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肖鈺泓一,通訊員 楊玉玲)
近日,武漢市武昌醫(yī)院心血管內科團隊實現技術新突破,成功完成經股靜脈入路行二尖瓣緣對緣修復術式,為一名83歲高齡患者修復二尖瓣瓣膜。這場“心門修復戰(zhàn)”的成功,標志著該院在結構性心臟病微創(chuàng)介入治療領域邁出了關鍵一步,將為更多重度心臟病患者開啟“心”希望。
高齡患者遭遇“心門危機”
83歲的鄧先生(化姓)有著高血壓病史30余年,屬于3級高危型。既往有下肢動脈粥樣硬化、下腔靜脈濾器植入術后、肺動脈高壓、冠心病等病史。一個月前,鄧先生突患喘氣、心慌等不適癥狀,活動后還伴有咳嗽、咳痰,嚴重影響生活質量,于是前往武漢市武昌醫(yī)院就診。
經心血管內科團隊系統(tǒng)檢查發(fā)現,鄧先生心尖區(qū)雜音明顯,結合心臟超聲及影像學評估,最終確診為“心力衰竭、二尖瓣前葉脫垂并重度關閉不全、左心增大及三尖瓣重度關閉不全”。如不及時干預治療,病情可能迅速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微創(chuàng)新技術破解高齡手術困局
由于患者高齡,基礎疾病較多,已經無法適應傳統(tǒng)開胸手術。為了制定個性化手術方案,團隊在術前對其進行了綜合評估,患者下腔靜脈有濾器植入、二尖瓣前瓣脫垂腱索斷裂呈連枷樣改變,后葉短小,瓣葉捕獲難度高,團隊面臨著巨大挑戰(zhàn)。最終,心血管內科團隊決定采用微創(chuàng)介入方法,即經股靜脈二尖瓣緣對緣修復手術,修復二尖瓣瓣膜。
手術中,心血管內科團隊在經食道超聲精準引導下,快速房間隔穿刺,通過導管將二尖瓣夾送至二尖瓣區(qū)域,成功夾閉二尖瓣前后葉,修復了瓣膜脫垂。術中多次經食道超聲評估,顯示二尖瓣反流程度降為輕微,跨瓣壓差僅為3mmHg,手術取得理想效果,術后患者癥狀明顯得到改善。
心血管內科王麗岳主任介紹,心臟瓣膜病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心血管疾病,依靠藥物治療往往難以逆轉器質性病變。經股靜脈二尖瓣緣對緣修復術作為心臟病微創(chuàng)介入領域的突破性技術,相較于傳統(tǒng)外科手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安全性高及術后恢復快等顯著優(yōu)勢,尤其為因高齡、合并嚴重基礎疾病等原因無法接受外科手術的患者,開辟了新的治療路徑。
武漢市武昌醫(yī)院副院長柳昊表示,隨著微創(chuàng)介入技術的迭代發(fā)展,類似“不開胸修心門”的創(chuàng)新療法將為更多心臟瓣膜疾病患者帶來生存希望,推動心血管疾病診療向“精準化、微創(chuàng)化、個體化”邁進。此次手術的成功實施,不僅集中體現了心血管內科的技術實力,更踐行了醫(yī)院“以人民滿意”為最高目標的服務理念,醫(yī)院將持續(xù)提升醫(yī)療服務質量,全生命周期呵護百姓健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