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合肥4月2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海涵 王磊)4月23日,由安徽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安徽省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和安徽省科技館指導,合肥市包河區教體局主辦的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區第十七協同組及安徽省第一協同組線下交流活動啟幕。相關省份協同組成員、教育專家、一線教師等200余人齊聚包河區,共話科學教育創新實踐。
開幕式上,安徽省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主任汪曉東介紹,安徽省青少年科技活動中心作為國內首個獨立建制的省級科技教育陣地,構建了覆蓋科普強基、科創引路等五大功能區的科技教育生態鏈,并開發三套特色課程體系,年均服務青少年超2.4萬人次。
浙江金華黃宅中學作為農村校代表分享科學教育經驗,該校通過“走廊實驗室”“三航模擬實驗室”等場景迭代,打造“科學之旅”省級精品課程。
近年來,合肥包河區構建“三位一體”科學教育模式,率先實現“每校一名理工科碩士科學教師”,開發人工智能等特色課程,形成“家校社協同育人”生態。例如,合肥市師范附屬第三小學打造“蠶桑坊”,構建“五個一”實踐體系(一本蠶桑日志、一場科學觀測、一次抽絲體驗、一件文創作品、一場成果展演);合肥屯溪路小學龍川校區“筑巢引鳥”項目,通過科學觀測、模型設計、生態藝術創作,探索“科學理性+美育感性”融合路徑。
活動現場。合肥包河區教體局供圖
市集巡展。合肥包河區教體局供圖
合肥市包河苑小學“泥哨韻律中的科學之音”、合肥師范附二小“科學與戲劇的交響”、合肥屯溪路小學濱湖校區“千年非遺染藝遇上科學魔法”……23日下午,在合肥望湖小學洞庭湖路校區,匯聚52所學校創新成果的《科學教育創新集市巡展》火熱開展。各校項目化、場景化展示了科學與傳統文化、勞動教育、生態環保等領域融合成果。
科學教育成果展示。合肥包河區教體局供圖
當天還開展了包含科學文化版塊、STEAM科學課程版塊、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版塊的“科學教育創新博覽會”及講座分享,現場發布了《包河區STEAM教育課程白皮書》。與會嘉賓圍繞“跨區域資源共享”“師資協同培養”等議題進行了分組研討。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