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約1100字,閱讀需要3分鐘
近日,天府新區
“探尋 保護 熱愛 行動 ——
世界地球日系列活動”舉行
活動帶領18組家庭
走進垃圾處理中心等地
以參觀地質科普場館
探秘公園城市等形式
推動生態文明理念落地
激發公眾環保熱情
活動首站來到天府新區新興產業園餐廚垃圾處置項目,見證餐廚垃圾變廢為寶之旅。據了解,這里也是第十二屆世界運動會四川天府新區賽區餐廚垃圾集中處理點。該項目餐廚垃圾處置采用國內領先的“預處理+厭氧發酵+黑水虻養殖+沼氣利用”綠色低碳處理模式,實現資源化利用率超90%、能源自給自足,打造了低碳、環保、增值的綠色閉環系統。
隨后,大家又參觀了毗鄰的垃圾處理中心。一走進處理中心,一座融入公園城市的微型景觀花園映入眼簾,綠草、白墻映射下四周環境整潔有序。正是在這如畫般的公園地下空間里,卻隱藏著一座生活垃圾收運車的終點站。
“工作廠區采用了先進的臭味收集、處理系統,聞得到消毒水的味道,卻沒有了生活垃圾混合的濃烈氣味。”處理廠工作人員介紹道。
據悉,到達這里的垃圾有一套完整清潔的收集程序。收集車駛入廠區后,第一關就完成過磅稱重。計重系統便第一時間準確接收到了進場車輛的毛重,結合數據庫中該車歷時載重數據完成本次料重預估。隨后,車輛按照交通指揮系統大屏幕的提示到相應的卸料泊位等待區,在專職調度員的指揮下,完成卸料。并在全封閉狀態下完成垃圾壓縮程序,全流程垃圾不落地,臭味不外溢,滲瀝液不外滲,真正實現垃圾上料、壓縮的“一鍵式”全自動作業。最后壓縮容器裝載完成,便由轉運車完成裝車,完成最后一道“洗澡”流程,消殺完成便出發駛向垃圾處理廠。
“這樣的環保設施公眾參訪活動非常有趣,既能增加知識,還能增強大家保護環境的信念。”天府新區市民張堯表示。
在隨后的活動中,18組家庭以“自然觀察員”的身份相繼來到了天府公園和天齊鋰業建設的Li科學館,完成對人與地球和諧共生密碼以及最輕的金屬元素“鋰”的探索。
在天府公園,孩子們認識“樹木綠化”活動開啟。在生態導師的引導下,孩子們輕輕觸摸香樟樹粗糙的紋理,細嗅花葉的清香,觀察葉片上縱橫的脈絡,并通過參觀閱讀動植物科普展板等方式,了解新區的生物多樣性。隨后,“觀察員”們來到了成都2025年世界運動會天府公園賽場,詳細了解賽事項目及低碳辦賽相關情況,并對場地建設過程中采取的綠色低碳措施產生了濃厚興趣。
在全球首座Li科學館,“觀察員”們通過全方位、立體化的鋰產業全景展示,了解到鋰科學史、鋰資源開發利用、鋰的應用。在科學館三樓,大家還參觀了互動教室和低碳展示區,深入地體驗鋰科技的魅力,切實感受到了鋰在推動綠色低碳轉型中的重要作用。
“孩子筆下的世界提醒我們,人類本就是自然生態鏈的一環。通過活動,更是給孩子們樹立起保護地球就是保護我們未來的良好意識。”李女士在現場表示。
記者:劉杰
編輯:侯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