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剛結束東南亞三國訪問,美國就跟了上來,想要掠奪中方的外交果實,那么,美國會成功嗎?在這個時候,美國副總統萬斯訪問印度,又會給中印關系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呢?
在中方高層結束對越南、柬埔寨以及馬來西亞三國訪問,剛登機回國之后,緊接著,美國便開始了在亞洲地區的布局。具體來說,這次美國主要有兩個動作。
第一個動作,就是美國國務院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高官開始對越南、柬埔寨和日本進行訪問。毫無疑問,這次美方官員對越南和柬埔寨的訪問,是有預謀的。在對越柬兩國進行訪問時,中方分別同這兩個國家達成了一系列共識。美國派出高官緊接著對越柬進行訪問,很明顯,就是想要掠奪中國的外交成果。不過,令美國失望的是,不管是越南還是柬埔寨,都沒有加入美國的“陣營”,畢竟他們明白,與反復無常的特朗普相比,中國更靠譜。
第二個動作,就是美國副總統萬斯對印度進行訪問。按照美方對外的說法,萬斯此行主要聚焦于經濟和地緣政治兩個方面。具體來說,就是他不僅會同印度討論關稅談判的事宜,還會在地緣政治方面拉攏印度對抗中國。
要知道,在萬斯訪問印度之前,中方剛向莫迪發出了訪華的邀請。所以,美國這一番操作,其實針對的還是中國。在這里,需要告訴大家的是,在特朗普剛推出對等關稅的時候,印度是做了兩手準備的。一方面,就是爭取恢復對華合作,在媒體炒作的同時,印度政府還放寬了對中企在印度投資的限制;另一方面,就是積極對美示好,不僅表示要降低美國商品的關稅,還要加大對美國產品進口的力度。
從這次萬斯和印度總理莫迪密談的結果來看,印度還是倒向美國了。根據媒體報道,美國已經同意降低印度商品關稅。作為回應,印度也像剛才提到的那樣降低對美關稅的同時,加大力度進口美國產品。除了這些之外,印度還做出了一個舉動,就是向一些進口鋼鐵征收12%的臨時關稅,來對中國產的鋼鐵進行遏制。從這里就能發現,萬斯這一趟訪印之旅,還是達成了一些目的。作為金磚組織的重要成員國,印度無疑再次成為金磚內部冒出的刺頭,用心非常險惡。
站在美國的角度,同印度達成共識無疑給其他國家樹立了一個標桿,只要像印度一樣做好降稅、加量進口美國商品以及限制對華貿易這三件事情,美國就有可能降低甚至豁免對等關稅。
但這個時候,各方可不能忘記,對等關稅其實是特朗普虛空變出的一張牌而已,也就是說,特朗普用自創的一個名詞換來了經濟以及地緣政治利益。這很明顯是典型的“空手套白狼”的行為。印度不僅相信了,還妥協了,以一種“鴕鳥心理”來篤定這些對于自身有利。
站在印度的角度,一直擁有“大國夢”的印度這樣做,有一種可能,就是想要將中國“取而代之”。從這次印度帶頭限制對華貿易可以看出,如果其他國家紛紛照做的話,就會大幅度降低中國制造商品的流通度,也就是說,會逐漸將中國制造排除在這些國家的供應鏈之外。那么,對于一直想要重振“印度制造”的莫迪來說,這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在其他國家和美國還沒有達成關稅共識之前,印度如果能捷足先登的話,將會給自身經濟帶來非常大的發展。
不過,這樣的想法確實不錯,但實施起來卻非常困難。首先,印度的營商環境在全世界范圍內都是出了名的“差”,有句話說得好,“印度掙錢印度花,一分都別想帶回家”。從中國企業到美國企業,幾乎都被印度坑了一遍。印度想要吸引外資進來,如何改變自己的形象,這不是一個短時間內就能解決的問題。其次,印度如何擺脫對中國的貿易依賴,也是非常關鍵的問題。既然幫助美國圍堵中國,中印雙方的貿易往來勢必會受到影響。在2024年,中印之間的貿易順差達到了將近1000億美元,而中印的雙邊貿易額才不到1300億美元,這個數據說明印度對中國商品的依賴度是非常高的。在這個問題上,印度跟美國一樣,只有一個字,熬。不過現在看來,美國即將熬不住了。所以,印度也得想想中印貿易脫鉤的后果。
不管怎么說,現在印度既然已經選擇倒向了美國,那中印之間很可能將迎來新一輪的關稅博弈。只是,在這場博弈中,印度占不到一點點優勢。不出意外的話,印度將會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一定的代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