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中心城市是中國城鎮體系規劃中設置的最高層級,設置國家中心城市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提升城市功能,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和國際競爭力。這一概念最初是為了優化城市布局,形成層次分明的城市體系而提出來的?。我國設置國家中心城市的核心原因主要包括這樣幾個方面?:首先,?國家中心城市在國家戰略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它們都居于國家戰略要津、肩負國家使命、引領區域發展、參與國際競爭、代表國家形象的現代化大都市。國家中心城市不僅是全國城鎮體系的核心城市,還在金融、管理、文化和交通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推動國際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
國家中心城市還在區域發展中具有顯著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國家中心城市能夠通過產業布局、人口流動、科技發展和政策支持等多個方面獲得顯著優勢,從而引領所在區域的經濟發展。例如,北京作為首都城市,它不僅是全國的政治中心,還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和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上海則是全國的經濟中心,對長江流域乃至全國都有廣泛的影響力?。此外,?國家中心城市的設置也是完善對外開放區域布局的重要舉措?。它們作為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參與全球競爭,推動國際交流合作向縱深推進。國家中心城市是在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層級之上出現的新的“塔尖”城市。
在2010年的2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的《全國城鎮體系規劃(2010—2020年)》就明確提出了五大國家中心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的規劃和定位;在2016年5月至2018年2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先后發函支持成都、武漢、鄭州、西安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從上面的信息上我們可以得知,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這四大直轄市與廣東省省會廣州市已經成為了我們國家名副其實的國家中心城市了,而成都、武漢、鄭州、西安這四個城市還不是正宗的國家中心城市,而是建設與培養中的國家中心城市。
從國家當初設置的五大國家中心城市與支持建設的四大國家中心城市的布局上來看,北京、天津、上海、廣州分別引領環渤海、長三角和珠三角區域發展;重慶、成都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平臺,是長江經濟帶的戰略支撐;武漢輻射帶動中部和長江中游地區,支撐長江經濟帶發展;鄭州引領中原發展、支撐中部崛起;西安立足古絲綢之路起點,作為向西的戰略支點,輻射帶動西北及周邊地區發展。2018年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等單位發布了《2017國家中心城市發展報告》,當時國家中心城市綜合評估排名依次是:北京、上海、廣州、重慶、天津、武漢、成都和鄭州。
我國確定的9個國家中心城市(包括4個支持建設的國家中心城市)的具體定位是:北京市是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上海市是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和科技創新中心?。?廣州?市是國際商貿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重慶?市是長江上游地區經濟中心和西南地區綜合交通樞紐?。?成都市是西部地區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和商貿物流中心?。武漢?市是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以及中部地區的經濟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城市。鄭州?市是中部地區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城市。西安?市是西部地區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業基地?。
國家在近一段的時間內已經慢慢淡化了國家中心城市這個概念,取而代之的是多層次的中心城市梯度體系,包括“我國重要的中心城市”、“大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地區/城市群重要的中心城市”等?。這種調整使得城市定位更加多元化和具體化,不再單一強調“國家中心城市”的概念。最新的2035總體規劃中,“國家中心城市”的概念開始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各類不同層次的“中心城市”?,例如武漢就不再提到是支持建設的國家中心城市,而取而代之的是我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國家之所以淡化國家中心城市這個概念,就是避免單一城市的過度集中發展,以促進全國范圍內的均衡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