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礪石商業評論(ID:libusiness)
作者:張軍智
編輯:平凡
奇瑞董事長尹同躍表示,“沒有詹夏來,就不會有奇瑞的誕生”。
1
安徽汽車產業的帶頭人
安徽省已經是國內汽車產量最大的省份,這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在國人的普遍認識中,擁有一汽的吉林、二汽的湖北、上汽的上海、廣汽的廣東、五菱的廣西,這些地方才是中國汽車制造的傳統強省市,似乎怎么也不應該是安徽做第一。
但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汽車產量前十名的省份分別是安徽、廣東、江蘇、山東、重慶、陜西、浙江、湖南、河南和北京,其中安徽以44.48萬輛,領先廣東近7萬輛,位居第一。
除了整體產量外,在代表汽車產業發展方向的新能源汽車領域,安徽同樣位居第一,今年前兩個月安徽新能源汽車產量達23.4萬輛,同比增長高達1.3倍。
這也是安徽汽車產量數據雙雙首居全國第一,可謂歷史性的突破。
由于汽車工業體量巨大、技術資金密集、對上下游產業帶動明顯,特別是在經濟增長、就業穩定、稅收財政等方面有著其他產業難以比肩的優勢,所以各地政府對汽車產業都有著巨大的熱情,幾十年來,各地都在想方設法發展和引入汽車項目。
在激烈競爭的背景下,沒有政策、資金、市場等優勢的中部省份安徽,如今卻成了這場競賽的大贏家。
安徽憑什么?
提到安徽的汽車產業,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奇瑞汽車。2024年,奇瑞汽車全年銷量達到260.4萬輛,同比大幅增長38.4%,這一銷量使得奇瑞躋身全國第五大汽車制造企業之列,其出口量更是連續22年位居中國品牌乘用車出口第一,2024年達114.5萬輛。
而在汽車新能源的變革浪潮中,奇瑞汽車也有著上乘表現,2024年,其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58.4萬輛,同比增長232.7%,增速位居主流車企首位。
奇瑞的成績有目共睹,但如今的安徽汽車產業不只有奇瑞,合肥比亞迪、蔚來汽車、大眾安徽、江汽集團、合肥長安、漢馬科技等6家整車企業,以及2700家汽車零部件企業也都扎根在安徽。
一個產業的崛起,離不開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而一個龍頭企業的誕生,離不開卓越領導人的帶頭。
奇瑞以及安徽汽車產業能有如今這般表現,少不了一個人的巨大貢獻,他就是曾經的蕪湖市委書記,被稱為“奇瑞教父”的詹夏來。
從根本上而言,沒有詹夏來,就不會有今天的奇瑞,也很難有安徽汽車產業的興盛。
奇瑞董事長尹同躍曾多次提及,詹夏來是奇瑞從“小草房創業”到全球500強的核心推手,他說:“沒有詹書記高瞻遠矚及耐心謀劃,就不會有奇瑞誕生。”
2
詹夏來與“951工程”
20世紀90年代,蕪湖市的支柱產業紡織業陷入困境,當地政府急需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1992-1993年期間,蕪湖一家村辦企業通過手工敲打的方式,一年竟能生產數百輛車。
這讓苦于尋找經濟增長點的蕪湖市領導,有了干轎車的想法。1993年,詹夏來從安徽省委辦公廳綜合處處長調任蕪湖市市長助理,主要負責汽車項目。
他很清楚干汽車的難度,特別是在蕪湖這樣缺少資金、人才、技術的三線小城市,所以招商引資,合作發展,就成了詹夏來的必選項。
蕪湖先是吸引到當時財力頗為雄厚的三九集團來造車,不過因為國家政策限制,拿不到轎車“準生證”,項目最終未能成功。
后來蕪湖又試圖與巨頭一汽合作,希望利用一汽的技術和經驗來推動蕪湖的汽車產業發展,但磕磕絆絆兩年之后,項目還是以管理不善而結束。
1995年1月,蕪湖市領導在歐洲考察汽車工業期間,得知英國的一條福特二手發動機生產線正打算出售,于是就想抓住這個機會把汽車項目干起來。
隨后,已擔任蕪湖副市長的詹夏來,主導了“951工程”(即國家九五期間安徽頭號工程)。由于國家政策對轎車項目的限制,“951工程”始終在秘密中進行,對外稱是“安徽汽車零部件工業公司(籌備處)”。
生產線雖然有了眉目,但還缺少專業的技術人才。1996年,詹夏來在一汽考察期間,遇到了一位青年才俊——身兼一汽總裝車間主任和物流科科長兩職的尹同躍,更巧的是尹同躍還是安徽人。這令詹夏來眼前一亮。
考察結束后,詹夏來邀請尹同躍一起吃飯,在餐桌上,詹夏來談及了外國汽車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強勢地位,并提出了一個宏大的設想——讓尹同躍回蕪湖創辦一家汽車制造廠,打造中國自主品牌的轎車。
尹同躍雖然被詹夏來描述的愿景所感染,但并沒有立即接受邀請,因為他在一汽不僅穩定,而且前景廣闊,他是一汽最年輕的技術權威之一,還是廠里的“十大杰出青年”,而且已經在東北結婚生子。
看中了尹同躍的詹夏來沒有放棄,他不斷游說尹同躍,不斷地打電話,一打就是很長時間,最終在詹夏來“總是為外國人做事沒有出息”的激勵下,1996年末,尹同躍離開一汽,回到蕪湖,跟著詹夏來干汽車。
3
篳路藍縷創業路
尹同躍后來回憶說,他是被詹夏來“騙”到蕪湖的。
之所以說是“騙”,是因為創業之初的條件,實在是過于艱苦。項目部設在蕪湖城北一個廢棄荒蕪的破磚瓦廠里,交通非常不便,四周滿是水塘和淤地,辦公室就是幾間草房,連辦公桌都不夠,需要用設備包裝板自己搭。
當時員工人數只有八人,除了尹同躍,還有詹夏來招募來的魯付俊、周必仁、金弋波、杜文凱、陸建輝、張亞峰和馮武堂等七人。這八人就是后來被稱為奇瑞發展史上的“八大金剛”。
市里批下的資金更是少得只有30萬元。“起步時太艱難了,沒錢,沒人,沒技術,一切都從無到有,連飯都是自己做。有時真覺得,這是不是開玩笑啊!”后來尹同躍回憶說,如果當初知道有那么難,可能就不會回來了。
但就在這樣的條件下,詹夏來圍在木板搭起的桌子旁,給大家謀劃未來,開會鼓勁。
1997年3月18日,蕪湖市政府決定由下屬5家單位共同投資、注冊一家國有獨資的汽車企業。副市長詹夏來任企業董事長兼總經理,尹同躍擔任副總經理。自此,汽車項目算是打下了正式發展的第一根樁,3月18日后來也被定為奇瑞的建廠紀念日。
正當詹夏來和他的下屬準備大展拳腳時,負責安裝二手發動機生產線的外國專家卻出了問題。
這條生產線是當時蕪湖市政府花了近3000萬美元的血本引進的,按照協議,外國專家負責安裝調試后,以“交鑰匙”方案交付中方。
但外國專家們工作拖拖拉拉,白天喝咖啡,晚上唱歌跳舞,工作效率十分低下,幾個月的時間,一臺設備也沒安裝上。尹同躍等人急得團團轉,但英方還不允許中國人參與,甚至參觀都不行。
詹夏來為此夜不能寐,他召集尹同躍等人連開了三個晚上的會,反復探討一個問題:“沒有外國人的幫助,我們是否能夠獨自完成這個項目?”
起初,沒有人敢于承擔這個責任。但看著外方專家的傲慢,中方人員的無奈,年輕氣盛的尹同躍忍不住了,他表示自己來接手干。詹夏來問尹同躍:“干不成怎么辦?”尹同躍答:“干不成,跳長江!”
雖然尹同躍敢于勇挑重擔,但詹夏來作為董事長才是這個項目的第一責任人,特別是這個項目花費巨大,容不得任何閃失。
我們不得而知當時的詹夏來,經歷了怎樣的心理煎熬,但結果是經過一再評估論證后,他決心全力支持尹同躍干。
在尹同躍的帶領下,公司上下所有人都抱著不成功則成仁的決心,拼命干。他們每天工作時間長達15個小時,每周工作7天,經常是翻譯剛翻譯完圖紙,技術員就接手干,白天干不完,就拿回家接著研究。
轉運安裝生產線時,為了讓8000多噸設備,不丟一顆螺絲,大冬天里,員工們騎著自行車跟在卡車后面,盯著地面檢查。因為哪怕丟了一顆螺絲,不僅要花外匯購買,還要讓項目進度受影響。
為了給生產線定位,但又不損耗寶貴的發動機毛坯(正常情況下,要用掉幾十甚至幾百個毛坯),生產人員就把廢掉的毛坯,用鋁棒重新補好接著用。
經過500多個日夜的奮戰,1999年4月27日,公司的第一臺發動機順利下線并點火成功。在場的人激動地抱頭痛哭。
1999年11月,公司的第一輛白車身下線,一個月后的12月18日,第一輛轎車(后來的奇瑞風云轎車)駛下了生產線。
4
奇瑞一鳴驚人
關于汽車的品牌名稱,詹夏來提議用“成功”,但很多人都覺得太土,后來決定叫“九華”(安徽名山九華山),但由于和地名相同,不能進行工商注冊。尹同躍提議叫“奇瑞”,“奇”是特別的意思,“瑞”是吉祥如意的意思,合在一起意思是:特別的吉祥如意,但有人提出,這跟軍閥“段祺瑞”存在諧音。最后詹夏來親自拍板,把名稱確定為“奇瑞”。
雖然車輛成功下線,但奇瑞還有一個更大的麻煩沒有解決,那就是不在國家“汽車目錄”里。沒有“準生證”也就意味著不能通過合法公開途徑銷售,2000年,公司生產了2000多輛汽車,卻面臨無法上市的問題。好在有蕪湖市政府的支持,當地出租車市場消化了這些車輛。
為了解決資質的問題,詹夏來上一汽,跑東風,但都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后來,在他的一再努力下,經國家經貿委領導多方斡旋,奇瑞以20%的注冊資本——3.5億元為代價,掛靠在了上汽之下,2001年1月,公司正式更名為上汽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有了資質的奇瑞,很快顯示出其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憑借極為出色的性價比,奇瑞的第一款車型——奇瑞風云2001年就銷售了2.8萬輛,銷售額近20億元。當年,奇瑞還向中東出口了10輛風云轎車,邁開了開拓海外市場的第一步。
風云轎車一炮而紅,奇瑞也因此迅速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2002年,奇瑞轎車銷售5萬輛,銷售額達40多億元。2003年,奇瑞更是一口氣推出了三款轎車,即后來堪稱一代“國民汽車”的奇瑞QQ、東方之子和旗云,全年銷售量達9萬多輛,銷售額突破80億元。這一年,奇瑞與伊朗簽訂協議,在當地建立了汽車整裝廠,一期產能3萬輛,這是中國品牌首次向海外輸出汽車工業。
奇瑞的表現,引得合作之初曾表示“不投資、不管理、不擔責、不分紅”的上汽,都主動要求增持股份,但此時的奇瑞顯然是不愿意的,雙方在2003年9月,分道揚鑣。上汽也頗為仁義,分手時將所持奇瑞20%股份,又無償轉回給了奇瑞原股東。
5
詹書記的烙印
在奇瑞供銷兩旺,一派火熱之際,2004年2月新華社的一篇《蕪湖“紅頂商人”成群,官商相結成隱患》的調查報道,讓詹夏來和奇瑞上下都如坐針氈。
從1993年到蕪湖負責汽車項目落地,到2004年,詹夏來都是奇瑞汽車的核心靈魂,在那個特定的時期,他既擔任奇瑞的董事長,同時仕途上也在不斷升遷,1999年10月時已出任蕪湖市委書記。
雖然詹夏來從不在奇瑞領工資,但“亦官亦商”的身份,還是遭到了媒體的詬病。2004年3月1日,根據中央關于黨政領導干部不得在企業兼職的規定,詹夏來辭去了兼任七年之久的奇瑞董事長職務,留在了政界。
有句話說“企業文化的源頭活水,源自創始人的價值觀、信念、行為方式。”雖然詹夏來離開了奇瑞,但他的個人風格也深深烙印在奇瑞身上,并且影響至今。
眾所周知,奇瑞汽車的性價比優勢在市場上非常突出,但這也意味著,奇瑞必須在成本管理上下大功夫,把成本壓縮下來。而奇瑞之所以能做到這點,與詹夏來的節儉作風有著重要關系。
創業之初,詹夏來帶著尹同躍和另外一個員工去深圳出差,為了節省費用,他們三個人擠在一個標間里,已是市長的詹夏來更是堅持睡在地上。
建廠時,詹夏來按照“整體規劃,分步實施,快速建設,滾動發展”的原則,最大限度地降低運營成本,控制投資總量。當時奇瑞的中級車項目,只有國內其他車企同類項目投資的1/6~1/5。
奇瑞生產剩下的鋼材邊角料都不會當廢品銷售,而是分類整理,最大化利用,不能利用的再分類定價,公開招標。甚至辦公桌、復印機、打印紙,奇瑞都會錙銖必較……在奇瑞公司,到處都能看到克勤克儉、節約點滴、減少成本的實例。
尹同躍曾驕傲地表示,“我們每天都在降低成本!”不過他也說:“奇瑞公司是一家很摳門的公司,在衣食住行方面我們是很摳門的。”包括尹同躍自己等奇瑞高管到各地出差,還是經常選擇坐火車以節約開支。
在國內汽車圈,奇瑞汽車有個綽號“理工男”,意思是奇瑞汽車風格低調,對技術癡迷。其實,這點也與詹夏來的言傳身教有莫大關系。
尹同躍有次接受專訪時說,年輕時詹書記反復教育他們,要“少說多干,不許吹牛”,所以多年來,他們也養成了悶頭做技術、做產品的習慣。
詹夏來對奇瑞能否掌握核心技術非常關心,創業之初經常帶著奇瑞工程師們去各大汽車展學習。他們通常是經濟艙晚上去,白天看車展,晚上廉價酒店開會,而且每個人都必須說出參展心得,并圍繞奇瑞自身指出問題和改進辦法。
有次國際車展,奇瑞研究院的一位負責人因為沒有談出什么觀點,被詹夏來一頓批評。他說,大老遠看車展不是走馬觀花,而是要取得真經去完善奇瑞自己的技術。
這種工作作風,也讓奇瑞在發展之路上,一直追求對核心技術的掌握。
奇瑞創立之后,逐步在發動機、變速箱、底盤系統等關鍵技術領域,實現原創自研,甚至在很多領域可以與國際一流車企一較高下。這在中國車企里,很長時間都是鳳毛麟角的存在。
而奇瑞在國際化征途上的成績,更是離不開詹夏來的高瞻遠矚和沖鋒陷陣。他知道,要想把奇瑞做大做強,不能守著家門口的一畝三分田,而是要走出去,找到更大的市場。早先,為避免與國際車企直接競爭,奇瑞在海外瞄準的都是一些欠發達的國家和地區,詹夏來和尹同躍經常坐著故障率非常高的老式飛機去找客戶。有人稱他們坐的機型是“有來無回”。
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奇瑞的海外市場如今已長成參天大樹,業務覆蓋110多個國家和地區,全球用戶高達1572萬人,僅上百萬的海外年銷量,已經超過了很多國內知名車企的年銷量。回看過往,不難發現,奇瑞的國際市場,是詹夏來、尹同躍等人豁出命帶頭做出來的。
業內資深人士曾評論,國有車企應該學習奇瑞,而學習奇瑞首先要學習詹夏來的精神。
6
后記
2004年詹夏來離開了奇瑞,但作為市委書記的他,始終關心和支持著奇瑞的發展,從政府維度給尹同躍這些理工男們提供支持,讓他們可以潛心在自己所擅長的專業領域,盡情揮灑,追夢奮斗。這種政企協作模式也是奇瑞快速發展的重要推力。
2008年后,詹夏來先是調任安徽省委秘書長,后又擔任安徽省政府副省長、黨組副書記等職。在更高的崗位上,他將自己在奇瑞的創業經驗和發展經濟的反思,提煉為地方經濟發展方法論。
他主張優先引進內資而非外資,推崇京東方式的發展模式,即企業掌握核心科技,地方政府掌握資金資源,即使主營業務虧損,但仍堅持依靠企業的融資平臺、產業鏈帶動以及后驅發展潛力來發展地方經濟。企業和地方政府聯手做大做強自主產業。合肥引入京東方等企業,正是這一方法的成功實踐。
2009年,詹夏來主持編制的《安徽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成為其推動全省汽車產業升級的綱領性文件。雖奇瑞與江淮合并未果,但安徽省汽車產業的規模競爭力還是得到了長足進步:僅蕪湖就匯聚2000余家汽車產業鏈企業,孵化出3家上市公司,構建起全球領先的汽車產業生態圈。這種集群優勢不僅強化了產業競爭力,更催生出技術創新裂變效應。
2024年北京車展上,當公眾目光聚焦于雷軍、張朝陽等商界領袖時,鮮少有人注意站在尹同躍身旁的詹夏來。這位69歲的退休官員口罩難掩華發,卻仍心系奇瑞發展。從創立奇瑞,到主政地方再到擘畫省域經濟,他開創的民族工業培育路徑,持續影響著安徽汽車產業的進化軌跡。
他為奇瑞、為安徽汽車產業發展所做的努力和探索值得銘記。
參考及引用資料:
(1)詹夏來:從舵手到“教父”的汽車冒險家,鳳凰汽車駱予
(2)理想主義者尹同躍:奇瑞就是我的命,第一財經
(3)62歲的尹同躍:展現企業家精神,奇瑞控股集團領航者,引擎轟鳴者
(4)30萬元的一場豪賭,“干不成,就跳長江”,當年尹同躍哪來的勇氣,車經社
(5)車展“鑫”記(三)——雷軍和周鴻祎都應該見一見詹夏來,汽車十三行
(6)十大悲情人物之詹夏來:奇瑞教父的難言之隱,汽車商業評論
說明:發布并不意味著我們贊同其觀點,只為多一個視角看待問題,部分信息和圖片無法核準,如涉權益,煩請聯系,我們將迅速處理,謝謝!有融資需求請加微信(FA_rzj),為方便備注,申請好友時請發送(姓名·城市·公司·職務)
- The End -
我們已經與阿里巴巴創新投資、達晨創投、高瓴資本、高榕資本、高特佳投資、戈壁創投、國新風投、國中創投、紅杉資本、華映資本、火山石投資、IDG、經緯中國、今日資本、紀源資本、君聯資本、聯想之星、藍馳創投、梅花天使基金、平安創投、啟賦資本、軟銀中國、賽伯樂投資、賽富基金、深創投、天圖資本、騰訊投資、五源資本、毅達資本、英諾天使基金、優勢資本、真格基金、浙商創投、中國風投、中國文化產業投資等近千家知名投資機構2000余名專業投資人建立廣泛聯系和合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