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4月22日,教育部公布的2025年本科專業目錄,數了數,新增了29種新專業。
一,新增29種專業有哪些?
1.人工智能教育
2.嬰幼兒發展與健康管理
3.航空運動
4.區域國別學
5.海洋科學與技術
6.智能視聽工程
7.工業軟件
8.時空信息工程
9.智能分子工程
10.生物質技術與工程
11.智慧應急
12.低空技術與工程
13.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
14.碳中和科學與工程
15.智慧城市與空間規劃
16.藥物經濟與管理
17.醫療器械與裝備工程
18.健康與醫療保障
19.老年醫學與健康
20.人才發展與管理
21.國際郵輪管理
22.舞蹈治療
23.音樂科技
24.數字戲劇
25.數字演繹設計
26.智能影像藝術
27.虛擬空間藝術
28.人居設計
29.游戲藝術設計
這些新專業,很多都是聞所未聞,看著都高大上。
那么,問題來了:
二,新專業設立有哪些影響因素呢?
這29個新專業,就像一扇突然打開的機遇之窗,滿滿的時代氣息,每個專業名稱都像一串密碼,破解著國家未來發展的戰略圖譜。
新專業設計背后是國家下的大棋,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涉及多方面的考量。影響新專業設立的主要因素如下:
1.適應社會發展需求。
大學開設新專業往往是為了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培養符合行業趨勢的人才。
比如區域國別學專業的設立,恰逢“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國家需要既懂當地文化,又通國際規則的復合型人才。
比如,碳中和專業的人才缺口很大,智能分子工程聽起來高深,實際上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
醫療器械與裝備工程專業的首批畢業生,或將參與國產手術機器人的研發,打破進口設備壟斷。
國際郵輪管理專業的設置,折射出中國郵輪經濟年均增長40%的蓬勃態勢。
2.國家政策導向
政府的教育政策和產業政策也是新專業設立的重要依據。國家會根據經濟發展戰略,鼓勵高校開設與新興產業相關的專業,以促進科技和經濟的同步發展。
3.是中國人才培養戰略的一次重大轉向。
三,新專業設立會降低考學難度嗎?
新興專業是否降低考學難度并不一概而論,這取決于多方面因素。
1.新專業可能吸引大量對新興領域感興趣的學生,這可能會導致競爭加劇,從而不一定會降低考學難度。
2.新興專業的設立可能伴隨較低的報考門檻。因為專業初期發展尚未成熟,硬件設施和師資力量可能不如傳統專業完善,從而可能影響到招生和錄取標準。
3.學生在選擇報考新專業時,應綜合考慮這些因素,并結合個人興趣和職業規劃做出決策。
四,高考生應該優先考慮新專業嗎?
1.新專業,往往是風口專業,學生都有好奇心,認為新專業大概率不會錯,會跟風追新,填報志愿時優先考慮新專業也很正常。
2.新專業會有更激烈的競爭,在優先考慮新專業的同時,要考慮這個專業是否適合自己,有沒有興趣愛好?然后再做決定。
3.考生要看自己的分數夠不夠,分數不夠,考慮填報新專業也白搭。
五,高校集體撤銷了哪5個專業?
教育部2024年的數據顯示,全國已經有上千個專業被撤銷或停招,其中有5個專業被各個高校集體撤銷,分別是:
1.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這個專業典型的是在“蹭熱度”,聽起來高大上,有電子,還有信息,還有科學與技術,但是妥妥的是“四不像”,既沒電子信息工程的硬件基礎扎實,也沒計算機專業的編程能力強。有的學校把它歸為工學,有的歸為理學,連學位證都不統一!
2024年數據顯示,這專業的就業率低于75%,在某985高校專業排名中倒數第三!
2.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也是蹭熱度,好像一與信息沾上邊,就成了熱門。實際上這個專業就是“計算機+管理學”的混血兒,但問題是:它既學不精計算機,又學不透管理。
最尷尬的是,文科院校授予管理學學位,工科學校授予工學學位,到底是個啥?
3.工業設計
原來該專業熱門,現在變成冷門加高內卷專業了。
因為現在AI設計工具越來越厲害,很多企業都不愿意招那么多設計師了。
4.包裝工程
乍一聽,這個專業不錯,主要學包裝材料、包裝機械和結構設計,但問題是課程太傳統了,跟不上行業發展。
2024年的數據顯示,全國有15所高校宣布停招這個專業,本科生就業率不到70%。
5.國際商務
過去是高大上,還特別洋氣,但在當前全球貿易形勢下,真的很難混。懂的都懂。
2024年的數據顯示,這個專業的就業率已經跌破65%,成了商科里最難就業的專業之一!
除了上面說的這5個,教育部的數據還顯示,這些專業也在大量被取消:
教育技術學(53所高校取消)
市場營銷(52所高校取消)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51所高校取消)
廣告學(50所高校取消)
今年高考越來越近,考生填報志愿時,一定要擦亮眼睛,填報適合自己的志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