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案件適用懲罰性賠償判賠數額最高達7056萬元;審結涉關鍵核心技術、重點領域、新興產業的專利案件3514件;全市三級法院先后成立8家知識產權巡回審判庭,實現重點科技園區巡回審判和司法服務全覆蓋……4月23日上午,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北京法院2024年度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并發布知識產權司法服務保障首都高質量發展十大典型事例。
2024年,北京法院新收各類知識產權案件58227件 審結67075件
據介紹,2024年,北京法院新收各類知識產權案件58227件,審結67075件,依法審理了一批疑難復雜、新類型及社會廣泛關注的案件。據北京高院副院長任雪峰介紹,北京法院在全國首例涉及確認數據知識產權登記證書效力的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中,首次闡明數據知識產權登記證書對權益主體和來源合法性的初步證據效力,為我國數據知識產權登記實踐提供了有力司法支撐;在涉“巴曲酶注射液”全國首例經營者集中審查反壟斷行政糾紛案中,首次對涉案反壟斷行政行為的可訴性、經營者集中的審查內容及附加限制性條件方案的評估方法等問題作出明確認定,為經營者集中申報人、反壟斷執法機構提供了清晰的行為指引;在涉統信軟件公司侵害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中,積極促進當事人調解,妥善處理了涉及解決國產操作系統“卡脖子”問題企業的域名矛盾糾紛,服務保障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在涉使用“百度”商標直播帶貨侵害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中,明確權利人有權選擇訴訟的權利基礎,并對其主張的馳名商標給予充分保護,進一步規范了自媒體平臺用戶直播帶貨行為。
2024年北京法院專利一審案件審判效率位居世界前列
據任雪峰介紹,圍繞服務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2024年北京法院共審結涉關鍵核心技術、重點領域、新興產業的專利案件3514件,專利一審案件審判效率位居世界前列。不斷加大行政司法協同保護力度,與國家知識產權局完善聯動工作機制,充分發揮“應中止盡中止”“撤回重裁”“綠色通道”機制作用,從源頭上減少訴訟增量5900余件,推動商標申請駁回復審行政糾紛一審收案月均下降12.5%,實現商標行政糾紛快速定分止爭。持續深化京津冀知識產權司法協作,前往河北省平鄉縣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開展外觀設計專利侵權案異地審判,牽頭組織三地法官同堂培訓、跨域法官會議,實現技術調查官等專業審判輔助資源共享,推動服務保障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邁上新臺階。發布服務保障公共文化數字化建設白皮書及故宮建筑全景圖著作權糾紛案等7件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產權保護典型案例,為首都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北京知識產權法院聚焦自動駕駛企業互訴系列案件審理中發現的自動駕駛行業相關問題,向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辦公室發出司法建議,促進完善智能網聯汽車數據安全監管政策。
全市成立8家知識產權巡回審判庭 實現重點科技園區巡回審判和司法服務全覆蓋
為全面展現北京法院知識產權司法審判在服務保障首都高質量發展中的創新實踐與責任擔當,發布會上發布了十個具有代表性的知識產權司法服務保障首都高質量發展典型事例。
據北京高院民三庭庭長張曉津介紹,十大典型事例立足首都功能定位,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集中體現了北京法院知識產權司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實施、護航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實踐成果。
其中,《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為加快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提供司法保障工作規劃(2023-2025)》結合數字經濟重點領域的產業特點,從信創、數據、互聯網3.0及信創的應用場景等四個方面分領域細化了相關對接舉措;《關于完善數字經濟下新型不正當競爭案件審理機制調研報告》針對數字經濟下新型不正當競爭案件的審理機制提出改進思路,積極引導平臺經濟向開放、創新、賦能方向發展;向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發送的司法建議聚焦依法履行著作權集體管理職責要求、完善著作權許可使用費管理制度、充分發揮自身職能作用等方面,有效推動社會管理漏洞的修補和法律風險的防范;與國家知識產權局聯合召開的商標司法行政協同保護座談會就推動糾紛實質化解等多方面問題達成共識,通過優化商標注冊與保護秩序為首都高質量發展和助推品牌強國建設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完善三級法院共享技術調查官制度,創設“院士領航”專家智庫體系,有效輔助法官破解技術難題,指引矛盾糾紛科學有效化解;全市三級法院先后成立8家知識產權巡回審判庭,實現重點科技園區巡回審判和司法服務全覆蓋,形成服務于北京“三城一區”的巡回審判特色發展格局。
此外,北京法院還發布了《北京法院知識產權專業化審判三十年白皮書(1993-2023)》(中英文版)、《北京法院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服務保障公共文化數字化建設白皮書》《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侵害知識產權民事案件適用懲罰性賠償審理指南》《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十年審判工作白皮書(2014—2024)》以及相關典型案例,凝結了北京法院知識產權審判隊伍銳意進取的智慧結晶和服務大局的責任擔當。
任雪峰表示,北京法院將繼續圍繞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不斷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助推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為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王浩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