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賀泓源
編輯:駱一帆
圖源:視覺中國
4月21日晚,光線傳媒披露,一季度營收29.75億元,凈利潤20.16億元,同比增長374.79%。
業績狂奔背后,便是《哪吒2》超越歷史的票房成績。
(在一季度,光線傳媒業績狂奔)
截至4月22日晚,該片票房已經超過152.56億元,排名全球影史第五。這一成績大大刷新了國產影片票房天花板。
另一頭,資本市場似乎不太相信光線的長遠敘事。
截至2024年末,阿里創投還是光線第三大股東,到2025年一季度,其已不在十大股東名錄里。
4月22日,光線傳媒報收20.46元/股,跌幅9.23%。
1
魔童大賣
需要看到的是,《哪吒2》大賣是系統性的。
光線傳媒提到,《哪吒2》上映前,其就已提前著手規劃、開發潮玩、手辦、卡牌、出版物等多元衍生品,并籌劃海外發行,致力于進一步挖掘IP價值,拓寬盈利渠道。
除開票房分成,《哪吒2》在IP開發上確實有著廣泛收益。
在《哪吒2》的片尾名單中,直接露出合作消費品牌便達12個,包括蒙牛、兔頭媽媽、榮耀手機等知名品牌。
其中,蒙牛旗下純牛奶、純甄、未來星等多個系列均換上紅色哪吒限定包裝,可見其對哪吒IP的重視。
泡泡瑪特幾乎與《哪吒2》上映同步上市相關盲盒,69元/只,很快就已斷貨。
在上映后,《哪吒2》更是引來大量新合作。
庫迪咖啡首席策略官李穎波就告訴記者,《哪吒2》合作比市面上傳統IP價格要高。
“我們花了很大的代價來談合作,內部對于拿下《哪吒2》一開始就很堅定。”他說。
最終,庫迪成為《哪吒2》在現制咖啡領域的獨家合作方。
李穎波還提到,《哪吒2》衍生品的種種授權均需要導演組親自去審查。此種認真態度在市場內并不常見。
《哪吒2》大爆,還影響了光線的戰略軌跡。
在2024年年報中,光線傳媒提到,其正進行極具戰略意義的第二次歷史性轉型,即從“高端內容提供商”轉變為“IP的創造者和運營商”。
具體來看,在IP創造方面,光線傳媒資源將更多地向動畫電影傾斜:
在彩條屋和光線動畫兩個動畫廠牌基礎上,推動其他真人電影廠牌參與動畫電影制作,并計劃組建新的動畫電影廠牌,同步持續擴充動畫制作產能。
真人電影業務則聚焦大片制作、類型化和系列化的開發以及完全的創新,力求在內容創作上實現突破。
多個運營團隊將以廠牌化模式運作,確保現有的大量IP資源得以及時、有效開發,使 IP運營業務得以快速推進;同時,創新運營模式,將運營環節前置至IP創作階段。
“目前,公司正在游戲、卡牌、谷子、線上及線下品牌店、主題樂園等多個領域規劃和布局。”光線傳媒稱。
2
阿里撤退
對于光線的轉型故事,資本市場似乎沒有那么感興趣。
阿里創投急著套現就是明證。
至2024年9月,其持有158,165,668股,持股比為5.39%。到2025年3月,阿里創投已經跌出十大股東,不再披露持股信息。
此外,阿里創投可能也沒掙到太多錢。
上一輪,阿里創投以24.22元價格認購光線傳媒非公開發行新增股份。這一價格甚至高于光線傳媒在今年4月22日的收盤價。
資本市場不信任光線傳媒背后是,起伏的電影行業。
《哪吒2》爆火,并沒有徹底拯救電影市場。
據燈塔專業版數據,2025年清明檔票房以3.78億元收官,同比下滑55.1%。
還需要看到,今年清明檔總場次139.5萬,刷新中國影史清明檔場次紀錄,可見單場觀影人次降幅之大。
具體到新上映影片來看,今年清明檔沒有爆款,且僅一部影片票房過億元。
基于市場低迷,《哪吒2》上映時間一再延期。片方通知顯示,該片密鑰第三次延期,延長上映至5月31日。
電影市場的收縮,已經持續一段時間。
2024年,中國電影市場年度總票房425.02億元,較2023年下降22.6%;觀影人次10.1億,較2023年下降 22.3%。
當年4月,光線就提到,整個電影市場盈利的項目大概不到10%。
短視頻還在進一步搶占用戶時間。
據相關網絡視聽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國短視頻用戶規模達到10.40億,繼續保持增長,連續6年保持網絡視聽應用細分領域第一。
這代表著,只有更具吸引力的影片,才能吸引觀眾進入影院。由此,對制片提出了更高要求。
“市場走向兩極分化,我們精力主要在新題材的頭部影片。”
有頭部電影公司高管對記者說,對于成本的控制正越來越精細,也在推行大牌演員分成制,共擔風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