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市出臺了《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動城市社區老年助餐服務可持續發展的實施意見》和《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動農村地區老年助餐服務融合性發展的實施意見》兩項政策,進一步推動杭州城市社區老年助餐服務市場化運營、可持續發展,同時靈活多樣解決農村老年人助餐服務需求,推進老年助餐高質量發展。新政將于5月1日起正式實施。
城市社區食堂如何更好運營?對老年食堂的食品安全如何監管?在近日召開的杭州市老年助餐新政新聞發布會上,相關單位負責人對老年助餐政策的熱點話題進行回應,和小編一起去了解!
問
隨著城市社區的老年食堂已經對年輕人開放,迭代升級為社區食堂,城市社區食堂的覆蓋面擴大,如何保持城市社區食堂的可持續運營?
市民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鄭穎:我市聚焦城市社區老年人就餐需求,立足城市社區老年助餐服務可持續發展,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原則,著力優化整合各類服務資源,不斷激發城市社區老年助餐服務市場活力。
全面推行市場化運營
城市社區老年食堂原則上實行市場化運營,因地制宜探索公辦民營、民辦公助等市場化運營路徑,鼓勵優質的社會餐飲企業參與進來,提供價格優惠、品種多樣的助餐服務。鼓勵片區式、連鎖化、規模化、品牌化運營,降低成本,提升經營效率。同時也鼓勵物業服務企業參與助餐服務,以公益性項目和經營性項目綜合打包的形式,探索整體經營、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運作機制。
積極推行多元經營
鼓勵利用場地空間銷售農副產品、凈菜等,與各種生活場景充分融合,持續提升服務吸引力。積極拓展休閑、烘焙、微超等功能,豐富經營業態,推動差異化、特色化發展。鼓勵老年助餐服務機構助力“春雨計劃”,通過一定的優惠折扣或特色套餐等形式,擴大服務的吸引力。
鼓勵多方參與聯動
推行養老服務“愛心卡”,通過財政投一點、集體擔一點、社會捐一點、家庭出一點的模式,加強助餐服務資源統籌。整合大型農產品生產基地、供應倉儲、“嵌入式”公益性共富菜市等資源,為有需要的老年食堂提供集中供應鏈,利用集采優勢降本增效。積極發揮餐飲協會等行業協會或社會組織作用,在選址布局、餐品指導、資源鏈接、質量監督、星級評價等方面為社區老年助餐工作提供支持。
問
市農業農村局(市鄉村振興局)在推進農村地區老年助餐服務方面主要有哪些舉措?
市農業農村局(市鄉村振興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徐文波:近年來,市農業農村局(市鄉村振興局)持續深化新時代“千萬工程”,聚焦養老、托幼等群眾最關心最現實的民生需求,以美麗鄉村特色村、未來鄉村建設為抓手,著力補齊鄉村基礎公共設施短板,為推動農村老年助餐服務融合性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堅持需求導向,提升基礎設施,促進服務普惠可及。
在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特別突出對老年食堂、村衛生室、鄰里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的提升改造,2021年我市啟動未來鄉村建設,將老年食堂和提供配餐服務要求納入建設指南和創建評價指標體系。截至目前,我市已完成145個市級未來鄉村的建設,其中97個通過省級評價認定,打造了一批區域性鄉村公共服務中心,有力推動農村老年助餐服務不斷提質擴面。比如余杭區南山村通過未來鄉村建設打造“朝夕美好”幸福鄉里共同體,不僅為老年人提供普惠優享的助餐服務,還能提供居家養老、日間照料等服務。
堅持資源整合,充分挖掘空間,助推服務網絡融合。
注重對鄉村閑置資源的整合、盤活與利用,為老年助餐服務提供落地空間。2022年我市啟動“共享村居”建設,盤活閑置的村集體用房、學校等公共設施經過改造提升后優先保障老年助餐等公共服務需求,同時引入第三方機構運營,采用共建共享方式不僅有效解決了老年助餐服務基礎設施問題,還有力促進了鄉村現代民宿業和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比如錢塘區共裕村,將廢棄的小學進行提升改造,采用“中央食堂+村社配餐”的服務模式,為全街道13個村社的老年人提供配餐服務。
堅持因地制宜,促進多元發展,助力服務場景創新。
充分依托各地的資源稟賦,培育民宿(農家樂)、旅游、康養、文創等鄉村新產業新業態,2024年我市啟動實施“千村千味”計劃,打造電商村、書畫村、攝影村、運動村、康養村等產業特色村200個,既是網紅打卡地,也是老年人避暑養生、旅居養老的目的地。借助新產業新業態的發展,鄉村老年食堂也迭代升級成游客驛站,進一步激發了運營活力。比如西湖區何家村的何家村大食堂,在保障村里老人優惠就餐的同時,為游客提供快捷實惠的特色套餐,每周接待用餐超3500人次。
問
今年,市場監管部門對老年食堂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有哪些具體的行動或舉措?
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黨委委員、副局長 張洪閣:老年助餐服務是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重要民生工程,保障老年食堂等老年助餐服務場所的食品安全,市場監管部門責無旁貸。今年,市場監管部門將針對當前老年食堂管理不規范的問題開展專項治理行動。
治理對象主要是民政部門推動興辦、財政或集體經濟給予資金補助、為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提供集中就餐或送餐服務的開伙場所,包括村(社區)老年食堂、鄉鎮(街道)中心食堂、社區食堂等。通過今年的專項治理,力爭實現以下目標:一是全面壓實老年食堂運營機構主體責任,進一步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二是有效排除食品安全風險隱患,進一步守牢食品安全底線;三是加強食材采購、貯存、加工過程監管,進一步規范食品安全過程管理。
治理包括以下四方面內容:
自身管理不完善問題
指導督促老年食堂建立健全各項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規范承包經營行為,按照要求配備食品安全總監和食品安全員,對照《食品安全風險管控清單》的要求,扎實開展“日排查,周管控,月調度”工作,及時發現并消除食品安全風險隱患。
食材采購質量問題
配合民政部門做好食材供應商篩選,制定準入標準,指導做好食材采購與驗收,把好食材質量關。
加工過程不規范問題
將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對食材驗收和儲存、粗加工、切配、烹飪、食品留樣、餐飲具洗消、除四害設施等全過程監管,督促老年食堂成為“潔凈廚房”。
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問題
禁止從業人員未取得健康證明上崗,實行崗前健康報告制度,督促在崗期間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杜絕帶病上崗,確保老年食堂食品安全。
問
“賦能計劃”實施具體成效有哪些?下一步杭州將如何完善慈善助餐服務保障體系?
市民政局黨組成員、二級巡視員 鄭要志:市慈善總會以慈善資金為杠桿撬動多方資源,有效推進老年助餐服務,助力老人樂享“舌尖幸福”。
1
設施煥新,服務升級
目前已引導和撬動慈善資金投入600余萬元,助力全市100個助餐點進行軟硬件的全面提升。老舊設備更新換代,智慧助餐系統升級,室內外環境煥然一新,為老年人營造了更加便捷、舒適、安全的助餐環境。同時,廚師及管理服務人員的專業技能也得到了顯著提升,有效提升了老年人的用餐品質,贏得了廣泛贊譽。
1
網絡拓展,服務提質
積極發動全市慈善會系統力量,拓展慈善服務觸角,從“吃得飽”向“吃得好”轉型。如“紅鄰共享廚房”“幸福方桌”廚藝大賽、“安享餐桌”服務等創新慈善項目,為老年人提供了更加優質、貼心的服務,讓老年人在家門口就能夠享受到便捷的助餐服務。
1
愛心凝聚,服務增效
充分發揮樞紐平臺作用,激發公益慈善組織、愛心企業和人士等社會力量的積極參與,支持設立慈善共富基金,推行“共富工坊”“愛心菜地”等互助模式。發動社會公益力量定向捐贈,用于采購送餐車、保溫箱、餐具等設備,有效提升了老人的用餐體驗,營造了孝老愛老的社會氛圍。
下一步,市慈善總會將立足實際、精準發力,進一步推進老年助餐服務工作,打造慈善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杭州樣板。
完善保障,精準發力
聚焦助餐難題,協同市民政部門細化扶持方案,2025年計劃在全市再選取100個老年食堂(助餐點)重點支持,重點將資源向西部的5個區、縣(市)傾斜,注重發揮平臺的輻射作用,改善服務與配送能力,解決山區老人用餐難題,推動助餐服務更加便捷、實惠、安全、可持續。
引導參與,多方聯動
整合社會公益資源,因地制宜探索創新慈善助餐模式,充分發揮慈善資金的撬動和鏈接作用。如將探索完善與“餓了么”公益的合作機制,推行“五個一點”送餐費分擔模式(即“個人出一點、企業讓一點、政府補一點、慈善捐一點、志愿做一點”),來合力打通困難老人送餐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推廣經驗,品牌引領
引導運用慈善資金,打造優質助餐點與慈善品牌,培育專業化、連鎖化、規范化的助餐機構。推廣成功經驗,鼓勵創新,完善“慈善+助餐”體系。加強慈善品牌建設與宣傳,吸引社會力量參與,營造良好氛圍,讓更多老人享受優質的助餐服務。
來源:杭州民政
文字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編輯:楊歡
一審:繆軍;二審:官卿梓;三審:李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