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1月28日,四川省樂至縣發生一起命案,一名29歲的年輕女教師在家中被殺,面部有多處被斧頭劈砍痕跡,尸體被藏到沙發下面。
臥室里有三封信,是死者的丈夫侯某寫的。
侯某也是一名教師,信中稱懷疑妻子出軌,一怒殺人。
辦案民警說:“3封信3000多字,文采非常好。”
但侯某已經不知去向。
誰也想不到,三 年后,侯某居然通過公開應聘,到云南信息報經濟部當上了記者。
原來,侯某用斧頭殺妻后,從四川潛逃到云南昆明,在地攤上花一百塊錢買了張假身份證,改名不改姓,從此以“侯杰”作為名字四處闖蕩。
那些年,正值都市報的黃金期,用人不拘一格,加之侯某在大學學的是中文專業,畢業后當的又是中學語文老師,文字能力顯然過關,于是陰差陽錯成了新聞人。
逃亡期間,侯某當過導游。入職云南信息報經濟部后,他憑借自己的導游專業經歷,專跑旅游口。
在云南信息報干了一段時間后,他跳槽到生活新報,當上了經濟專刊部副主任,還是主要做旅游。
在生活新報,“侯杰”工作了很多年,逐漸成為一名資深媒體人。
生活新報的同事說,“侯杰”很敬業,對客戶的投放十分重視,每每有記者為他的客戶寫了軟文,他一定拖個凳子,坐在記者旁邊,耐心細致地盯稿。只是,他每次都許諾給寫軟文的記者“分錢”,但一次沒兌現過。
對待客戶,他更是“敬業”。同事回憶說,“侯杰”拜訪客戶求投放時,身段極低,完全不在意“臉面”,即便客戶明確拒絕了,他仍會當場提供其他媒體的發布渠道并許諾“有折扣”,軟磨硬泡地求對方投放。
有媒體同行說對新人很和善,作為資深旅游記者,會主動提點新記者該怎么做。
有人認為他“懂整”——業務能力強,而且還十分擅長搞客戶,“非常會來事”,有經營頭腦,在旅游行業多年耕耘,積累了不少人脈資源。
但也有不少昆明的媒體人認為他說話不靠譜,愛吹牛。
他曾在生活新報“三進三出”。第二次“出去”,是因為承包生活新報餐飲旅游版時,被懷疑挪用廣告款,與報社起了糾紛。
后來,“侯杰”從媒體轉型了,開了自己的廣告公司和傳媒公司,自稱很快做大,一年收入數百萬。
案發后他交代,自己從媒體轉型,是因為當記者的時候可以埋頭采訪不出鏡,但當了總監后,應酬太多了,害怕。
自稱開廣告、傳媒公司做大了之后,“侯杰”說自己又怕了。于是,他開了一家企業管理公司,專門做國外的業務。2015年,他到老撾發展。
生活新報的一名編輯也回憶說,四川老鄉的聚餐,“侯杰”都不參加,偶爾聊到家鄉,他也會借故東拉西扯,不透露老家具體是哪里的。
或許,“侯杰”從來沒有新聞理想,也不是因為“新聞理想”而走入新聞圈。
或許在他看來,經濟、活著,更重要。有人說,如果稱呼他候總,他會微笑一下;如果叫他侯老師,他就只嗯一聲。“侯杰”還說過:他有兩個女兒,家庭開支幾乎都是他一人承擔,妻子沒工作。
“侯杰”和其他媒體人最大的不同在于穿衣打扮。一年四季,他永遠穿西裝、戴墨鏡。中國的記者,很少有出門總穿西裝的。
樂至縣公安局副局長唐成說,20年來,樂至縣公安局換了7任局長,但每任局長都在盯著這樁殺人案。
時間到了2016年。樂至縣公安局研判認為,根據辦案經驗,通緝犯很可能更名不換姓,于是決定大海撈針試試,從全國四五十歲的侯姓男子中篩選出了2000多人,民警拿著嫌疑人照片按個比對。
民警事先了解到,侯某在學校當老師的時候就喜歡穿西裝、戴墨鏡。比對了兩個多月,他們發現了一個有著同樣特征的男子——戶籍地云南昆明,年齡和侯某相仿。
民警趕到昆明,在一個小區蹲守數日,終于抓到了他。
云南的媒體人這才終于知道,原來身邊這位老同事、轉型媒體人,真名不叫侯杰,叫侯華金——
侯華金,最終因故意殺人罪,被判有期徒刑11年。2020年,侯華金因在服刑期間有悔改表現,被裁定減刑,減刑后刑期至2026年10月18日止。
再過一年多,這位曾經的資深媒體人、成功的媒體轉型人,即將出獄,重獲新生。他還會回到傳媒這個行當嗎?
轉型Media人”,以媒體從業經歷為紐帶,打造一個可以收獲新知和人際的平臺。歡迎加入我們的社群!
微信號 |xiaoxiaojiayou66666
媒體篇
職場篇
互助篇
微信公眾號平臺推送規則已調整。
如果希望及時看到
“轉型Media人”推送文章,
如何星標——
進入“轉型Media人”首頁,
點擊右上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