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是大眾文化中長盛不衰的主題之一。好萊塢的美國英雄是全世界的救世主,還嫌不夠,再延伸到全宇宙;香港回歸之前,她書寫的中華英雄總是在抵抗外辱,逃不開被殖民的陰影。現在像是失語了。英雄敘事背后,可以做很淺白的社會學解讀,
許韜先生的《宋金逐鹿》,再現了宋金百年紛爭中最激烈的前半段,大致從宋朝廷被迫南遷到紹興議和。
其中在民間最耳熟能詳的英雄人物是岳飛。他和金兀術是正反兩派的代表人物。岳飛智勇雙全,精忠報國;金兀術陰險狡詐,兇殘暴虐。宋朝廷軟弱畏戰,皇帝多疑,奸臣當道。
許韜的書寫在一定程度上還原了正史。
他筆下的英雄不僅僅是韓世忠、吳玠、岳飛,還有金兀術,大名完顏宗弼。他不僅有勇有謀,行事磊落,更不乏雄才大略,主要體現在對漢文化的推崇和向學之心。這是在中華腹地曾經占有一席之地的少數民族政權領袖的共性,時間太短的略去不說,西夏、遼、金、蒙元、滿清,無一例外。
《宋金逐鹿》系列,是講故事,而非正史,當然少不了春秋筆法。
有一個細節值得一說。對于宋朝廷的主要決策者,皇帝趙構和樞密使張浚,許韜的評判也基本在正史的框架之內。只是下這個評判的人,許韜借由了朱熹之口。這個情節肯定是杜撰的。
朱熹品人這一章,還是八歲的神童暗諷君王多疑,明言張樞密志大才疏,顧此失彼。這種掉腦袋的話嚇壞了父親朱松,卻得到父親好友劉子羽的欽佩,奉為上座。劉子羽是臣,是弟子,是知己好友。他行為上恪守禮制,但眼明心亮。他和妻子小玉是作者筆下的理想化人物形象,有超越歷史局限的見識,某種程度上是作者在書中的代言。
歷史上劉子羽后來還是朱熹的義父,收養了朱熹母子。
作者讓八歲的朱熹能說出這種違反綱常倫理的誅心之言,再聯想歷史上作為理學大師的朱熹,提出“存天理,滅人欲”,強化了董仲舒的三綱五常。套用當代的流行語,似乎在證明,人總是不自覺中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
“存天理,滅人欲”,朱熹的初衷近乎現在的“斷舍離”,并沒有字面意思那般恐怖。在生產力落后的農耕文明時代,強化家國忠孝倫理綱常,極大降低了統治成本。隨著宋后的極權統治日益加劇,理學已經成為便利統治的意識形態工具。以至于有“崖山之后再無中國”的喟嘆。
這句話當然政治解讀是不成立的。但中華文明的發展方向在宋后轉了彎。所謂天理人欲也被極端化的曲解了。倫理綱常被無限放大,而人的天性被桎梏,甚至被奴化。這其中與文明背道而馳的基因被深植于國人的精神血脈,貽害無窮。
像許韜一樣的書寫者,在中國,蔚為大觀。
經歷了中國高速發展進程的當代中國人,面臨在全球化語境的交流困境,為了更好的定義自身,不再諂媚和迎合,而是自信的內省和反思,無意識的進行著一場沒有任何主義和運動引領的重塑自我的新文化運動。
十余年來網絡文學、動漫、短劇等內容創作野蠻生長,當代的英雄形象也開始漸漸有了模樣。
今年春節檔的電影【哪吒2】在世界范圍內都得到一些共鳴,是一種突破。當我聽到哪吒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再想想“存天理,滅人欲”這六個字,不由得會心一笑。
本書作者:許韜,1970年代生人,畢業于北京大學,并獲美國福坦莫大學(Fordham University)MBA學位,曾擔任某著名媒體北美分社副社長,并擔任過民企、外企總經理,著有教育勵志作品《永生的信物》,該書被翻譯成韓文出版,被稱為“極美的勵志書”;職場商戰小說《對決》《對決2》;歷史小說“宋金逐鹿”系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