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美軍已成全球最昂貴戰爭機器,年軍費高達8952億美元仍喊饑餓。諸多證據顯示,美軍在海外基地公然盜采石油、保護毒品種植,與傳統軍閥行為無異。
背后支撐這一切的是美國軍工復合體的龐大勢力網絡。五角大樓與資本深度綁定,通過游說、安插代理人等方式操控政府決策,形成了超越白宮的獨立王國。
這支失控軍隊如何撼動美國根基?軍閥化進程為何難以遏制?
軍閥出籠無人敢管
在當今世界格局中,美國軍方的行為已經超出了正常軍隊的邊界,儼然成了一支不受約束的武裝力量。敘利亞東北部,一支由數百名全副武裝的美國大兵組成的車隊,正在源源不斷地將石油從當地油田運往伊拉克邊界。這支車隊每次出動可達100輛以上的油罐車,全程由美軍裝甲車嚴密護送,儼然就是一支現代版的劫掠大軍。
據敘利亞政府統計,2022年該國原油日產量超過8.5萬桶,其中高達7萬桶被美國和敘利亞反對派武裝掠走。這些石油被偷走后,當地百姓卻陷入了嚴重的燃油短缺困境,生活每況愈下。而這些被盜取的石油去向,五角大樓至今沒有給出任何合理解釋。
不僅如此,美軍在阿富汗的表現同樣驚人。塔利班政權在2001年曾明令禁止罌粟種植,使產量大幅下降。但隨著美軍進駐,阿富汗罌粟種植不僅恢復,還引入了太陽能灌溉系統和高產轉基因種子,產量直線上升。到美軍撤離時,阿富汗已成為全球最大鴉片生產國,供應了全球82%的市場需求。
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美軍的管理混亂已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加州陸軍倉庫丟失3輛悍馬車和大批軍用設備,價值高達千萬美金;一家F-35主承包商丟失了價值約8500萬美元的超過100萬個零部件,甚至政府也不清楚這些物資去了哪里。一個正常運作的軍隊竟淪為了一臺失控的戰爭機器,而政府卻對此無能為力。
五角大樓這座龐然大物已經形成了自己獨立的行事邏輯,完全無視政府監督。特朗普政府曾嘗試對五角大樓進行歷史上首次全面審計,結果不僅失敗,聯邦政府每年還為此多付出約10億美元的審計費用。至今,美國國防部仍是唯一一個從未通過任何審計的聯邦機構。這種制度性的不透明,為軍方肆無忌憚的行為提供了溫床。
當一支軍隊開始像軍閥一樣劫掠資源、無視監管,其背后究竟有著怎樣的利益驅動?這一切都指向了一個龐大的軍工復合體,它正在用無形的手掌控著美國的戰爭機器,甚至整個國家的命運走向。而這種控制力已經超出了白宮所能掌控的范圍,形成了一種新型的軍閥統治。
資本與槍炮的邪惡聯姻
美軍背后隱藏著一個龐大而復雜的利益共同體,它將軍方、軍工企業和政客緊密綁定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幾乎無法抗拒的力量。五角大樓2024財年的國防預算高達8420億美元,這筆驚人的資金如何分配?公開資料顯示,有高達1450億美元用于新武器研究,大部分流入波音、洛克希德馬丁等軍工巨頭的腰包。
軍工巨頭為確保這一金流不斷,已經建立了一套完美的運作機制。他們每年拿出大量資金游說政府和國會,同時安插自己的代理人進入政府各部門。這些代理人一旦就位,就能輕而易舉地制定對軍工企業有利的政策。現任國務卿布林肯就與波音公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他入駐美國務院后,多次在全球范圍內為波音公司推銷業務。這種政商旋轉門現象在美國政府中已是司空見慣。
但這還不是全部。近年來,五角大樓與硅谷科技巨頭的合作日益深入,形成了"軍-科-資"三位一體的新型軍工復合體。谷歌、亞馬遜、微軟等公司與軍方簽訂了大量云計算、人工智能和數據分析合同。軍方支持的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資助了眾多前沿科技研發項目,使軍方能夠獲取最新技術成果。這種科技資本與軍方結合,不僅擴大了軍工復合體的規模和影響力,還帶來了嚴重的倫理問題,如自主武器系統的開發和對公民隱私的侵犯。
如此龐大的利益網絡,需要持續的戰爭來維持其運轉。正如著名經濟學家愛德華·薩德在《走向永久戰爭經濟》中所預言的那樣,美國在二戰后立即進入了一種永久性的戰爭經濟狀態。而現實比他預測的更加夸張,如今美國軍費已經高于冷戰時期的任何一年。
在這種機制下,軍工復合體已經獲得了足夠的力量來影響甚至決定美國的對外政策。特朗普政府時期,國防部長馬蒂斯曾公開調侃總統對朝韓事務的理解像"五年級小學生",并無視總統叫停美韓軍演的命令。這樣的情況在拜登政府繼續上演,背后都是軍工復合體對國家戰略的深度操控。
現如今,美軍已經不僅僅是一支維護國家安全的武裝力量,更是一個龐大利益集團的工具。它的每一次行動、每一次戰爭,都牽動著無數資本的神經。當一場戰爭能夠帶來數千億美元的訂單,當一個小沖突能讓股價飆升,和平就成了最不受歡迎的選擇。這種資本與軍事力量的畸形聯姻,正在扭曲美國的國家意志,把戰爭變成了一門永不衰落的生意。
戰爭印鈔機停不下來
對于美國軍工復合體來說,戰爭不是災難,而是一臺永不停息的印鈔機器。烏克蘭危機爆發后,美國軍工企業迎來了空前繁榮期,各地軍火企業紛紛擴建工廠、招收工人。艾奧瓦州的炮彈工廠正在擴建,德克薩斯州建立了新的炮彈工廠,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甚至計劃將"海馬斯"多管火箭炮系統的年產量從48套翻倍至96套。
拜登政府向烏克蘭提供的軍事援助總額已達300億美元,大部分軍火訂單流入了軍工巨頭的腰包。據統計,自2022年俄烏沖突以來,各大軍工巨頭從美國國內外軍方共計拿到了至少220億美元的采購訂單。這些數字背后揭示了一個殘酷真相:戰爭越持久,軍火商越高興。
美國匹茲堡大學教授丹尼爾曾一針見血地指出:"對于軍火商來說,戰爭是最好的銷售渠道。至于戰爭結果如何,有多少人會因此喪命,這完全不在軍火商的考慮范圍之內。"為了保持這臺印鈔機的持續運轉,軍工復合體會通過龐大的經濟影響力和就業政策控制重要選區選民的投票傾向,從而實現與政客的利益捆綁。
一旦這些與軍工復合體利益相關的代理人進入政府,他們就能內外結合,通過惡意夸大安全威脅、煽動選民情緒等方式主動挑起矛盾和戰爭。這不僅能迫使政府提高軍費預算,還能促使政府做出有利于軍工復合體的戰爭決定。根據美國一家網站的統計,美國軍工企業在2022年前三季度就花費了高額美元游說政府官員爭取軍費預算、挑動戰爭。
特朗普政府最初宣稱要削減軍費,但僅兩個月后就改變態度,提出將軍費擴張到1萬億美元。即便如此,仍有媒體認為這筆資金不夠用,顯示了軍工復合體對美國政策的強大影響力。從二戰結束到2001年,世界上發生了248次武裝沖突,其中美國發起的高達201次。每一次戰火,都是軍工復合體收割的季節。
這種永久戰爭經濟學已經成為美國軍事政策的基礎。就像經濟學家薩德所描述的那樣,美國通過向戰爭各方供應軍需用品,深刻地改變了美國經濟的面貌。飛機制造等行業迅速成為"戰爭的關鍵產業",其擴張速度超過美國歷史上的任何其他行業。隨著大量資金流入,不僅推高了通貨膨脹,還改變了美國資產階級的結構:中小企業不斷被兼并或消滅,大型企業的控制權進一步集中在少數人手中。
美國已經陷入了一個戰爭依賴癥的怪圈:軍工復合體需要戰爭維持利潤,政府需要軍工復合體提供就業和政治支持,而國民則被灌輸需要強大軍事力量保護國家安全的觀念。這個怪圈如此牢固,即使是總統也難以打破。當整個國家的命運被綁在戰爭戰車上,和平何時才能真正到來?
霸權黃昏還是浴火重生
美國軍閥化現象已經引發了美國國內外的廣泛擔憂。軍工復合體與政府的深度綁定,不僅改變了美國的對外政策,也扭曲了其民主制度。當選舉可以被軍工企業的捐款所影響,當立法被游說集團所左右,"民主"這個詞是否還有真實意義?這種狀況使得美國的戰略決策不再以國家整體利益為基礎,而是以特定利益集團的獲利為導向。
美國國內確實存在著試圖制衡這種趨勢的力量。國會中的進步派議員多次嘗試限制軍費開支和海外軍事行動,退伍軍人團體、學術界和反戰組織也在積極發聲。然而,這些力量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首先是軍工復合體的強大資金支持,使得任何反對軍費增長的政客都面臨著失去競選資金甚至被扣上"不愛國"帽子的風險。其次,軍工企業遍布全美50個州,為數百萬人提供就業,任何試圖削減軍費的政策都會面臨巨大的政治阻力。
美軍的軍閥化趨勢不僅對美國自身構成威脅,對全球秩序也產生了深遠影響。一方面,失控的軍事行動破壞了國際法和國際關系準則,加劇了全球不穩定。另一方面,軍工復合體推動的技術軍備競賽也迫使其他國家增加軍費開支,形成惡性循環。在一個核武器廣泛存在的世界,這種螺旋式上升的軍事對抗尤其危險。
1961年,艾森豪威爾總統在離任演說中就警告過:軍方與軍工企業的強強聯手對美國來說是危險的,必須警惕防止這一"軍工復合體"持續擴充自己的影響力。遺憾的是,他的警告并未被重視。如今的軍工復合體已經遠超他當年的想象,深入滲透到美國社會和政治的方方面面。
隨著美國國力相對下降和國內政治極化加劇,軍閥化現象可能帶來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一種可能是軍事冒險行為的增加,試圖通過武力維持霸權地位,最終導致過度擴張和戰略失敗。另一種可能是在危機感的推動下,美國社會開始重新審視和改革其軍事-工業體系,尋找更可持續的國家安全戰略。
這場關乎一個超級大國未來的博弈,其結果不僅取決于美國國內各種力量的較量,也取決于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在全球化和多極化的今天,單靠軍事力量已無法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美國是選擇繼續沉迷于軍事冒險,還是回歸理性與合作,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21世紀的國際格局。
結語
美國軍閥化現象揭示了權力與資本結合的危險軌跡。從艾森豪威爾警告至今,軍工復合體已滲透美國決策核心,扭曲了國家戰略方向。
當軍隊不再受民選政府約束,當戰爭成為印鈔機器,美國的民主制度與全球信譽都將面臨嚴峻考驗。軍權膨脹不僅威脅他國安全,也啃食著美國自身根基。
軍閥化能否為衰退霸權續命?還是會成為帝國崩塌的最后一根稻草?歷史終將給出答案。
作者聲明:內容由AI生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