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陽春三月野菜香,農歷三四月份,鄉村蔬菜青黃不接。黃瓜、絲瓜、苦瓜、南瓜、辣椒、茄子,都剛開始下苗。你像在我老家湖南邵陽、婁底一帶,每年春節過后除了白菜、蘿卜,基本上沒有蔬菜食用。到了三四月份,白菜蘿卜也基本殆盡了。因此在陽春三月,老百姓就會去地里采摘各種野菜來代替蔬菜食用。
你像蒲公英、薺菜、香椿芽、枸杞芽、榆錢、花椒芽、野芹菜、蕨菜、藜蒿、大春筍、小竹筍等野菜,都是老百姓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記得小的時候每年三四月,家里的長輩都會去竹林中挖竹筍或者去山上摘蕨菜來炒菜吃。作為植物科普博主,筆者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種非常古老的野菜。很多人都沒有吃過,它就是蕨菜。
不過這個蕨菜非大家想象中的蕨菜,在我們生活中通常蕨菜是指歐洲蕨。其實在湖南這邊蕨菜指的是另外一種蕨菜,它的學名叫紫萁,古人稱其為薇菜。今天筆者就來帶大家,認識并了解這種植物。
認識薇菜、了解薇菜
薇菜,最早記載于周朝,《詩經·國風·召南》中有詩歌曰:“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見君子,憂心惙惙”。大概的意思就是說女生爬上高高的南山,去采摘蕨菜,沒有見到心上人,心生憂慮。
薇菜,也叫紫藄、藄蕨、茈萁、紫蕨、蕨基、毛老鼠、毛狗子、紫萁貫眾,之所以有這些別稱,就是因為薇菜的嫩芽是紫色的,莖稈上面有很多絨毛,頂部卷曲起來,上面還有很多類似于蜘蛛網一樣的白色絲狀物,因此得名。薇菜是紫萁科薇菜屬多年生蕨類植物,在我國湖南以及云貴川等地廣泛分布,喜歡生長在山坡林下以及溪邊的酸性土上。
薇菜的價值
薇菜是一種非常有價值的植物,它主要分為兩個方面。第一,薇菜具有極高的食用價值,它在我國食用歷史就超過3000年。郭璞在《爾雅》中就對薇菜做出了注釋說:“薇菜,即紫藄也,似蕨可食”。至今在湖南、重慶、湖北、貴州等地都有吃薇菜的傳統。
你像在我老家湖南邵陽、婁底一帶,說春天去采摘蕨菜,通常指的是薇菜。每次和朋友去采摘蕨菜的時候,看到他們將歐洲蕨當蕨菜,我都開始懷疑人生。了解之后才知道,蕨菜其實也分很多種,薇菜包括歐洲蕨菜只是其中之一。薇菜味道微苦與澀感,通常需要焯水之后反復浸泡去苦在食用,特別適合用來炒臘肉,超級下飯。
薇菜除了可以直接炒菜之外,還可以煮熟之后曬干做成干菜。聽說日本人和韓國就對薇菜情有獨鐘,將其稱之為“雪國山菜”,是一種非常高端的食材。據不完全統計,每年日本和韓國都會從國內進口大量薇菜,你像重慶、黑龍江每年都會出口數十萬斤薇菜干制品,為了應對這龐大的市場需求,如今薇菜甚至已經開始人工種植。
薇菜除了可以作為野菜食用之外,同時它也是一種傳統藥用植物,傳統中藥材中紫萁貫眾指的就是它。傳統中醫認為薇菜幼苗期,頂部的白色棉毛,可以用來止血,其次它的根部也是一位非常好的中藥材。所以春天我們去野外挖野菜的時候,遇到它可不要錯過了,非常美味的一種野菜,純天然綠色無污染。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寫到這里了。大家對于薇菜了解了嗎?在你的家鄉蕨菜指的是歐洲蕨還是薇菜呢?這兩種蕨菜你都吃過嗎?你更喜歡哪種蕨菜?在你的家鄉有薇菜嗎?大家有什么想說的,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分享您的見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