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長時間里,我們多次提到,印度對中國徹頭徹尾的敵意,不論新德里政府如何釋放所謂:“友好”信號,都不過是在迷惑中國。就在不久前,印度還在講“中印友好”。可事實上不過半個月,萬斯訪問印度之后,印度果然違背對中國的承諾,在中國身后捅刀子,交上重要“投名狀”。
綜合英國《衛報》和印媒《印度斯坦時報》的消息,印度接待美國副總統萬斯的當天,印度就向美國交上“投名狀”。雙方除開就兩國原本計劃好的“貿易協定”相關19項議題進行磋商之外,還就“監視中國”這一話題進行了討論。外交辭令上也是一點不含糊,要敲定“貿易協定”,強化戰略聯盟應對中國挑戰。完全忘記了自己前段時間還在叫囂要“中印友好”的言論。
按照印度媒體的說法,大致上就是印度準備建立一個監測部門,追蹤印度從中國進口的所有商品軌跡。為什么查這個?用官方的說法,是印度和中國存在近千億美元的逆差,這不太符合印度的消費市場,所以很可能存在“借道印度出口美國”的情況。所以防止中國制造商規避美國關稅,所以要監視中國商品在印度的流動軌跡,圍堵中國商品。
毫不客氣的說,印度現在的行為,就是在通過出賣中國利益,選邊站,來換取美國在關稅問題上的讓步,乃至是“貿易協定”上的優惠政策。
必須指出的是,單純就這個行為來說,對中國的雙邊貿易影響其實并不大,而中國對外拓展多元化市場,印度也不是“主要對象”。但是反映出來的趨勢,卻非常危險。
一方面,是莫迪在2月份曾經訪問過美國,和特朗普會晤后發表了一個聯合聲明,大致意思就是走向“防務伙伴”,除開一些不那么敏感的技術裝備聯合生產,還有就是一些軍事裝備采購協定。而這次對中國商品信息進行檢測,很難保證不會是印度的“煙霧彈”,實則是通過兩國往來,竊取中國一些工業數據資料,來推測分析中國軍事工業制造數據,為將來對華戰爭做情報支持。
另一方面,就是美國試圖在亞太地區孤立中國的計劃,正在被推進。越南、泰國再到這次的印度,一旦這些國家在選邊站和出賣中國利益的事情上,嘗到甜頭,將極有可能快速形成“破窗效應”引發其他國家效仿。屆時,形勢對中國就很危險了。
當然了,倒也不是說美印的這個計劃就必然成功。因為很大一點,就是印度已經習慣于在中美博弈中爭取最大利益。而美國當前的財政和貿易政策,其實很大程度上來說,無法滿足印度的胃口。美國已經習慣于空手套白狼,這一點又恰恰會引發美印之間的矛盾和間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