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稅戰打得不可開交,美方對華出口稅率提到145%,中方將美國出口稅率提升至125%,算是渣男渣女死命殺敵的打法,結果自然是希望對方盡早屈服。
看新聞有說雖然美國提高關稅,卻舉例有企業出口市場反而擴大,雖然可能真的有企業做到,這種舉例卻有非常嚴重的以特殊事例來否定正常邏輯,實際上是誤導視聽。經濟學理論和生活常識告訴我們——降價銷量上升,提價銷量下降,美國對中國提高關稅,意味著中國出口美國產品價格翻倍,結果自然是銷量大幅下滑,而且其他國家產品會因低關稅而具備價格優勢,在部分程度上替代中國出口。
當然美國人也不得不承受更高產品價格,只是相對來說,不到4億且富裕的美國人承受價格上漲壓力,遠比14億且低收入中國人更能承受出口引發的就業和收入減少壓力,因而就涉及到最關鍵問題——中美關稅戰是非打不可嗎?
從中美2024年貿易情況來看,中國對美出口5247億美元,進口1636億美元,一年3610億美元順差,中美關稅大戰使中國損失是美國3倍以上,更深入地看,中國每年數千億美元貿易順差根本上來自美國,對其他國家出口最終仍是以美元交易,他國賺得的美元外匯轉為中國的貿易順差而已,沒有任何其他原因,美元是世界支付貨幣,美國是世界第一大消費市場,歸根結底是美國向世界輸出購買力。
作為世界貿易最終的甲方,美國才能向世界各國發動關稅大戰,世界各國才無關稅反制的能力,因為美國用美元購買各國產品客觀上增強各國消費和生產能力,各國都不能忍受產品生產后無人消費的企業停工和工人失業困境,因而各國都趕緊認慫與美國重新談判關稅,甚至用購買美國產品的方式示好,也只是為了賺回美元而已。
中美雙方關稅都加到100%以上,是雙方原本都不曾想,奈何雙方都有不能退讓的理由,關稅加到幾乎不
可能再有貿易的程度,因為其他國家低關稅產品已經具備性價比優勢,結果是美國只能購買高價產品,中國產品被近減產或停工,已然是兩敗俱傷的現實,也是最壞局面。
中美互相高關稅,結果是其他國家的漁翁得利,完成對中美產品替代,美國作為甲方先手加關稅,中國作為乙方被迫反擊,在現實世界和實際利益上,很難做到兩方回退,總要有一方預先讓步示好表達誠意,或者是弱勢一方,或者是獲利最大一方,或關稅戰損失最大一方。
其他國家太慫,為些順差利益就屈服,中國頂住壓力增加關稅,其他讓各國得以抽身退出沖突中心,可以說為各國損失了切實的利益,各國非但不知感恩,反而會偷笑終于能取代中國產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