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講到中學校長,那第一印象肯定就是一位有學識的學者形象,反正就是一位重視文化,教育的人;
一講到檔案,那第一印象也是各種重要的文字材料,那與歷史有著的檔案,那就是有著重要的歷史記載價值的文字材料了。
那兩者聯系起來,“首任百色中學校長”標簽下的人,怎么就用“迂腐,毀檔”這樣的詞來形容呢?
這就是一段文史故事了。
當然了,今天的百色中學,按沿革來說,其前身就是最早成立于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的泗色中學堂。首任校長,即是這個時期的校長。
光緒末年,科舉制度已不符合時代的發展,被清政府宣布取消,于是,近現代的新式教育被有識之士慢慢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并施行,掀起的“廢除八股、興辦學堂”的維新運動中,一些中學堂,小學堂紛紛在各地成立,取代了以前科舉八股教育的縣學,府學,私塾等等。
廣西各地也緊跟著時代的變革,出現了這類中學堂,小學堂,桂西地區最早創辦的中學堂,就是百色中學的前身——泗色中學堂。
為何叫泗色中學堂呢?因為當時籌辦這所中學堂時,經費主要是由泗城府,百色廳兩地籌措,因此定名為“泗色中學堂”
那時候的學堂的最高職位管理者,叫監督,到1912年民國以后才改稱校長。“泗色中學堂”第一位監督叫田駿豐,甘肅人。
那一位甘肅人怎么跑到桂西地區當“校長”呢?這就和近代歷史一位重要人物——岑春煊有關了。
岑春煊,出身于近代著名的廣西西林岑氏家族,這系岑氏家族的歷史自不必多說了,“一門三總督”這一段都有很多人寫了很多筆墨了,這就不復制粘貼了。
八國聯軍入侵,慈禧太后,光緒帝西逃,正好岑春煊任甘肅布政使,機緣之下,都得到慈禧與光緒的重視與信任,最后得授為陜西巡撫。為了更好的上任,他就在甘肅物色了一些人才,建立起自己的幕僚系統,由此,田駿豐成為了岑春煊的“門客”之一,一直跟隨。
1902年,岑春煊署理兩廣總督,此間他做了很多事,推行新政,展開軍改,興教育辦新學等等,還派人員出國留學,其中,田駿豐就是在這個時間被送出日本留學。
1905年,田駿豐留學歸來,又正好遇上“廢科舉,興學堂”,岑春煊就委任他為百色同知,說白點,就是找個信得過的人回他老家搞建設,正是在岑春煊的支持下,桂西第一所近現代新式中學堂——“泗色中學堂”得以開辦。
田駿豐雖然是以軍務,財務出身的,但作為當地教育的“主管領導”,參與籌建了中學堂的過程,最后得以兼任學堂“監督”。
無意間成為了“首任”校長。
1912年,清朝結束,民國成立,社會很多方面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岑春煊的幕僚系統也解散了,田駿豐由此回到甘肅,在1913年出任了甘肅財政司長。
就是這個時候,田駿豐做了一件對甘肅影響深遠的“毀檔”事件。
在民國初時,甘肅保存有相當多的之前甘肅布政使司的舊檔,文獻,還有很多明代肅王府,清代檔案,據載總量有“十數屋”之多。這些自明代到民國建立,近幾百年間的文史檔案,包含有很多信息,可以說是研究當地,及周邊地區明清時期的一些人文歷史最好的資料,能保留下來也是相當的幸運的。
當時分配給財政司的任務是“清理藩署舊檔”,但作為主管的田駿豐,出身于清朝的科舉優貢,出國見過世面的留學生,在教育界上過班,還辦過報紙,辦過學,還編寫過一些歷史書籍,感覺也是一個重視文化的人,愛惜書籍的人,但沒料到,他對待這些“舊檔”,竟然是——燒!
他的理由就是,檔案太多,地方小,不利于防火,于是下令一把火燒凈了事。當時也有有識之士曾與之溝通,反對燒檔,希望保留這些舊檔,畢竟是“幾百年的實物記憶”,但最后田駿豐一意孤行,依然堅持火燒處理。
正是他這一把火,使得甘肅明清以來的文檔舊檔幾乎“絕跡”,如今統計,甘肅明代,清前期文獻不過幾十殘卷,清末的只剩數千,甚到使周邊各地區的明,清歷史記載沒有了連續性。
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歷史的遺憾了。
讀史知今,宣傳廣西各地歷史人文,展示地域風貌,講述廣西的舊事,新事。
我在桂平,我是潯州府O鑫森淼焱垚,謝謝閱讀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