物流等服務,以增強平臺的真實競爭力,實現平臺與商家的雙贏。”董毅智補充道。
新質生產力產業聯盟秘書長段積超表示,電商平臺取消“僅退款”政策是行業反內卷的重要轉折點,其作用與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冤大頭”松弛了:保護中小商家權益,緩解經營壓力;二是“羊毛黨”哭了:重構行業生態,遏制規則濫用;三是“上帝”未來會笑:平衡權益分配,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這一政策轉向標志著中國電商從“流量至上”的野蠻生長階段,邁向“生態健康”到“生態平衡”的高質量發展新周期,為千萬商家提供公平競爭土壤,也為行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不過,安慶職業技術學院電子商務退休老師徐奕勝則認為,在商家特別是一些直播平臺“夸大宣傳”等造成消費者收貨后很大差異的反差,完全取消“僅退款”有失偏頗,這是監管糾偏的過度反應,可能引發三個倒退:一是消費者信任滑坡:88%用戶認為“僅退款”是網購核心保障,貿然取消或導致客訴率激增;二是劣幣驅逐良幣:缺乏快速退賠機制后,正品商家將面臨更多“貨不對板”競爭對手的擠壓;三是平臺責任逃避:將裁決權交還商家可能激化矛盾,平臺應通過技術手段(如AI質檢、用戶信用分層)完善規則。
【觀點三:電商矛盾本質是“效率與公平失衡” 需精細化規則設計而非簡單廢除】
國內首個“電商平臺‘僅退款’調查行動”發起人、國務院《網絡商品交易及服務監督管理條例》立法組副組長、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指出,電商平臺中“僅退款”規則“疊加“自動跟價”“全網比價”等機制,形成惡性競爭,導致商家利潤空間被壓縮,部分商家因高比例退款陷入虧損。“僅退款”規則的初衷是提升消費體驗,但其濫用已導致商家與消費者權益失衡,需通過技術升級、信用體系建設和政策協同實現“效率與公平兼顧”。
“如今僅退款退出,是電商規則變化的一小步,也是電商環境扭轉的一大步。僅退款的歪風已經被大大遏制。意味著惡意買家濫用政策‘薅羊毛’的行為再也行不通了,這將大幅提升商家的經營積極性,優化營商環境,有望進一步刺激平臺經濟的消費熱情回升。在這個基礎上,政府監管部門因勢利導,一錘定音,給所有誠信經營的商家吃了個定心丸。這也是今年電商營商環境的標志性事件,電商創業從此進入順風局。”曹磊補充闡述。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澤大律師事務所律師馬愷濃表示,當前電商平臺投流競價展示位問題、刷單炒信問題、虛假評價問題等均比較嚴重。這直接決定著商家能否快速對接消費者,盡快促成消費。這些問題的存在也直接導致某些好商品消費者看不到,大量炒出來的質次價高的商品獲得了大量訂單。措施是優化算法、做到可識別違規信息并做到及時發現及時處理。
徐奕勝認為,當前電商矛盾本質是“效率與公平的失衡”,需通過精細化規則設計而非簡單廢除原有機制實現再平衡。監管部門應與平臺協同建立“消費者保護-商家權益-平臺責任”三位一體的治理框架,避免運動式政策調整對市場造成震蕩。
“如建議對‘僅退款’可以采用‘分級制僅退款’,對高信用用戶保留快速通道,低信用用戶需舉證審核;建立商戶保險池,由平臺與商家共擔惡意索賠損失。”徐奕勝闡述。
無獨有偶,廣東省現代移動互聯網研究院院長文丹楓也表示,良性的電商生態,離不開買賣雙方的共同信任與規則的公正執行。只有在公平可持續的交易環境中,商家才能安心經營,消費者才能放心購買,中國電商也才能實現長期繁榮。
“總的核心要義在于構建“技術+信用”雙輪驅動的協同價值體系,前瞻性布局可聚焦聯邦學習框架下的分布式信用價值互聯,以及元宇宙空間內的沉浸式虛擬驗貨技術,需建立隱私保護與商業效率的動態平衡機制。”中國服務貿易協會專家委員會理事張立平這樣說到。
董毅智稱,律師的戰場不在法庭,在規則誕生的起點,作為電商行業律師,我深知惡法最可怕的不是掠奪利益,而是以“進步”之名腐蝕商業文明的根基。當平臺用“僅退款”將商家逼成待宰羔羊,當算法霸權凌駕于《民法典》公平原則之上,這場戰役早已超越個案勝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