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制作:記者 郭燕群 實習生 何澤昊
從柳江之畔到長江之濱,廣西企業正憑借硬核技術實力,深度參與大國超級工程建設。
4月17日,巢馬鐵路馬鞍山長江公鐵大橋順利合龍。這座全球首座三塔雙主跨超千米的公鐵兩用斜拉橋,主跨達2×1120米,憑借多項創新技術再次刷新世界紀錄,充分彰顯了中國基建的硬實力。
大橋配備世界超高強抗疲勞平行鋼絲斜拉索,由柳州歐維姆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牽頭,在業主、設計院等指導下,聯合行業上下游相關企業,成功研發出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2100MPa級平行鋼絲拉索體系”。
巢馬鐵路馬鞍山長江公鐵大橋。陳桂湘 攝
在超特大橋建設領域,斜拉索被譽為“生命線”。它以高強鋼索為支撐,拉起整個橋梁,助力大橋實現大跨度的輕盈跨越,宛如巨大的琴弦撐起鋼鐵虹橋。對于兩跨的公鐵兩用橋而言,主跨兩邊橋面需承受巨大的疲勞應力幅,加之結構溫差、荷載、環境風等多種因素,斜拉索的性能關乎大橋質量安全。
歐維姆副總工程師鄒易清在大橋合龍橋面介紹:“企業以前研發并應用的拉索,常規的強度為1860MPa級別,馬鞍山長江公鐵大橋拉索強度達到2100MPa,建造要求非常嚴苛,長度不允許負偏差,精度比平時提高了一倍。”為滿足精度要求,項目團隊根據索長影響因素,設計了一套高精度的索長制造工藝,實現負偏差為零,攻克了超千米跨斜拉索抗疲勞難題,打破了技術壟斷。應用新技術,單根斜拉索最大破斷力超3000噸。“僅在測試拉索性能環節,團隊就反復試驗1年。”
巢馬鐵路馬鞍山長江公鐵大橋順利合龍。記者 郭燕群 攝
在副汊橋施工平臺,廣西企業的另一項創新成果同樣引人注目——萬噸鋼桁梁實現“智慧”頂推。
歐維姆工程施工項目經理韋朝寧介紹,副汊頂推首次采用“可視化智慧監測系統 + 多點自平衡頂推工藝” 的施工方案,通過計算機控制系統精準操控液壓千斤頂,以毫米級精度逐步將1.3萬噸鋼桁梁推向預定位置,確保施工全程可控,徹底改變了以往依靠人力在現場調整的頂推施工模式。同時,通過研發的多點同步智能張拉系統,只需“一人一電腦”,便能實現大橋的12根拉索智能同步張拉,提升施工效率與安全性。
技術員調試智能化頂推控制系統設備。記者 郭燕群 攝
歐維姆斜拉索,拉起的是世界高度,更是廣西企業勇于擔當、敢于突破的精神。大橋的順利合龍,使歐維姆憑借核心技術從世界一流預應力企業第二梯隊躍入第一方陣。該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劉成洲表示:“公司創新的步伐不會停止,力爭做到行業頂尖。”多年來,歐維姆深耕不輟,堅持科技創新引領,增強核心競爭力,在預應力領域不斷實現技術突破。據悉,歐維姆共為馬鞍山長江公鐵大橋相關技術申報國家專利10余項,其中發明專利5項。
作為廣西唯一“創建世界一流專精特新示范企業”,歐維姆的崛起是廣西培育優質企業梯度體系結出的碩果。截至2024 年9月,廣西共獲認定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91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860家,帶動創新型中小企業1490家,初步構建了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
新聞鏈接:
作為巢馬城際鐵路控制性工程,巢馬鐵路馬鞍山長江公鐵大橋上層為雙向六車道城市快速路;下層為四線鐵路。長江左汊主通航橋設計為主跨(2×1120)米三塔鋼桁梁斜拉橋,也是世界上首座單跨超千米的三塔斜拉橋。
巢馬城際鐵路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鐵網沿江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預計2026年9月通車,屆時,合肥至馬鞍山通行時間將縮短至45分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