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四月,對于面臨小升初的家長來說,又到了搜集“情報”的關鍵時候。
最近我們也收到不少家長的后臺留言:小升初是選擇報名參加民辦搖號,還是對口進入家門口的公辦初中?各民辦學校都有什么優勢和特色?在擇校時應該考慮哪些因素?
為了更好地為家長答疑解惑,成都發布、成都商報、紅星新聞、紅星教育傳媒將于5月1日在城西優品道廣場聯合推出小升初線下公益咨詢會。
咨詢會集結了包括成外、實外、嘉祥、西川、師一、新川、天立等在內的近40所初中名校校長、副校長或招生負責人,家長到現場可實現一站式咨詢,面對面了解全市絕大部分主流民辦學校。
在此之前,我們針對家長們普遍關心的問題做了一個梳理。家長們不妨先了解民辦學校的大致情況,明確需求,再到場有的放矢與學校溝通交流。
近幾年,搖號入學、公民同招、指標到校等一系列政策的出臺、落地,小升初硝煙不再,家長們的焦慮也有所緩解。在成都,娃娃在參與公辦學校搖號的同時,可以報名民辦學校搖號,兩者不沖突,為家長提供了更多選擇空間。
與此同時,民辦教育也正經歷著一場“大浪淘沙”的變革——優質民辦學校憑借強大的師資力量、科學的管理模式和先進的教學理念,持續吸引著家長和學生關注;而部分辦學質量不佳的民辦學校則逐漸被行業淘汰。
2024年“成都升學公益服務季”小升初線下咨詢會
正如一位業界人士所說,“搖號讓民辦學校從拼生源的時代,正式步入拼師資、拼管理、拼教學的時代”。
2024年成都市小升初數據顯示,除去高層次人才子女、抗疫人員子女、多子女等招生計劃后,全市民辦學校網報計劃共25490人,報名人數達53367人,報名率209.4%,超過一半的民辦學校報名人數超過計劃數。這組數據也說明了優質民辦教育資源對家長的吸引力。
政策層面也在持續釋放利好信號。
今年3月,成都市教育局發布“2025民辦普通中小學招生政策解讀”,明確指出:持續支持民辦教育發展,并持續優化民辦學校的招生政策。
義務教育階段,在招生計劃設置方面,支持辦學質量好、市民認可度高的民辦學校招生計劃“只增不減”。也就是說,如果學校辦得好、家長認可度高,那么可以適當增加學校的招生名額。這樣一來,好的學校可以招到更多的學生,家長們的選擇也更有保障。
高中階段,按照今年成都中考的指標到校生政策,其對民辦學校的支持可謂相當大。在以往民辦高完中可校內直升的基礎之上,又增加了三條直升路徑:支持擴大享受校內指標到校生政策的學校范圍,支持民辦普高投放區域內指標到校生,支持招收集團內指標到校生。
“扶優汰劣”的政策導向也十分明確:將有限的招生指標向優質的民辦學校傾斜,辦學質量不高的民辦學校則可能被逐漸淘汰,這既有利于激發民辦學校的內生動力,也能實現教育資源的動態優化配置,最終受益的是廣大學生和家長。
那在這樣的背景下,家長們又應該怎么選學校呢?選公辦還是選民辦?選民辦的話怎么選?
通過后臺留言,我們發現,現在的家長們想得更多、更全面,已經從最初的做“選擇題”,變成如今的做“思考題”,會權衡升學政策、孩子自身的興趣、特點以及未來規劃等綜合因素。
我們列出了以下幾個關鍵問題,來幫助家長們理清思路:
1、選民辦還是公辦,有哪些考量維度?
首先,應該明確的是,教育資源的評價標準并不在于“公辦”還是“民辦”的屬性,本質還是在于質量和口碑。我們建議家長可以從以下六個維度綜合考察:一、家庭經濟承受能力;二、距離的遠近;三、劃片正讀的公立學校是否能滿足家長培養孩子的需要;四、學校的教育教學水平;五、有無出國學習的長遠規劃;六、有無適合孩子優勢的特色教育。
2、民辦學校的優勢在哪里?
作為教育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民辦學校有其獨特的功能和作用。優質民辦學校通過提升辦學品質、打造辦學特色,能夠滿足不同家庭個性化的教育需求,為孩子和家長提供多樣化的教育選擇。
比如,有的學校外語特色突出,多語種教學、國際化程度高,適合未來有出國打算的家庭;有的學校采用小班化教學等靈活的教學模式,能夠為學習基礎不同的孩子匹配個性化教育資源;有的學校開設有航空班等特色班型、特色課程,為不同孩子的興趣和特長提供支持。
3、家長在選擇學校時,應著重考察學校的哪些方面?
選擇學校,就是家長為自己選擇教育合作伙伴,找到一個真正適合孩子發展、符合孩子個性的學校尤為重要。
所以對于家長來說,首先要考慮清楚這幾個問題:一是要對孩子的興趣、特長、弱點、性格特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客觀的評估;二是思考對孩子未來發展有沒有較為長遠的規劃;三是了解清楚學校能為孩子提供什么樣的教育資源,與自己的規劃或設想是否一致。
具體到考察學校時,家長可以從這些維度入手:
第一,匹配度。家長一定要充分了解目標學校的辦學理念和校園文化,了解學校辦學理念是否與家庭規劃相符,是否與家長的教育理念契合,契合度越高,家校合力的效果越好;
第二,師資力量與教學質量。師資力量是課程有效開展和保證教學質量的關鍵,家長可以通過了解學校師生比,教師平均年齡、學歷、職稱教齡、教改科研及師培進修、骨干教師的輻射力等情況,來判斷一所學校師資力量的強弱和對學生個別關注的可能性。
第三,課程設置及開展。課程是學校發展的核心,了解學校的基礎課程以及特色課程的設置及開展情況,看學校課程是否齊全、多樣,能不能給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生提供多樣發展和長遠發展的平臺,能不能為發展孩子的核心素養服務。
第三,口碑。所謂口碑,也就是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校風、在讀學生及家長對學校的認可度、畢業學生和家長對學校的評價和熱愛度等等。當然,也包括學校在行業內、在媒體的影響力與號召力。畢竟,能在教育或教學等專業領域有影響力的學校必然是行業的領頭兵,先進理念的踐行者或者是成熟管理的典范,它能帶給孩子不一樣的見識和一般學校不能企及的平臺,幫孩子開拓眼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