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期對稀土元素實施出口限制,嚴重威脅美國下一代空中優勢計劃(NGAD)核心項目——F-47戰斗機的開發進程。 據《新聞周刊》報道,F-47的生產高度依賴中國供應的稀土金屬,而北京的最新舉措使這一先進戰斗機的未來蒙上陰影。 報道援引消息稱:“中國已經對稀土金屬出口實施了限制措施,這些金屬對F-47戰斗機至關重要…… ‘下一代空中優勢’戰斗機項目的可行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中國生產的材料。
稀土元素是一組17種關鍵金屬,包括釹、鏑、釔和釓,廣泛應用于航空電子設備,確保現代戰斗機在導航、通信和目標鎖定方面的精準性。 中國控制全球近90%的稀土加工能力,此次限制措施不僅是對美國關稅的回應,更凸顯了美國國防供應鏈的戰略脆弱性。
稀土在F-47中的作用無可替代。 釹和鏑用于制造驅動飛機控制系統的高性能磁鐵,釔提升激光瞄準系統的效能,釓增強有源相控陣雷達的遠距離探測能力。 據估計,F-47對稀土的需求將超過F-35的830斤,而中國此次限制的釤、鏑、鋱等重稀土和深加工產品直接沖擊其生產基礎。
美國對稀土的依賴源于長期的戰略失誤。 20世紀80年代,加州一家稀土礦曾主導全球稀土供應,但到90年代,中國憑借低成本和寬松的環保政策迅速崛起,迫使美國公司于2002年關閉。如今,美國唯一的稀土礦的加工能力嚴重不足,五角大樓的稀土庫存也無法長期滿足需求。 《新聞周刊》指出,特朗普對F-47的樂觀預期與其供應鏈現實形成鮮明對比,暴露了美國在關鍵資源上的被動局面。道理很簡單,就算F-47能在未來10年內成功研制出來,想大規模量產也面臨兩大難題 :一是稀土產品供應不上,二是價格飆升。
可以說,中國此舉不僅限于經濟層面,更具地緣政治深意。通過控制稀土,得以影響全球盟友格局,為日韓等國提供優惠供應,同時向美國施壓。2010年,中國曾短暫限制對日本的稀土出口,如今的限制更為廣泛,涵蓋原材料及永磁體等加工品,對美國國防工業構成精準打擊。
F-47的困境只是冰山一角。 稀土短缺威脅到高超音速導彈及衛星等國防項目,潛在的經濟損失高達數十億美元。 美國地質調查局警告,若稀土供應鏈全面中斷,國防現代化進程將面臨成本超支和能力下降的風險。 為應對危機,拜登政府援引《國防生產法》為美國企業提供新資金,然而,構建從開采到加工的完整供應鏈需多年投入,而澳大利亞礦及加拿大、歐洲的替代來源仍處早期階段。 稀土回收技術雖具潛力,但當前成本高昂,難以滿足國防需求。
美國面臨關鍵抉擇:要么投入巨資重建稀土產業,培養專業人才并確保政治共識;要么在全球博弈中接受中國對國防命脈的影響力。 前者需克服時間與市場壓力,后者則可能削弱美國戰略自主性。 替代材料和回收技術的研發雖帶來希望,但短期內難以扭轉局面。 F-47的命運不僅關乎一架戰斗機,更折射出大國競爭中資源與技術的博弈。 美國能否突破稀土桎梏,將決定其未來空戰主導權與全球軍事格局的走向。如果說貿易戰是中美互傷,那么稀土管制出口是中國對美國軍工的致命打擊,而美國軍事科技一旦出現全面落后于中國的情況,在更長遠的未來必將動搖美國的軍事霸權,這才是稀土更大的戰略價值。因為,稀土不只關稅戰中的一個籌碼,而是關系未來軍事戰略格局的關鍵抓手,中國穩穩的站在了勝利者的位置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