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海峽的緊張局勢持續升溫,臺灣軍方近日啟動了一場史無前例的14天桌面演習,模擬解放軍將例行軍事演習驟然轉為對臺全面攻擊的“最壞情景”。 這場計算機輔助的兵棋推演揭示了一個令“臺獨”勢力膽寒的現實:解放軍通過演習掩蓋兵力集結,達成戰術突然性,一旦將演習轉為實戰,臺灣因其孤島特性可能迅速陷入決戰,首波火力打擊就足以重創臺軍防御體系。
解放軍近年來在臺灣周邊頻繁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涵蓋海空聯合、兩棲登陸及火力打擊等科目。 這些演習不僅是戰備展示,更為潛在的實戰轉換提供了掩護。 兵棋推演顯示,解放軍可利用演習期間的兵力調動與艦機部署,悄然完成進攻準備。 例如,航空母艦“山東”號進入臺灣響應區看似常規演習,實則可能為火力投射與封鎖預熱。 臺灣軍方在演習中發現,解放軍的“由訓轉戰”能在數小時內完成,臺軍因偵察與反應時間不足,難以有效應對突襲。
這種戰術突然性源于解放軍的體系化優勢。 演習中,解放軍可通過衛星、無人機及電子偵察實時掌握臺軍動向,同時利用民船、漁船等“灰色地帶”力量混淆視聽,掩蓋主力集結。 一旦發起攻擊,火箭軍的高精度彈道導彈與巡航導彈能在首波打擊中癱瘓臺軍指揮中心、雷達站及機場,切斷其反擊能力。 推演結果表明,臺軍在面對解放軍多域聯合打擊時,防御體系可能在24小時內崩潰。
臺灣作為一個孤島,其地理特性在現代戰爭中成為致命弱點。 推演模擬顯示,解放軍一旦將演習轉為實戰,可迅速實施海空封鎖,切斷臺灣的外部補給與增援。 臺灣缺乏戰略縱深,重要軍事設施集中在西部沿海,易受解放軍遠程火力覆蓋。 臺軍賴以生存的防空與反艦系統,如“愛國者”導彈與“雄風”導彈,在解放軍電子戰與飽和攻擊下難以發揮作用。 推演中,解放軍首波火力打擊摧毀了臺軍70%以上的防空陣地,剩余力量在后續空襲與兩棲進攻中迅速瓦解。
孤島特性還意味著臺灣無法承受持久戰。 解放軍的封鎖能力——包括潛艇布雷、艦艇巡航及航空兵壓制——可將臺灣經濟與軍需物資消耗殆盡。 推演預測,若沖突持續超過72小時,臺軍將因燃料、彈藥及士氣耗盡而全面失守,外部援軍因解放軍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體系的阻隔,難以有效介入。
推演還測試了臺軍應對“灰色地帶”威脅的能力。 解放軍可能通過網絡攻擊癱瘓臺灣基礎設施,利用虛假信息擾亂民心,或派遣民兵船隊與無人機侵擾臺灣防空識別區。 這些行動在演習階段看似低強度,實則為實戰鋪墊。 例如,網絡戰可破壞臺軍指揮鏈,民船可掩護兩棲部隊靠近。 推演顯示,臺軍在應對此類復合威脅時捉襟見肘,資源分散導致主力防御進一步削弱。
臺灣2025年的漢光演習首次將桌面推演延長至14天,試圖模擬從和平到戰爭的全過程。 然而,推演結果卻暴露了臺軍的脆弱性:解放軍“由訓轉戰”的突然性與火力優勢,令臺軍毫無招架之力。 臺灣媒體坦言,面對解放軍日益頻繁的軍事行動,島內民眾對“演習變實戰”的擔憂與日俱增。 美國觀察員雖參與演習,但其有限介入難以改變戰局。
這場兵棋推演為“臺獨”勢力敲響警鐘:解放軍的演習不僅是力量展示,更是實戰預演。 臺灣的孤島特性決定了其難以抵擋解放軍的體系化打擊,一旦演習轉為實戰,首波火力就可能成為決定勝負的決戰。 “臺獨”若繼續挑釁,面臨的將是無從逃避的戰略噩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