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之間可聞墨香千書萬卷
腳步丈量不到的地方
書本可以帶領我們遨游
今天 是第29個"世界讀書日"
快來和小妮一起聊聊你讀過哪些書吧!
No.1
《青春之歌》
閱讀感悟
《青春之歌》該書主要以林道靜的視角進行敘述,在日本占領東北三省的背景下,中國青年面對國民黨進行的反抗斗爭。讀出中國青年在面對不公時的勇于斗爭,讀出中國青年在面對國將亡匹夫有責的愛國,讀出中國青年們團結一致。越往下讀越是讓人心生共鳴,這因我們有著一個共性,中國青年。魯迅曾說:愿青年只是向上走,不愿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光的發光。作為青年我們應當這樣不被時代所裹挾。
體育學院 胡文靜
No.2
《樹之生命 木之心》
閱讀感悟
《樹之生命 木之心》展現了日本老木匠與樹木的深刻羈絆。作者在與樹木的對話、雕琢中,盡顯對自然的敬畏。老木匠們遵循自然規律選材、施工,珍視樹木生命,讓木材發揮獨特價值。這讓我意識到,人類應放下傲慢,以謙卑之心對待自然。每棵樹都有生命歷程,我們要學習尊重與順應自然,而非一味索取,如此才能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智能制造學院 王匿止
No.3
《今日店休》
閱讀感悟
今日店休,“抱歉,深愛的人正面臨生死的考驗,我要去陪她,請原諒我的任性”。是書店老板店休粘在門上的手繪海報。書店老板手繪一張張的海報,治愈著大家。這家“青空書房”的書店,初心是:高價回收,低價賣出。讓好書與好人相遇。后來妻子因病去世。他始終如一日地把這家書店開下去。他說只要我還活著,她就還在我身邊。
從閱讀中體驗不同人生,好好生活,與大家共勉。
外國語學院 趙婷婷
No.4
《人生》
閱讀感悟
我推薦的書為路遙的《人生》。該書以改革時期的陜北鄉村生活為背景,深刻地講述了主角高加林在人生不同的選擇中,因不同的境遇和欲望而造就的一生。他迫切地想要在大城市去擺脫來自農村身份的束縛和社會變革下的壓迫。可人生的抉擇往往是決定性的,面對一直愛著自己的巧珍,他深知來自巧珍真摯而淳樸的感情多么難能可貴。可面對城市和名利的欲望如紙醉金迷中衍生的混布蒙住他的心,從而是自己和巧珍走向不同的人生。
智能制造學院 張衡
No.5
《談美》
閱讀感悟
讀朱光潛先生的《談美》有感:
美感的世界純粹是意象世界,超乎利害關系而獨立。藝術的活動是“無所為而為”的,與“有所為而為”相反。意思是不要功利的去做事情,不把結果當成目標,而是把這件事本身當成目標。你做了這件事,把它當成一件藝術品看待,只求滿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計較于利害得失,本身它就已經成功了。結果好壞,是成功經驗或是失敗教訓,它都會對你未來的發展有益。
中華傳統文化學院 劉婷婷
No.6
《人世間》
閱讀感悟
我前段時間看過的一本書《人世間》。每個人來到這世間,都是有使命的。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就是人們以不同的價值觀為導向,走過不同的人生路徑,彰顯不同的人生價值。《人世間》中的各色人等,于時代潮流中起起落落,尋找自己的愛情,尋找自己的機遇,發揮自己的才能,這個過程并非是一帆風順的,甚至有人早早隕落。人世間,多歧路。周家二兄妹,誰沒有經歷挫折?
外國語學院 劉虹利
No.7
《紅樓夢》
閱讀感悟
翻開《紅樓夢》的書卷,一頁一頁展示著曹雪芹用半生血淚筑就的琉璃世界,原是一面照徹天地的菱花鏡。大觀園里游走的金釵們,分明是人間最鮮妍的花魂,卻在太虛幻境的冊頁里早早注定了飄零的讖語。通靈寶玉與金鎖的姻緣,原非木石前盟,不過警幻仙子掌中輾轉的因果。當我掩卷時,金陵十二釵的冊頁仍在風中翻飛,大荒山下的頑石依舊鐫刻著未盡的偈語。這座用詩行砌成的紅樓,終究成了丈量紅塵深淺的一把玉尺,量盡了三生石上斑駁的淚痕。
文學與傳播學院 汪維
No.8
《長安的荔枝》
閱讀感悟
《長安的荔枝》在看書名前我以為是一個很普通的講唐玄宗和楊玉環的愛情故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其實不然,核心是講李善德作為一名九品芝麻官奉旨將嶺南的荔枝運回長安,并要求新鮮。故事總體是曲折離奇的,充滿了很強的故事性,故事情節很緊湊且吸引讀者,會有想要一讀了之的快感和好奇感。
文學與傳播學院 馬苗
No.9
《毛澤東自述》
閱讀感悟
我本來就通過歷史書,以及相關影片了解過毛主席的生平。但從來沒有聽過他自己講述自己的人生。 當我目瞪口呆的看著他求學求學再求學,在那時交通不太方便時候,從長沙,到北京,到上海,一時對時間有疑惑,我覺得經歷了那么多,少說人生也要半百,但我淺顯了。我粗略地算了算,那一年,他二十七歲。只比如今的我大八歲,但經歷的事情比我多了四五倍。于是我帶著敬佩的感情繼續讀,旁觀著偉人的成長,佩服偉人那堅強的毅力。我沒看完,卻又再次往回讀,驚心動魄的經歷總是會讓我對之前所讀的內容有所懷疑,于是把一些故事讀了又讀,以至于這本書我讀的及其慢。我想要隨便摘抄,結果發現幾乎每句都可以摘錄下來,于是開始在書上寫畫。
教師教育學院 聶文峰
No.10
《許三觀賣血記》
閱讀感悟
《許三觀賣血記》中最讓我動容的,是許三觀對家庭的愛。他是一個平凡的父親,卻用自己的方式詮釋了父愛的偉大。在那個動蕩的年代,許三觀的賣血經歷不僅是對生活的無奈選擇,更是對家庭責任的堅守。他的妻子雖然性格潑辣,但在艱難的歲月中始終陪伴在他身邊;他的三個兒子,雖然并非全部親生,但他卻視如己出。親情的力量,讓許三觀在苦難中找到了溫暖和力量。許三觀的賣血經歷不僅是個人的苦難,更是那個時代底層人民的真實寫照。
外國語學院 胡珈僥
No.11
《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
閱讀感悟
只有相信自己,勝算才最大。歷史是由誰書寫的呢?我想,是我。這是讀完《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兩句話,從此也始終鼓舞著我前進的步伐。書中的主人公塔拉,從垃圾場到大學,從巴克峰到劍橋哈佛,從大字不識到碩士博士。命運多舛,她只點頭說好,那是教育給她的新世界,那是她生命的無限可能!我想我也該無所謂別人口中的自己應當是什么樣子,堅定己心,生命有無限可能,飛往我的山。
外國語學院 許文靜
No.12
《愛的藝術》
閱讀感悟
我推薦一本心理老師推薦給我們的書,叫《愛的藝術》,書中在一開始就提到“愛是一門藝術,是一種需要學習和努力的能力”愛不是與生俱來的,愛是人與人之間融為一體的渴求,成了人克服孤獨和分離的需求。我認為一段健康的戀愛應該是雙方能夠積極地給予彼此,主動在為對方帶來情緒價值的同時,自己內心也能充滿活力。成熟的愛應該是能夠保持自己的尊嚴和個性,愛還包括關心、責任、尊重和了解。
教師教育學院 景文煜
No.13
《挪威的森林》
閱讀感悟
《挪威的森林》是村上春樹的經典之作。它以細膩筆觸講述主人公渡邊在青春時期的迷茫與成長,圍繞他與直子、綠子之間復雜的愛情,展現了青春歲月里的孤獨、痛苦與掙扎。直子的脆弱與離世,綠子的熱情與活力,都給渡邊帶來深刻影響。書中既有對愛情失落的悵惘,也有對生命意義的探尋。作者用簡潔而富有詩意的語言,深入刻畫人物內心,將青春的迷茫與救贖娓娓道來,是一部觸動心靈、引人深思的佳作。
智能制造學院 劉峻松
No.14
《小王子》
閱讀感悟
《小王子》人生是一場充滿未知與變數的旅程。小王子在旅行中逐漸認識到,人生并非一帆風順,而是充滿了挑戰與困境。然而,正是這些經歷讓我們成長,讓我們學會面對生活的艱辛與痛苦。正如小王子所說:“最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人生的真諦往往隱藏在平凡與瑣碎之中,需要我們用心去發掘與感悟。只有當我們勇敢面對人生的挑戰,積極尋求內心的真實與善良,才能找到人生的方向,實現生命的價值。
文學與傳播學院 魏敬媛
No.15
《如何閱讀一本書》
閱讀感悟
《如何閱讀一本書》閱讀并不是打開書看這么簡單,學會“如何閱讀一本書”是一門學問。閱讀是有層次的,它有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四個層次。同時,閱讀也是有方法的,不同的讀物有不同的方法。讀一本好書,正確的讀書能夠幫助生命與心智的成長。
文學與傳播學院 易梓月
No.16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
閱讀感悟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用一場溫暖又奇妙的心理咨詢,為我們撥開迷霧。書中那只抑郁的蛤蟆就像陷入心理困境的我們,在與心理醫生的對話中,一步步探索內心世界,學會接納情緒、理解自我、化解沖突。它不是晦澀難懂的心理學教材,而是能照進心靈的溫暖光束,幫我們驅散陰霾,以更積極的心態,擁抱大學生活,奔赴燦爛未來 。
康養產業學院、醫學院 王茂璐
No.17
《人類簡史》
閱讀感悟
最近在讀《人類簡史》,它以不同的角度,展現了人類發展歷史,從農業革命,到工業革命,再到科技革命,他講述了人類是如何一步步進步,核心技術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它的內容深刻,文風平實。讀完之后讓我了解了很多有關遠古人類的知識,也逐漸對那段未知的歷史產生了強烈興趣。非常值得讀一讀。我喜歡在晚上閱讀,每次閱讀是否感覺自己生活在了那個時代,樸實的文風也利于助眠。
外國語學院 肖雪
No.18
《天藍色的彼岸》
閱讀感悟
我喜歡的一本書叫作《天藍色的彼岸》,這是一部觸動心靈的生命寓言。因車禍離世的男孩哈里,以幽靈身份重返人間,與親友完成未竟的告別。作者用孩童視角,將死亡寫得溫柔又充滿哲思,沒有沉重與恐懼,只有對生命的珍視與對愛的領悟。書中那些細膩的情感,如哈里對家人的眷戀、對未道盡話語的遺憾,都在提醒我們:生命脆弱無常,要珍惜當下每一刻,及時表達愛與善意。這本溫暖的小書,適合所有渴望讀懂生命、學會告別的讀者。
智能制造學院 梁塽
No.19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
閱讀感悟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這本書,我深感震撼。這本書以獨特的視角和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主人公在成長過程中的探索與覺醒。 書中通過橘子這一象征,告訴我們生活中的選擇和可能性是多種多樣的。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正如我們的人生道路不是只有一條。主人公在經歷種種困惑和挑戰后,逐漸明白了這個道理,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真我和夢想。 這本書讓我深刻體會到,生活就像一場旅行,充滿了未知和變數。我們不能被傳統的觀念和束縛所限制,要敢于打破常規,去嘗試、去探索。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找到真正屬于自己的那片天空,實現自己的價值和夢想。 總之,《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是一本值得一讀再讀的好書,它讓我對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文學與傳播學院 宋凌云
No.20
《追風箏的人》
閱讀感悟
《追風箏的人》:“如果再給你一次機會你愿意不顧一切的去重新找回那個曾經的自己嗎?”讀了這本書感受到了人性的復雜,心靈的救贖。阿米爾的懦弱與自私和哈桑的忠誠與善良形成鮮明的對比,展現人性的復雜,但阿米爾最終的救贖行為體現人性的美好。他的成長充滿了自我的探索和心靈的蛻變,最終勇敢直面,向著光奔跑。其中我最喜歡“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風箏,無論它意味著什么,讓我們勇敢的追”。
智能制造學院 李海秀
未見世界時
書籍是世界的外延
見過世界后
書籍又成為世界的注腳
讓我們珍惜人間好時光
莫負朗朗讀書時
「READING」
請以上參與本次讀后感征集活動的同學
于4月24—25日
上午9:00—11:00
下午15:00—17:00
到蓮湖校區圖書館大樓C308辦公室
領取你的書籍盲盒
編輯:彭燦 譚春霞
審核:楊柳 尹亮 李美林
終審:何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