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0日,列克斯·基塔耶夫在電報頻道上發布的一張新照片證實,俄羅斯2S19自行榴彈炮已經開始配備工廠預裝的反無人機防護裝置。圖片顯示,炮塔頂部現在覆蓋著“籠式裝甲”,這是一種由金屬格柵和金屬網組成的簡易防護措施,目的是保護乘員和彈藥,應對烏克蘭FPV(第一人稱視角)無人機襲擊造成的嚴重損失。在出廠前集成“籠式裝甲”表明俄羅斯的生產標準發生了變化,反映了在烏克蘭戰場上吸取的慘痛教訓。
根據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司令亞歷山大·瑟爾斯基的聲明,僅2025年1月,無人機襲擊便占俄羅斯裝備損失的66%,與2024年12月相比增加了7%。其中,FPV無人機造成的裝備損失占49%。包括第46空中機動旅、第3突擊旅和第80空中突擊旅在內的烏克蘭部隊大量使用無人機執行偵察和打擊任務。作為回應,俄羅斯也在構建自己的無人機作戰體系,計劃到2030年招募超過21萬名無人機操作員,組建277支專業部隊,并研發具備AI功能的海軍無人機。
持續不斷地無人機威脅已經導致俄羅斯在烏克蘭損失了大量自行火炮。截至2025年4月22日,開源情報統計顯示,俄羅斯經目測確認損失的輛自行火炮有916輛,其中751輛被毀、49輛受損、7輛遺棄和109輛被俘。在這些損失中,包括234輛2S19和52輛2S19M自行榴彈炮。有照片證實的2S19損失達171輛,其余的被報告為受損、遺棄或繳獲。這些損失也暴露出俄羅斯此前采用的野戰改裝防護措施在高威脅區域已顯不足,還需要采取更多的防護措施。
2S19自行榴彈炮由烏拉爾運輸機械制造廠研制,1989年開始服役,吸取了2S3自行榴彈炮的經驗教訓,重點提升自動化、火力和戰術機動性。自問世以來,2S19已經發展出了多個改進型號,滿足不斷變化的戰場需求,其中最重要的改進型號是2S19M,也被稱為2S33,配備了現代化的火控系統、導航設備和更高的射速,部分型號還減少了熱特征,并且可以接入高級指揮控制網絡。針對出口市場,俄羅斯還推出了可以發射北約標準155毫米炮彈的2S19M1-155。
2S19自行榴彈炮的底盤源自T-80主戰坦克,但為了提高成本效益和降低維護難度,動力裝置采用T-72主戰坦克的V-84柴油發動機,輸出功率為840馬力,最大公路時速可達60公里,續航能力可達500公里。2S19自行榴彈炮的車體裝甲厚度為15毫米,可抵御小型武器射擊和炮彈碎片攻擊。標準乘員組為5名,包括車長、炮手、駕駛員和2名裝填手。車內采用人體工程學設計,可在惡劣條件下長時間作戰,通信套件可集成到更廣泛的戰場網絡中。
2S19的主要武器為1門152毫米A464榴彈炮,可發射多種炮彈。使用標準高爆破片殺傷彈的射程可達 24.7 公里,火箭助推彈的射程可延伸至36公里,通過配套目標指示系統,2K25“紅土地”激光制導炮彈可在20公里范圍內實施精確打擊。這些炮彈使2S19既能進行火力壓制,也能進行定點打擊,滿足戰場上不斷變化的戰術需求。車體內部可攜帶50發炮彈,配備有自動裝彈機,最大射速為每分鐘8發。副武器為1挺12.7毫米高射機槍,用于近距離防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