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正在與竄訪的新美國安全中心團隊會面,妄言打造“非紅產業鏈”的時候,三國風向大變,國民黨五萬人集結,要把賴清德逼上懸崖的節奏。
那么到底是哪三國呢?就是立陶宛、捷克和斯威士蘭。
先來說立陶宛,在對待臺灣問題上,立陶宛開始施壓臺島了。
據悉,日前立陶宛已經向民進黨當局傳達一個意向,那就是更改臺駐處名稱,從而緩解立陶宛與中國大陸的關系。
對此,臺外事部門負責人林佳龍處于嘴硬狀態,妄言“雖然立國政府已換人執政,但政府是延續的,有對外表示不會在壓力下做更名,未來數年都會維持臺灣駐處現有名稱。”
立陶宛這么做,就是順應歐盟擴大與華經貿合作的節奏,應對美國關稅,從而做出的選擇,民進黨如此嘴硬,只能等被掃地出門的結局。
立陶宛之后,捷克對華風向也變了。
一直以來,捷克都與民進黨當局關系密切,充當民進黨當局歐洲運作,企圖臺灣問題國際化的前沿基地。
但是捷克這個“反華急先鋒”被特朗普關稅大棒嚇壞了,派出捷克工業和貿易部副部長弗雷利赫抵達中國,明顯就是向我國求救,想要改善兩國關系的節奏,這對賴清德來說,又是一個重大打擊。
因為一旦捷克改善對華關系,民進黨謀獨空間會進一步縮小。
捷克之后,號稱臺當局非洲唯一“邦交國”的斯威士蘭也有大變動。
最新民調顯示,72%斯威士蘭民眾對中國大陸持正面看法,還有,斯威士蘭在供電、物資運補等方面非常依賴中國的建交國南非,南非已經要求臺“代表處”搬離首都普利托利亞,并更名為“臺北商務辦事處”,支持一中原則。
鑒于民進黨當局“代表處”拒不撤離南非首都,南非可能向斯威士蘭施壓,這意味著斯威士蘭未來對臺立場,可能因為南非發生變化。
正是因為如此形勢,賴清德急派林佳龍奔赴非洲,看來是急了,想要穩住斯威士蘭。
這三國風向大變,本質上就說明,一中原則是國際共識,兩岸統一是大勢所趨,留給民進黨的時間不多了。
對于以賴清德為首的民進黨當局如此窘境,臺媒提出新的兩岸統一方案,非常不一般。
具體來說,臺媒表示:“撇開‘獨派’那套‘抗中保臺’自我麻醉的虛偽幻想,實際一點的做法,臺島應該趁早與大陸展開和平談判,具體方案是,臺灣接受‘一國兩制’,大陸保證讓臺灣成為‘特別行政區’50年-100年,臺島民眾才可以接受兩岸統一。
對此,我們想說,兩岸統一是必然的,臺島民眾需要明白,越早支持兩岸統一,對自身對臺島都是利好,如果真到了武力收臺那一步,臺島提出的一切條件都是空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