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9日,北京理工大學一名研究生手持身份證,發布了一段長達52分鐘的視頻舉報——他的導師、機械與車輛學院常務副院長宮某,以“師生情”為名,對其實施性騷擾、猥褻,甚至引導發生性關系。舉報材料中,105頁PPT、聊天記錄、轉賬截圖鋪陳而出,字字扎心。而更諷刺的是,這位教授曾高調宣稱“好老師是學生一生的財富”,并在公開場合大談“師德為先”。當人性的虛偽與權力的傲慢交織,一場學術殿堂的崩塌就此上演。
宮某被查前,是北理工機械與車輛學院的常務副院長,手握學術資源分配、保研名額等“生殺大權”。他不僅是學生口中的“宮導”,還身兼學院紀檢委員,甚至在2024年的黨紀學習會上,當眾強調“教師要明規知戒”。可舉報材料里,他卻成了“以出柜拉近距離”“威脅學術前途”的施害者。更魔幻的是,他2018年還被評為“優秀工會干部”,2022年在青年教師教學比賽中分享“涵養青教文化”,PPT里寫著“立德為先”,現實中卻把實驗室變成“私人領地”。這種“白天講師德,晚上搞猥褻”的割裂,戳破了高校教師的“圣人濾鏡”。
學生常某強用105頁PPT實名舉報,聊天記錄、保研試題截圖、科研經費流水一應俱全。但輿論場卻分成兩派:支持者認為“鐵證如山”,質疑者卻翻出“視頻剪輯痕跡”“兩年后才舉報”等細節,甚至揣測“學術爭端報復”。這種爭議暴露了高校性騷擾舉報的致命傷:證據標準模糊、程序正義存疑、維權成本高昂。就像網友說的:“你告他猥褻,他說你誣陷;你拿聊天記錄,他說斷章取義。最后受傷的只有學生。”
北理工24小時內連發兩則通報,火速開除宮某黨籍、撤銷職稱,被贊“教科書級操作”。但細看通報內容,全程未提“聽證會”“申辯權”,直接“依規處理”。有律師指出:“按《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開除黨籍需經支部大會討論,校方是否走了程序?”更值得玩味的是,宮某被查前三天,學院剛開完“廉潔紀律學習會”,他還在領學文件。網友諷刺:“反腐倡廉大會剛散場,貪官就翻墻逃跑——這劇情比電影還精彩。”
宮某事件不是孤例。從復旦“學術妲己”到北大“馮仁杰”,高校導師的權力早已異化:保研、發論文、畢業答辯全憑導師一句話;此事件最扎心的,是評論區里學生們的恐懼:“以后誰還敢跟導師單獨吃飯?”“舉報了導師,畢設能過嗎?”當師德崩塌演變成系統性潰敗,教育信仰也在瓦解。一位教育從業者痛心道:“我們總說‘嚴師出高徒’,可現在有些老師,連‘人師’都算不上。宮某事件像一面照妖鏡,照出了高校的權力傲慢與制度惰性。校方的“火速切割”能平息輿論,卻治不好教育的頑疾。若不能打破“導師終身制”、建立跨行業黑名單、將性騷擾納入公訴案件,類似悲劇只會換個名字重演。最后送所有家長一句話:“送孩子上大學前,先教他兩件事,第一保護好自己,第二別信任何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