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智元
OpenAI竟覬覦上了谷歌瀏覽器?
周二法庭聽證會上,ChatGPT負責人Nick Turley擲地有聲地宣告:
若聯邦法庭強制谷歌剝離Chrome,OpenAI將毫不猶豫出手收購。
他在法庭上作證,去年7月,OpenAI曾請求獲取谷歌搜索數據開發SearchGPT,但遭到了谷歌斷然拒絕。
Nick Turley的證詞如雷貫耳,對此,司法部提出了補救措施之一——讓谷歌向競爭對手開放數據。
作為全球瀏覽器「王者」,Chrome坐擁數十億用戶和無與倫比的生態系統。
如果谷歌被迫出售Chrome,這將是科技史上一次里程碑事件。
對于OpenAI而言,收購Chrome不僅意味著掌控一個超級分發平臺,更能將ChatGPT與瀏覽器無縫融合,打造出前所未有「AI原生」體驗。
01#OpenAI欲奪谷歌Chrome
這場戲劇性的對決,恰在美國司法部對谷歌反壟斷訴訟期間。
去年,聯邦法官曾裁定:谷歌在搜索市場非法壟斷,操作市場規則。
如今,美司法部正在進行一場為期三周的審判,決定如何對谷歌業務進行徹底改革,打破其搜索霸權。
聽證會上,司法部稱谷歌不僅在搜索領域占據主導地位,還試圖將其壟斷力量擴展到AI領域。
他們希望法院阻止,谷歌通過與設備制造商達成獨占分銷協議,即確保其搜索和其他APP在手機上預裝,扼殺其他競爭對手的生存空間。
而他們給出另一個方案,那便是——要求谷歌出售Chrome瀏覽器。
若是這一裁決成真,將會成為自20世紀80年代AT&T拆分以來,美國首次對科技巨頭實施的「強制性」拆分。
而ChatGPT負責人在法庭中的強勢表態,無意為這場風暴增添了更多的戲劇性。
Nick Turley直言,「如果Chrome被剝離,OpenAI絕對有興趣收購」。
甚至,他在證詞中指出,Chrome獨立將為OpenAI帶來巨大價值,比如,將ChatGPT設為默認搜索,從而讓更多人發現這款產品。
與此同時,司法部認為,OpenAI正是受到谷歌搜索權力制約的典型案例,其成長空間因谷歌對Chrome控制而受限。
OpenAI鎖定搜索領域,幾乎人盡皆知。可一直以來,谷歌強大市場份額也讓人對之無可奈何。
去年5月,Information爆料稱,OpenAI考慮開發自己的瀏覽器,并挖角了2位Chrome開發關鍵人才。
若是可以收購,ChatGPT將與全球用戶首選瀏覽器深度融合。
對此,Turley激動地描繪了一個愿景,「如果ChatGPT成為Chrome默認搜索,OpenAI能為用戶帶來無與倫比的體驗。
更重要的是,Chrome的獨立可能為OpenAI打破分發壁壘的大門。
聽證會上,Turley還作證稱,OpenAI尚未在美國的任何移動設備上成功預裝ChatGPT,包括谷歌Android系統設備,并不是因為沒有努力。
他還透露,OpenAI曾嘗試與三星談判,但因谷歌財力優勢,無功而返。
今年1月,谷歌與三星等制造商達成協議,支付巨額費用預裝Gemini程序,硬生生擠占了OpenAI市場空間。
02#與蘋果合作
不過,OpenAI應對之道,就是選擇了蘋果。
Turley法庭上透露,OpenAI提議向蘋果支付與提問的相關收入分成,最終將ChatGPT集成到iPhone生態當中。
簡言之,當Siri無法回答用戶問題時,自動跳轉交由ChatGPT處理。
這將作為一個「補充機制」,最終與蘋果進行分成。與此同時,這一模式預計將為OpenAI帶來更高用戶曝光率和付費訂閱增長。
OpenAI的強勢介入,不僅彰顯了其在AI搜索領域的勃勃雄心,更揭示了瀏覽器作為AI分發入口的戰略價值。
03#AI初創瓜分市場,美國政府強勢肢解
然而,與從容地等著「摘桃子」的OpenAI不同,直面審判的谷歌則是如若針氈。
根據司法部的要求,谷歌不僅要在投資人工智能初創公司時通知政府,而且還要出售占全球市場約2/3份額的Chrome瀏覽器。
更要命的是,要允許所有競爭對手隨意使用它的數據。
如果法官支持這些要求中的部分或全部,那么他的裁決將動搖谷歌作為互聯網守門人的地位。
對此,谷歌當然不能忍了。它已經發起激烈反抗,大呼政府的「激進」將損壞競爭和創新。
為了打贏訴訟,谷歌甚至利用AI公司的崛起為自己辯護。
它的觀點是:既然OpenAI和Perplexity這樣的AI初創公司能崛起,分食大批用戶,就說明我絕對不是壟斷者,搜索的市場競爭仍然非常激烈。
對此,政府并不買賬,甚至還反手將了一軍:AI并不能成為你們洗白的理由。
你們自己也在用AI技術,而且此舉還傷害了很多出版商的利益,這說明,你們對互聯網的控制力已經無出其右了,必須馬上肢解!
總之,如果這場官司輸掉,谷歌是肉眼可見的危險。消費者可能會發現,自己使用谷歌的頻率越來越少,而不得不使用其他搜索引擎,或者AI聊天機器人。
而其他競爭對手的日子就好過么?未必。
如果這次,谷歌被成功剝離Chrome,那法院以后想要拆分其他科技巨頭就有前例了,只會更容易。
04#ChatGPT搜索,只是第二個谷歌罷了?
有趣的是,對谷歌虎視眈眈的AI搜索們,背后也有著同樣的弊病——信息控制權集中在少數科技公司手中。
如果用戶越來越依賴AI生成的摘要,而非外部來源,這種控制信息展示的霸權會愈發明顯。
只不過這次實施壟斷的,變成了OpenAI、Perplexity等AI公司。
當然了,目前來說,它們還無法撼動谷歌穩如泰山的地位。
畢竟,谷歌搜索早已是全球主導的互聯網入口,「谷歌」也已經成為深深植入用戶心智中的一個動詞。
根據OpenAI自己披露的數據,ChatGPT搜索在截至2025年3月的六個月期間,已擁有4130萬的月活躍用戶。
比起2024年10月31日的1120萬月活躍用戶,這一數字足足增長了近4倍。
另一大對手Perplexity則表示,自己在2024年的全球月活用戶數約為1500萬。僅在10月,他們就處理了大約4億個搜索查詢。
不過,相比谷歌每天約85億次的搜索量,這些數字依然微不足道。
更何況,谷歌同樣不會放棄這一市場,也宣布會將AI集成到搜索基礎設施中,成為更廣泛的發展戰略。
然而,如果少了Chrome這個關鍵入口,谷歌接下來的路也將會舉步維艱。
05#OpenAI的觸手,伸向四面八方
OpenAI的野心,如今也不跟大家藏著掖著了——無論是搜索市場,還是編程市場,我都要!
Cursor一直都是AI編程領域的佼佼者,無論是知名度、性能還是實際體驗都保持領先。
據報道,作為最受歡迎的AI編碼工具之一,Cursor的收入正在呈天文式增長——平均每兩個月翻一番。
其母公司Anysphere當前的平均年度經常性收入約為3億美元。
在這種情況下,誰都不會想把它賣掉。
即使求購者是OpenAI。
據兩位知情人透露,OpenAI曾打算收購Cursor,不過Anysphere終止了這場收購談判。
根據其中一位知情人的說法,不只是OpenAI,Anysphere還收到了其他的收購邀約,不過都被拒絕了。
Cursor想要獨立發展,自籌資金。
上個月彭博社報道,Anysphere正在考慮籌集資金,估值約為100億美元。
盡管求購Cursor不成,OpenAI沒有放棄購買一家成熟AI編程工具公司的打算。
為此,OpenAI接觸了20多家相關的公司,可見其收購的決心。
上周,彭博社報道,OpenAI對另一個增長迅速的AI編程公司Windsurf提出了30億美元的收購要約。
盡管Windsurf還相對較小,但增長性極強。其年度經常性收入約為1億美元,較2月份的4000萬美元大幅上漲。
不僅如此,Windsurf在開發者社區中也愈發受歡迎,他們的編碼產品注重與傳統企業系統相互協作。
對于此次收購消息,Windsurf與OpenAI均未做回應。
有分析表示,OpenAI此舉可能是在積極尋找下一個增長領域,以便應對Gemini、DeepSeek等對手的模型定價壓力。
此外,Anthropic和谷歌最近發布的AI模型在編碼基準測試中超越了OpenAI,越來越成為開發者的首選。
尤其是Claude系列模型,一直被開發者認為是最強的編碼AI。
雖然OpenAI可以從頭打造自己的AI編程助手,但直接收購已經受到開發者歡迎的成熟產品意味著可以節省大量時間。
關于OpenAI的戰略,SignalFire的合伙人兼首席執行官Chris Farmer在接受TechCrunch采訪時表示:「他們將在應用層進行收購。這對他們來說至關重要。」
(閱讀相關文章請點擊上方鏈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