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三國演義》,孫權帳下第一謀士張昭當面笑諸葛亮能力不如管仲、樂毅,難助劉備滅曹軍,有理有據,對此該如何應對?從三個方面進行有力回擊。
張昭舉實例質疑諸葛亮之能力,無法助主公打敗強大的曹軍。“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奔夏口,無容身之地”,這是張昭所講的劉備近段時間的真實情況,多次遭曹操打擊而逃亡,處境已相當危險。
劉備多次戰敗處境變差
張昭認為,諸葛亮自出山以來,非但沒能輔佐劉備取得重大軍事突破和建功立業,反而使自己主公的處境變得更差。
所以他笑諸葛亮曾自比管仲、樂毅,是夸大了,不能助劉備復興漢室,無法消滅曹氏。
諸葛亮從成功戰例、仁義為先、放眼長遠三個方面,有力回擊了張昭。第一,曾在新野大敗夏侯惇、曹仁,證明自己的謀略不比管、樂差。劉豫州(劉備)投奔劉表時,兵馬不足千人,帳下可戰之將只不過關羽、張飛、趙云,在這種情況下防守這座人口稀少、糧草不足、城墻不堅的新野小城,又怎么能先后抵御夏侯惇十萬大軍和曹仁十萬大軍?
諸葛亮用兵不容置疑
諸葛亮這兩次戰斗都提前作了周密部署,通過調兵遣將,精準實施了“博望燒屯”“白河用水”,以少勝多成功擊退二次大規模的軍事進攻。這種戰績的取得,完全達到了管、樂二人的用兵水平。
第二,支持主公劉備的仁義為先,主動放棄多次良機,雖敗猶榮。第一次,劉琮主動降曹,劉備有機會搶占荊州來對抗曹軍,但劉備不忍奪同宗之基業,堅決放棄這一良機。第二次,劉備可快速進軍江陵戰略重地,但當時新野百姓講義氣,都來跟隨;于是劉豫州甘愿與百姓同行,因此緩行最終被曹軍追上,導致再次錯失良機。
如果劉備抓住了上述兩次難得機會,那么諸葛亮就可以更好地發揮軍事才能,助主公充分利用荊州一切資源,擊退曹操大軍不是沒有這種可能性。對于主公劉備以仁義為先,諸葛亮自然要全力支持。
第三,勝負乃兵家常事,主要看關鍵一戰。當年漢高祖劉邦屢次敗給項羽,最后在一次決定性戰斗中取得成功,韓信功不可沒。所以勸張昭不要早下結論,諸葛亮輔佐劉備堅守夏口,其實正在下一步大棋,普通人又怎么會懂?
為何要難倒張昭
張昭、諸葛亮二人無私人恩怨,只是在如何應對曹操大軍方面持不同觀點。張昭屬于主降派,建議主公孫權暫時向軍事力量強大的曹操大軍妥協;而諸葛亮目光看得遠,此行只為促成孫劉聯盟,與魯肅、周瑜一樣屬于主戰派。(鹽邑大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