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已經今非昔比了。
當上海國家會展中心的燈光再次亮起,這場被戲稱為"汽車行業春晚"的2025上海車展,正在上演著比戲劇更荒誕的現實。
一位連續跑了三天發布會的媒體人癱坐在酒店大堂,苦笑著展示手機里剛收到的消息:"某新勢力品牌的車馬費要等三個月后統一結算"——這個曾經被視為行業潛規則的"辛苦費",如今竟也成了應收賬款。
而就在他抱怨的同時,會展中心3號館里,上汽集團正在用全息投影技術打造一場耗資千萬的發布會,虛擬偶像"元汽少女"的舞蹈表演引得觀眾陣陣驚呼。
這種割裂感,恰如當下中國汽車產業的縮影:一邊是現金流緊張到連500塊車馬費都要拖欠,一邊卻能為30秒的AR特效一擲千金。
展位圖的變遷最能說明問題。
曾經象征著行業地位的5.1號館,如今保時捷的鄰居換成了問界——這個去年還被嘲笑"土味營銷"的品牌,現在竟能逼得德國豪華車企第一季度在華銷量暴跌42%。
更耐人尋味的是現代起亞的缺席,這個全球銷量第三的汽車集團,寧可把700億韓元利潤砸向美國市場,也不愿再為上海車展的900萬展位費買單。韓國《東亞日報》的評論一針見血:"當中國品牌占據62%市場份額時,國際車企的展臺就像奢侈品店開在菜市場。"這話雖然刻薄,但看看6.1H館里比亞迪仰望U9的圍觀人群,再看看8.1H館吉利銀河E8被擠爆的體驗區,誰還能反駁?
發布會數量創紀錄的193場,背后是行業集體焦慮的集中爆發。有業內人士算過一筆賬:按照每家平均200萬的發布會預算,光是這兩天的媒體日就燒掉了近4個億。
更荒誕的是,這些精心策劃的聲量大戰,最終都淪為自媒體博主們的素材狂歡——某短視頻平臺數據顯示,車展期間#汽車發布會#話題下的內容99%都在玩"領導口誤"、"模特摔倒"這類梗,真正討論技術的不足1%。這種投入產出比的嚴重失衡,讓某新勢力品牌的市場總監在閉門會上直言:"我們不是在辦發布會,是在給短視頻平臺打工。"
展館排位的權力游戲更暴露行業暗流。
上汽集團包場3號館的"地主"做派,吉利比亞迪搶占6.1H、8.1H的"風水大戰",甚至蔚來把樂道品牌單獨放在小米對面的"狙擊戰術",這些布局遠比展車本身更有看頭。最戲劇性的莫過于蓮花汽車——這個剛剛改回中文名的英國跑車品牌,突然發現超豪華陣營只剩自己形單影只,瑪莎拉蒂、蘭博基尼們早已悄悄退賽。一位布展工人開玩笑說:"現在展臺就像麻將桌,湊不齊四個品牌都不好意思開臺。"
但真正值得警惕的是水面下的冰山。
某Tier1供應商透露,他們為某自主品牌開發的智能座艙系統,硬件成本被壓到行業均值的60%,"對方采購總監直接問'你們為什么要賺錢'。"這種"用愛發電"的供應鏈關系,正在引發連鎖反應。
4月22日,國內最大汽車線束供應商滬光股份發布預警,稱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已從90天延長至140天。
而公關公司的處境更慘,某4A公司負責人展示的合同顯示,服務費支付條款已從"活動后30天"變成"客戶回款后支付",相當于把風險全部轉嫁。
智能駕駛領域的監管風暴來得比預期更猛。工信部在車展前夜突然下發的《自動駕駛術語規范》,讓無數市場部連夜改PPT。
地平線CEO余凱在發布會上的口誤,暴露了整個行業的措手不及——他們原本精心準備的"全場景NOA"說辭,最后不得不改成拗口的"智能行車輔助系統"。這種"帶著鐐銬跳舞"的創新環境,讓某車企智駕負責人抱怨:"就像要求廚師做菜不準用鹽,最后端出來的只能是白水煮菜。"但監管層顯然有自己的考量:隨著某新勢力品牌在重慶測試時發生的"鬼探頭"事故視頻全網流傳,過度營銷自動駕駛確實該踩剎車了。
資本市場的反應最為誠實。
盡管車展期間車企們使出渾身解數,但Wind數據顯示,汽車板塊指數在媒體日兩天累計下跌3.2%。分析師們關注的焦點出奇一致:現金流。以蔚來為例,其將螢火蟲品牌發布會搬到自家牛屋的"省錢操作",反而引發投資者對賬面資金的擔憂——財報顯示其現金及等價物已從去年同期的450億驟降至280億。而小鵬汽車何小鵬預言的"三年淘汰賽",正在以更殘酷的方式提前上演:極越汽車的猝死,哪吒汽車的淡出,這些缺席者用尸體劃出了生存線的坐標。
供應商生態的惡化可能是最危險的信號。
某座椅制造商提供的內部郵件顯示,他們為某自主品牌新車型開發的零重力座椅,單套報價被砍到行業成本的70%,"對方明確表示要么接單要么換人"。這種"割喉式"壓價正在引發技術倒退——業內流傳的"2025款減配清單"顯示,包括HUD抬頭顯示、座椅按摩等配置的供應商已從國際大廠換成不知名小廠。某德系零部件巨頭中國區總裁的警告絕非危言聳聽:"當整個產業鏈都在賠本賺吆喝時,所謂的技術突破不過是皇帝的新衣。"
媒體圈的崩塌則是另一個維度的警示。
最近,有一張截圖在車媒圈引發熱議,車企包機酒居然都能成為新聞,這是大多數汽車媒體人無法理解的。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也有車企表示這次上海車展不包機酒,甚至連500塊車馬費也沒有。這是要汽車媒體人靠愛發電?
最近,就有幾位汽車媒體人遇到這事。坐擁200多萬粉絲的汽車博主被邀請參加線下車展活動,結果,對方表示沒有任何費用,而且還不沒有機酒。還有一位百萬粉絲的達人被沒有合作過的車企邀請,也是沒有任何的費用,對方想要白嫖,讓出內容。
那篇引發熱議的《車企連500塊車馬費都不愿意給了……》的文章的評論區,最高贊竟然是:"現在誰還看汽車評測?都是直接刷直播間下單。"這種傳播鏈的重構,讓曾經風光無限的垂直媒體陷入生存危機。
某頭部汽車自媒體創始人透露,今年廣告收入同比下滑60%,"主機廠現在寧愿花50萬找李佳琦帶貨,也不愿投10萬做專業測評。"當專業內容讓位于娛樂化傳播,消費者獲取信息的渠道正在發生不可逆的變異。
或許唯一值得欣慰的是,這場亂局中仍有清醒者。
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在閉門會上提出"三個回歸":回歸產品本質、回歸財務健康、回歸商業常識。而長城汽車魏建軍更是在內部信中警告:"燒錢換量的游戲該結束了。"這些老汽車人的呼聲,在震耳欲聾的發布會音響中顯得格外微弱,但或許正是指引行業穿越迷霧的微光。
站在2025年的十字路口回望,這屆被戲稱為"末日狂歡"的上海車展,很可能成為中國汽車工業史上的分水嶺。當煙花散盡、展臺拆除,那些關于"誰在真正賺錢"的靈魂拷問,終將逼著每個參與者做出選擇。就像某位不愿具名的車企高管所說:"現在不是比誰跑得快,而是比誰喘得久。"
這場沒有贏家的內卷游戲,或許只有等到潮水退去,才能看清誰在裸泳。而眼下,所有人能做的只是系緊安全帶,準備迎接更劇烈的顛簸——畢竟,淘汰賽的哨聲已經吹響,退場通道正在緩緩關閉。
@以上內容版權歸屬「iNews新知科技 」所有,如需轉載,請務必注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