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陳錫聯,在革命戰爭年代也絕對稱得上是一員猛將,說是軍中趙子龍都不為過。
14歲參軍的陳錫聯,還是個娃娃頭,很多事情都不明白,當時還因為和戰友一起吃了幾根油條和一碗雞血湯,差點兒被當成"吃喝委員會"成員被處決了!要不是徐向前出來解圍,陳錫聯當時就要惹上大麻煩。
不過徐帥沒有看錯人,被他救下來的陳錫聯在往后的日子里,漸漸地成長為紅軍中的一員猛將。
22歲就已經是八路軍第129師385旅769團團長了。后來在937年10月的時候,親自率部夜襲陽明堡日軍機場炸毀日軍戰機24架。
經此一戰名揚海內,34歲就成為最為年輕的兵團司令。55年大授的時候,陳錫聯獲得上將軍銜,年僅40歲。
75年時的陳錫聯不過60歲,可以說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
毛主席晚年重用的部隊少壯派
1973年年底,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在沈陽掌兵多年的陳錫聯來到了北京,擔任北京軍區司令員。
作為京畿衛戍部隊的一把手,能做到這個位置足見毛主席對其的信任。
作為軍隊少壯派的干部,當時陳錫聯要比在世的很多元帥、大將年紀都要小,但毛主席卻是對其信任有加。特別是在坐上了北京軍區司令員的位置之后,毛主席每次見到陳錫聯都會笑瞇瞇的叫一聲“陳司令”。
1975年,毛主席已經是82歲的高齡,身體已經大不如前了,疾病纏身。但即便是這樣,毛主席依舊對于當時國內的形勢憂心忡忡。
在當時的特殊環境下,如何選好接班人對于毛主席來說無疑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
政治上,毛主席選擇了華國鋒來作為自己的繼承人人選,但是在軍事上由誰來掛帥卻是一個不小的難題。
開國元帥與大將基本上已經有一半離開了人世,留在世上的已經不多,并且大多也都已經年老。即便是粟裕也已經68歲了,并且在當時的情況下粟裕顯然是不可能出山掛帥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毛主席思來想去最終選擇了陳錫聯作為中央軍委負責人。就這樣陳錫聯在1976年的時候接替了正在休養中的葉劍英,開始負責軍委的日常工作。
事實上,當時毛主席之所以會選擇陳錫聯來掛帥軍委,除了陳錫聯年輕外另外一個主要的原因就在于陳錫聯的“不爭”。
后來在毛主席逝世之后,陳錫聯還當上了國家副總理的職務。兩代領導人對其的信任程度可想而知。
然而,陳錫聯的這種處世態度,既成就了他在主席晚年到華國鋒主政期間的身居高位,也為其后來受到批評、辭去職務留下了伏筆。
陳錫聯在關鍵時刻的歷史功績
1976年,10月5日,正在唐山地區參與救災行動的陳錫聯突然接到了華國鋒的電話,要求其立刻返京商討重大事宜。
在接到華國鋒的電話之后,陳錫聯立刻火速返京,并前往華國鋒的住處商討要事。
來到華國鋒的住處之后,華國鋒將此前與李先念、葉帥一同商討的計劃透露給了陳錫聯。
其實當時華國鋒也拿不準陳錫聯的態度,但出乎意料的是,在這關鍵的時刻,陳錫聯一口答應了配合華國鋒等人的行動。
在這之后,華國鋒又想陳錫聯問起部隊的情況。陳錫聯表示,部隊已經做好了準備,無需擔憂。
有了陳錫聯的保證,華國鋒這才算是安下心來,緊接著華國鋒又讓陳錫聯立刻回京,與北京衛戍區政委吳德以及北京衛戍區司令員吳忠做進一步的接洽。
回到北京的陳錫聯立刻與吳德以及吳忠兩位北京衛戍區的領導做了接洽,并賦予了他們自主權。在關鍵時刻可以機斷行事,不用層層匯報。
時間來到10月6日這天,華國鋒來到陳錫聯家中,兩人見面之后又繼續詳談了后續的計劃。并且特別叮囑陳錫聯不要外出,以方便隨時聯系。
就這樣,在華國鋒、葉劍英、李先念、汪東興、陳錫聯等人的配合下,終于成功使得新中國又走回到了應有的發展道路之上。
然而,在這之后的兩年,也就是1978年召開的中央工作會議上,陳錫聯卻遭到了包括陳云等不少同志的批評,這又是為什么呢?
接受中央同志的批評
1978年11月,中央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原本這場會議主要是討論經濟問題的,但是卻在實際討論的過程中因為江一真的發現逐漸將話鋒轉向了人事問題與歷史遺留問題的討論。
汪東興、陳錫聯都被中央的同志批評。尤其是對于陳錫聯當初在東北的時候的一些做法,當時與會人員的意見很大。
因此在當天的會議上,任仲夷等諸多老同志都要求陳錫聯作檢討。
對于這一情況,當時的陳錫聯沒有任何準備,很是被動。畢竟很多事情不好解釋,說多了就矯情,而陳錫聯這樣的老干部又怎么好將過錯都往別人的身上推呢?于是現場氣氛很不愉快。
這次會議之后,十一大召開。在會上,任仲夷等人再次要求陳錫聯“應該向遼寧人民做檢查”,然而陳錫聯始終只說自己有錯誤,看錯了人!
對于這樣的情況,任仲夷等遼寧的同志都認為陳錫聯的檢討不夠深刻。最終陳錫聯在會上做了檢討。
當時除了陳錫聯外,汪東興、紀登奎、吳德等人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批評。
然而事情到這里并沒有結束,在兩年后,也就是1980年的政治局會議上,陳云則是提出免除汪東興、紀登奎、陳錫聯、吳德四位同志的職務的建議,并直言這四位同志繼續留在中央政治局,對黨的形象極為不利。
陳云作為黨內的元老,說出這話是十分有分量的。面對陳云的提議,陳錫聯也沒有做過多的辯解,畢竟當年在東北的事情自己卻是負有責任。
在會上,陳錫聯當眾表態只要是對黨、對人民有利,就算是要我這顆腦袋,我也心甘情愿。最后陳錫聯主動提出了辭職。
于是陳錫聯在1980年的時候辭去了自己全部職務,開始退居二線。
其實,當時對于中央對于陳錫聯的要求也有著諸多的不得已。但畢竟是在風口浪尖之上,所以陳錫聯必須離開領導崗位。
當初要求陳錫聯辭職的陳云也在后來說道:“我不贊成對犯過錯的同志揪住不放,這種檢討沒完沒了的情況,我不認為是黨的好作風。當接受了他們的辭職以后,在政治上要分配他們做工作,在生活上要照顧他們的需要。”
高尚的品格
兩年后,中央提出廢除干部終身制,并成立了中顧委。于是已經退居二線的陳錫聯又被邀請參加中顧委,繼續為祖國的建設做貢獻。
事實上,無論是在領導崗位上還是退居二線,陳錫聯在工作上一直都是兢兢業業。陳錫聯是個極重感情的人,但是卻因為工作的忙碌錯過了自己最要好的戰友,曾在戰場上救過自己性命的戰友王建安的離世。
在陳錫聯做副總理的時候,王建安有一次去找陳錫聯,卻被陳錫聯的秘書擋在了外面。
后來陳錫聯知道后狠狠地批評了自己的秘書,然后親自上門去見王建安,并給對方端茶倒水。要知道此時的陳錫聯已經是副總理了。
后來王建安在1980年去世,臨走前王建安囑咐自己的愛人自己去世不要聲張、不要辦追悼會,遺體埋葬回故鄉就行。
王建安的夫人牛玉清按照王建安生前的交代處理完后事,沒有通知陳錫聯。
后來陳錫聯還是通過自己的戰友口中得知了王建安去世的消息,于是趕緊打電話到牛玉清那里落實,并問為什么王建安去世都沒有通知自己。
直到這時牛玉清才告訴陳錫聯是王建安的意愿,希望安安靜靜的走,不想為戰友添麻煩。
這之后,陳錫聯一直盡可能地為國家多做事。即便是晚年的時候疾病產生。1999年,美國轟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在電視機前看到這一消息的陳錫聯還義憤填膺地表示自己還能上戰場。
然而也就是這一年,陳錫聯離開了人世,享年八十歲。
陳錫聯一生坦蕩,創造了不朽的功勛。
老將軍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中國的革命事業,值得人們永遠銘記。
參考資料:
《我記憶中的陳錫聯上將》王文仲
《陳云對待犯錯誤同志的一貫態度及示范意義》出自《陳云與當代中國》第二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