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寶安機場第三跑道擴建工程是粵港澳大灣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標志性項目之一,項目工程建設進展順利,計劃將在2025年內建成使用。
深圳寶安機場的土石方規模在國內機場建設中具有里程碑意義,按照規劃來看,其工程位于深圳機場二跑道與廣深沿江高速之間,通過填海造陸形成陸域面積約238萬平方米,軟基處理面積達257萬平方米,實際填海總面積約281.5萬平方米。
深圳寶安機場第三跑道
跑道區設計回填中粗砂量達386萬立方米,施工高峰期單日砂船作業量超150艘,日回填量突破10萬立方米,展現了高強度施工的組織能力。
整個工程總投資約123億元,計劃于2025年底建成投運,建成后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8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60萬噸的需求,有效緩解現有跑道超負荷運行的壓力。
與國內其他大規模土石方工程相比,深圳機場三跑道的土石方規模雖不及跨流域運河或國家級水利工程,但在機場建設領域已屬罕見。
例如,廣西平陸運河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建設的首條江海連通運河,全線開挖土石方總量達3.39億立方米,相當于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土石方開挖量的3倍。
該工程通過“抬填造地、綠色建材、礦坑修復”等七大方向實現土石方綜合利用,新增耕地1.05萬畝,既解決了工程棄土難題,又兼顧了生態效益。
深圳寶安機場對深圳經濟意義重大
相比之下,深圳機場三跑道的土石方工程更注重精細化施工和環保技術應用,如采用智能化船舶調度系統、BIM技術管控進度質量,并通過自動化監測確保鄰近橋梁安全,將施工對周邊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
在區域對比方面,北京十三陵地區規劃的烈士陵園土石方工程雖宣稱總量達2億立方米,但該項目信息主要來源于非官方渠道,其真實性和權威性有待進一步核實。
而佛山高明機場土石方工程計劃回填7000萬方,工期長達54個月,顯示出區域交通基建的持續投入。
總體而言,深圳機場三跑道的土石方規模在民用機場建設中處于領先地位,其技術創新和環保實踐為同類工程提供了重要參考,而平陸運河等國家級工程則在更大尺度上展現了中國土石方工程的綜合管理能力。
這些工程共同體現了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中對資源高效利用和生態保護的平衡追求。
深圳寶安機場整體規劃圖
深圳寶安機場第三跑道建成后,年旅客吞吐量設計目標為8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60萬噸,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的航空樞紐升級工程。
根據最新數據,2024年深圳機場年旅客吞吐量已突破6000萬人次,提前達到現有兩條跑道的超負荷運行狀態(原設計容量為4500萬人次)。
作為國內第四個邁入"6000萬俱樂部"的機場,其現有兩條跑道日均起降航班超1500架次,高峰時段平均1分鐘即有航班起降,迫切需要通過三跑道建設緩解運行壓力。
三跑道工程總投資123億元,采用填海造陸方式新增陸域面積238萬平方米,飛行區按最高等級4F級建設,可滿足A380等大型客機起降需求。
項目于2020年開工,2024年7月完成陸域形成及軟基處理工程,計劃2025年底投入運營。建成后,深圳機場將形成"三跑道+衛星廳"的立體化運行格局,與深中通道、深茂鐵路等交通基建協同,助力大灣區構建"1小時交通圈"。
對比國內同類樞紐,廣州白云機場2023年旅客吞吐量達8000萬人次(含國際航線),上海浦東機場年設計容量8000萬人次,深圳三跑道投運后將使珠三角核心區形成"雙8000萬級機場"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機場2024年國際及地區旅客吞吐量已突破500萬人次,三跑道將重點提升國際航線保障能力,其T3航站樓西翼廊改造后國際旅客處理能力提升一倍至1000萬人次/年,為打造"一帶一路"航空門戶提供硬件支撐。
對此大家怎么看?歡迎評論留言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