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23日訊四年前,一紙批復,讓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站上時代潮頭;四年間,踔厲奮發,這片798平方公里的熱土已然書寫出波瀾壯闊的發展篇章。
自2021年國務院批復建設以來,起步區錨定“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新示范、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的新引擎、高水平開放合作的新平臺、綠色智慧宜居的新城區”定位,在時代的長卷上繪就出一幅產業興盛、交通暢達、生態優美、智慧創新、民生幸福的壯美畫卷。
站在四周年的時間坐標上,讓我們共赴這場發展之約,見證起步區的非凡蝶變。
產業領航:龍頭崛起 集群競逐
起步區以產業振興為發展之基,精準錨定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與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和現代服務業“3+1”主導產業方向,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廣聚優質項目,產業發展的浪潮在這里澎湃涌動。
比亞迪濟南基地無疑是其中最耀眼的明珠之一。這座總投資150億元、占地超500公頃的產業巨擘,四大工藝廠房拔地而起,核心零部件生產車間有序運轉。自2022年落戶,僅11個月便實現首臺整車下線,堪稱產業落地的“濟南速度”。如今的總裝車間,生產線飛速運轉,每1分鐘就有一輛新能源汽車下線,二期項目也在緊鑼密鼓建設中,年內有望投產,全部建成后將帶動超3萬人就業。更令人振奮的是,圍繞比亞迪,上下游產業鏈項目紛至沓來,如投資50億元的比亞迪智能車零部件配套產業基地項目,比亞迪半導體芯片和比亞迪動力電池等零部件項目相繼落地。一條完整且極具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在黃河北岸強勢崛起,為濟南工業強市戰略注入強勁動能。
在光伏、氫能等新興產業領域,起步區同樣成果斐然。愛旭太陽能高效電池組件、山東能源鈣鈦礦光伏電池、國家電投黃河流域氫能產業基地等龍頭項目紛紛搶灘布局。其中,愛旭濟南工廠規劃總投入360億元,分三期建設,一期項目創下愛旭N型ABC電池組件先進產能最快投建紀錄。待全面達產后,預計年節約用煤量2160萬噸,減少碳排放5384萬噸,未來還將攜手起步區打造零碳產業園,向著千億產值目標大步邁進,引領山東光伏產業集群化發展新風向。
交通破局:橋隧飛架 縱橫通達
交通,是城市發展的血脈。濟南深諳此道,自2021年起,便以“一年一通道”的豪邁氣魄,全力打通跨河交通動脈。
2020年濟樂高速南延線通車,2021年濟南黃河濟濼路隧道通車,2022年濟南黃河鳳凰大橋通車,2024年濟南黃河大橋復線橋、濟南黃河齊魯大橋同日通車,2025年濟南黃河濟濼路隧道北延工程也將通車,濟南黃河黃崗路隧道計劃2026年通車,濟南黃河航天大道隧道計劃2027年通車……按照規劃,21處跨黃橋隧布局盡顯,目前11處已通車、3處在建,未來跨河通道平均間距2.2公里,將與上海、南京、杭州等擁河發展城市比肩,助力濟南從“大明湖時代”昂首闊步邁入“黃河時代”。
正在建設的黃崗路穿黃隧道,宛如一條蟄伏的巨龍,全長約5755米,盾構段長約3290米,采用世界在建最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機“山河號”掘進。目前,隧道掘進已突破2000米,預計今年底貫通。屆時,這條“地下動脈”將進一步拉近黃河兩岸距離,為起步區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軌道交通7號線向北延伸,與橋隧網絡縱橫交織,構建起“地上地下、快慢結合”的立體交通體系,讓要素流動更加順暢高效。
生態鑄魂:綠色發展 和諧共生
在起步區,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并非選擇題,而是相互促進的融合題。這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樂章正激昂奏響。
光大環保能源(濟南)有限公司堪稱生態治理的典范。坐落于孫耿街道的它,采用國際領先的機械式爐排爐技術,每年將110萬噸生活垃圾“變廢為寶”,實現年二氧化碳減排30萬噸,年供電量達4億度。不僅如此,公司創新性地將垃圾焚燒余熱轉化為清潔供暖資源,煙氣余熱回收系統提高了能源使用效率,減少了冬季供暖能耗和碳排放,還降低了污染物排放。目前,余熱供暖業務已經在2025年3月完成管網調試,2025年投運的清潔供暖網絡,首期將覆蓋周邊居民50萬平方米的供暖面積,并計劃擴展至100萬平方米溫暖更多居民。
零碳智慧產業園基礎設施項目則是綠色建筑的標桿之作。其“智慧生態罩”獨具匠心,頂部單晶硅光伏板與側立面建筑光伏一體化玻璃相輔相成,既保證采光通風,又能發電。1500平方米建筑光伏一體化玻璃年發電量約11.25萬度,據測算,該項目每年將利用周邊綠電約550萬度,太陽能合計發電量約95萬度/年,相當于節約煤炭1000多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700噸。該項目早在2022年便榮獲“全球人居環境規劃設計獎”,今年6月30日竣工驗收后,將成為濟南國際招商產業園起步區片區運營中心,為綠色發展樹立新典范。
智慧賦能:科技筑夢 智享生活
科技的力量,讓起步區的生活充滿無限可能。國內首座全要素綠色低碳車網互動充換電示范站在這里驚艷亮相,以五個“最”刷新行業紀錄:國內規模最大的車網互動示范站、單套功率最高的全液冷超充系統、應用場景最豐富的移動充電設備群、最先落地應用的儲能式換電站、要素最齊全的零碳示范區。自2024年8月1日運營以來,累計充電量220萬千瓦時、服務超6萬輛新能源汽車。
配套建設了國內最大的全液冷超充群,10分鐘充電100度的“閃電速度”,成為新能源出行的“能量驛站”。示范站還落地了國內首座儲能式換電站,配備24倉雙向車網互動充放電模塊,單日換電服務能力達280次,可提供1000千瓦時的儲能容量,還能作為新型儲能設施參與電網負荷調節。
智能出行的大幕也已拉開。濟南公交2輛5.5米L4自動駕駛公交車將在起步區黃河大道測試路段開啟測試。L4級屬于高度自動駕駛,在特定場景下,車輛的所有駕駛操作均不需要人員介入。目前該車輛已完成高精地圖的采集及制作,正在進行240小時或1000公里的道路測試。待道路測試完成并審核通過后,將申請自動駕駛車輛進行示范應用。預計至年底前,起步區還將在智慧物流、智慧環衛場景創建上取得突破,為市民提供全場景智慧服務。
民生筑基:安居樂居 幸福盈城
鵲華九里居,作為起步區首個回遷小區,是幸福生活的生動寫照。這里創新推行社區治理與村務管理“雙軌并行”模式,理想鄰里、教育、健康、創業、服務、治理六大生活場景落地生根。
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里,居民揮毫潑墨、聆聽講座,孩子動手創作、快樂成長;日間照料中心為老人提供低價餐食與貼心服務。社區黨委領辦資產運行公司,開展多元業務,實現2024年集體增收560萬元,一部分用于補貼居民物業費,一部分用于改造提升基礎設施,還拿出120萬元用于居民福利分紅。讓社區從“輸血”走向“造血”,居民幸福感節節攀升。未來,以鵲華理想社區為樣板,起步區將全域推進“理想社區”標準化建設,讓更多居民共享發展成果。
在鄉村,太平街道的“太平寶”西瓜產業成為鄉村振興的金字招牌,年產14萬噸、產值超10億元。街道借力省農科院科技力量改良品種,舉辦文化旅游季擴大影響,與電商平臺合作拓寬銷路,還通過跨村聯建成立聯合黨委,提升種植技術,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小西瓜種出了鄉村振興的“大文章”。
四載春華秋實,這座黃河新城正以“起步即沖刺”的姿態,書寫著新時代的“黃河答卷”。產業矩陣拔地而起,城市骨架舒展生長,科技賦能智慧生活,民生溫度觸手可及……這片熱土正將“未來之城”的藍圖,轉化為觸手可及的現實圖景。
閃電新聞記者 馮宜雯 通訊員 吳政宏 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