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個“二維碼”整合企業多項檢查內容,不僅是流程優化,更體現了政府服務的溫度與關懷。成都市以數字化為引領,利用信息技術支撐,關聯市場主體和行政檢查信息,聚焦行政檢查規范化、執法信息數字化、檢查場景智慧化,統籌協調解決涉企檢查中多頭檢查、重復檢查、政企信息不對稱等重點問題,實現執法檢查信息“碼上查”、檢查過程“掌上看”、檢查結果“一碼知”,確保行政檢查全過程監督和規范實施。
制度先行:
規范涉企行政檢查行為
目前,成都市已出臺涉企行政檢查計劃管理規定、“亮碼入企”辦法、預警工作辦法、評估評價辦法等四項“一碼檢查”核心制度,配套開展市、縣、鎮三級行政檢查主體、事項、人員“三項清理”,對全市1437個執法主體、404項檢查事項、30919名執法人員實施動態管理,確保行政檢查主體及事項合法合規。建立檢查計劃管理制度,要求執法部門通過“一碼檢查”平臺報備涉企檢查計劃。執法人員檢查前需錄入檢查依據、對象等全要素信息,系統自動比對備案計劃,未通過核驗將無法生成“天府入企碼”,有效杜絕隨意檢查。
自2025年2月21日平臺試運行以來,截至4月23日,全市已累計備案并完成線上涉企行政檢查任務9937個,檢查任務亮碼率已實現100%,企業評價滿意率目前達100%,成都12345熱線、市司法局執法監督熱線未收到相關投訴。
數字賦能:
破解多頭重復檢查痼疾
依托“一碼檢查”監管平臺,通過全量歸集各級行政檢查數據,實現檢查任務線上統籌、執法信息實時跟蹤、推動數字化手段解決傳統監管模式弊端。平臺創新設置智能監測模塊,構建涉企檢查“三級預警”機制,實施低效檢查阻斷。對單日、單周、單月重復檢查自動預警提示,對一年內連續3次無問題檢查實施強制阻斷。
自重復檢查預警及低效檢查阻斷功能試運行以來(3月31日啟動),已觸發重復檢查預警62次,推動檢查計劃優化調整。設置聯合檢查模塊,通過“云端統籌任務+線下協同檢查”模式,實現多部門實施聯合檢查,檢查結果統一歸集,真正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
自聯合檢查功能試運行以來(4月14日啟動),已合并檢查事項36項,減少重復檢查39次,“一碼檢查”工作專班辦公室相關負責同志介紹,目前平臺日均處理數據180條,非必要檢查得到壓減,企業迎檢次數明顯下降。
陽光監督:
建立政企互動"雙向通道"
創新“掃碼評價”機制,企業可通過執法人員邀請或企業自主評價兩種方式,對執法主體合法性、執法公示和全過程記錄、廉潔執法等情況進行掃碼評價。評價信息作為行政執法機關評價評估本單位實施行政檢查的合法性、合理性及規范性的重要指標。
企業評價后,信息推送至行政執法機關。對于“不滿意”的負面評價,行政執法機關在規定時限內與評價人進行溝通,根據具體情形作出處理。雙方不能達成一致的,由司法行政部門進行監督,推動行政機關主動糾正問題,切實以評價促規范、促提質。
“一碼檢查”專班辦公室相關負責同志表示:“通過制度性重塑和涉企行政檢查行為監督,行政檢查全周期閉環管理的新型行政監管體系正在形成,既從源頭保障執法合法性,更推動涉企行政檢查行為合法合規實施。”
據悉,5月1日,“一碼檢查”監管平臺將全功能上線,平臺還會新增“拼單”“涉企檢查白名單”等功能。6月至12月,成都市還將積極探索將其他不涉及行政檢查職責的部門(單位)開展的訪企活動納入平臺監管。隨著成都市涉企檢查綜合監管平臺的全面投用,“一碼”將在破解檢查扎堆,陽光檢查、規范執法,為企業減負,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紅星新聞記者 章玲
編輯 陳怡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