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不聲不響”
一旦發作起來疼得“要命”
這或許是許多膽結石患者
最深刻的感受
近日,男演員胡兵在其個人社交媒體賬號發文,透露他做完了膽切除手術,目前已出院,繼續工作。消息發出后引發大眾關注。
不少街坊經常會吃得不錯、動得少,用餐也不準時!膽結石的發病率也在增高。們應該怎樣呵護膽囊?得了膽結石一定要切膽嗎?今天,“特搜”就帶大家深入了解!
膽結石有這些危險因素
膽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器官,藏在右上腹部的肝臟下后方,形狀像一顆小梨子,是消化系統的重要器官。肝臟分泌膽汁,膽汁是消化吸收脂肪的關鍵物質,膽汁經由膽內膽管,收集匯入到膽囊。當收到“進食”的號令時,膽囊就會把儲存和濃縮的膽汁護送到腸道里,幫助消化吸收脂肪。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肝膽胰脾外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李國林:
不光是膽囊結石,包括膽囊息肉的發生,年輕化趨勢都比較明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不吃早餐,或者不規律吃早餐。短時間不會有問題,但時間久了以后,就會引起膽鹽的沉積、膽固醇的沉積,時間長了就會形成結石,或者形成息肉。
因此,醫生建議要及時吃早餐,并且早餐可以適量吃含有脂肪的食物,比如全脂牛奶、奶酪、堅果類,這樣可以達到刺激膽囊排放膽汁的效果,避免結晶的產生。
醫生表示,膽囊結石的癥狀往往不明顯,容易與腸胃不適混淆。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肝膽胰脾外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李國林:
很多人肚子不舒服,首先以為是胃痛和胃病,如果反復出現這種狀況,甚至做胃鏡也沒有發現問題,我們就建議做一次B超或彩超。
醫生提醒,膽囊結石可引起膽囊炎反復發作,而如果結石掉落,還可能導致黃疸、膽管炎甚至胰腺炎,因此要及時處理,不可輕視。
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肝膽胰脾外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李國林:
(膽囊)功能越來越差或者沒有功能了,譬如“磁化”的膽囊,或者充滿結石,膽囊里有滿滿一大泡石頭,這種我們稱作“癌前病變”,需要手術處理。最為常見的是小結石,一個(結石)三到五毫米,有一堆石頭,石頭可能會掉出來,引起多器官的功能受損。大部分人切除膽囊后,對正常的工作生活是沒有影響的。
預防膽結石
該怎樣正確吃吃喝喝呢?
1、合理三餐,合理搭配
每天一定要規律地吃三餐,多吃些新鮮水果,尤其是獼猴桃、鮮棗、草莓、枇杷、柿子等,維生素C含量較高,多吃可以起到預防膽結石的效果。
資料圖由AI生成
此外,蔬菜、香菇、木耳等也可以適當多吃,還有纖維成分含量高的粗糧,可以促進膽固醇的排泄。肉類最好去皮后食用。雞肉、魚肉脂肪含量低,是肉類中比較好的選擇,豬肉最好吃瘦肉。
2、適當運動
生活要有規律,注意勞逸結合,適當的運動能促進胃腸道的蠕動,減少膽管內膽汁的淤積,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
3、定期體檢
定期進行體檢,特別是腹部超聲檢查,有助于早期發現膽結石及其他疾病,及時采取治療措施。尤其是有膽結石家族史、肥胖、高脂血癥等高危因素的人群,更應定期體檢。
轉發!提醒!
**如有侵權請與本公眾號聯系**
部分來源 | 中山六院
編輯 | 趙婉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