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懂王服軟,表示他不會對我們強硬,并會和我們達成一個協議。最后表示會和中國相處得很好。
President Trump said he’s not going “to play hardball” with China and that the two countries will ultimately come to a trade agreement. “We’re doing fine with China,” he told reporters in the Oval Office on Tuesday.
我們這邊,也發了相應的報道。
一切都在我們兩周前的預判當中,在A股下跌最多的時候,我在4月8號和9號開盤前發公眾號文表示會和國家隊一起抄底股市,另一方面則在9號早上的知識星球里預測中美最后會和談。
當然,本次抄底也讓我們收獲頗豐。
從上述柱狀圖也能看到,那三天的成交量是最高的。恐慌割肉的散戶,和我們的抄底,在那一時間完成了籌碼互換。
但也請大家注意,如果最終確定和談,股市基于和談的上漲預期就沒有了。
這時可能會迎來變盤節點,對于A股的卷,你們是知道的。
所以,正如我們之前所說,貿易戰,關稅戰,這一切都不是重點,重點在于,我們如何把這些事件轉變為我們的盈利。
股市的擇時盈利,實則來自股市之外的認知,基于公眾號文章對于框架的定位,我們來聊下更深層次的話題。
為什么懂王一定會和談?
答案很簡單,因為關稅戰打不過。
這場貿易戰的本質,在于 工業國對金融國的屠殺。
我在過去的多篇文章中寫過,歷史上的超級工業國,還沒有在貿易戰中輸過的先例。
如果貿易戰繼續下去,金融國輸掉的一定是美元霸權(月初有過發文,點擊:)。而近半個月美元和美債的大跌,也開始兌現這一邏輯,這使得今天懂王不得不站出來表達對中國的示好,提振資本市場。
要理解這一邏輯,我們先得理解貨幣和債務的本質。
貨幣和債務,本質是一體兩面,任何一份貨幣,背后都必然對應一份債務。
從貨幣銀行學上說,貨幣分為基礎貨幣和派生貨幣;從債務的角度,就是基礎貨幣對應著央行的創造的債務,而派生貨幣,對應著商業銀行創造的債務。
通俗的說,就是你去商業銀行貸款100萬,你就借由銀行的渠道創造了100萬貨幣。
借債時,貨幣和債務同時產生;還債時,貨幣和債務同時消亡。
不是央行直接印鈔,而是通過債務和貨幣的共生共滅機制來創造貨幣,這一設計,我認為是極其精巧和有效的。
因為這就是債務拉動GDP的底層邏輯。
試想,一個人去銀行借債,創造了貨幣,是為了支付(比如買房),那么在支付的那一刻,他拉動了消費,也為通脹貢獻了力量(因為新貨幣被創造)。
而在此之后,他就要還債(比如房貸月供30年),為了賺錢歸還債務他就要創造產出和供給,還債會導致債務和貨幣的同時消失。但在這里要注意,只有歸還債務的本金部分是貨幣消失,而利息部分則是變為了銀行和存款人的收入。
企業借債也是同樣,借債創造的貨幣,用于購買機器,雇傭人工擴大生產,這是先花錢,也就是廣義上的消費。然后企業做出產品,銷售之后,再拿回貨幣歸還債務,這是創造供給。
也就是說,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借債,一次借債和還債的循環,必然是先創造消費,再創造供給,從而拉動GDP增長。
試想,如果沒有債務只有印鈔,那么就會只存在通脹,因為沒有追求還債而導致的供給增加的過程。
債務和貨幣的作用,就是促進生產交換,促進技術進步和經濟規模的擴大。
所以,觀察社融和M2增速,是我們觀察經濟活動的必要窗口,從而指導我們在資本市場的盈利。
這是貨幣和債務共生共滅機制的原始作用,而如果你一旦洞察了這套機制的本源,你就擁有了從普通人身上套利收割的工具。
因為借債的原始動機雖然是消費和產出的循環,但對于收割者,債務只是為了套利,把別人的財富轉移到自己名下。
比如最基本的,借債和還債,會導致貨幣增加和貨幣減少,于是必然造成通脹(借債)和通縮(還債)周期。如果不同的借債主體,你借債我還債,大家互相對沖,那么經濟就會平穩向上,如果你借債我也借債,你還債我也還債,就必然造成強周期,而提前察覺周期就可以對跟隨周期的普通中產進行收割和套利。
這也就是我過去提到的:
在他人擴表之前去擴表,我們稱之為抄底,在他人擴表之后才擴表,我們就稱之為接盤。
反之,在他人縮表之前去縮表,就是高位套現,在他人縮表之后去縮表,就是賤賣資產。
在這里,擴表,就是在個人資產負債表的資產和負債兩端同時擴張,通俗的說,就是增加負債買資產,而縮表,就是賣出資產還負債。
這里的增加負債和歸還負債,就是前文所說的創造貨幣和消滅貨幣的過程。債務的增減周期造就貨幣的增減周期,從而造就資產的漲跌周期,如果再匹配上杠桿,我們就可以靠資產暴擊來實現相對中產的財富數倍甚至數十倍的急速擴張。
比如我們從數學上可以證明:
當首付為40%時(負債率極限60%),房價每漲一倍我們的財富增長極限為6.2倍。
當首付為30%時(負債率極限70%),房價每漲一倍我們的財富增長極限為11倍。
當首付為20%時(負債率極限80%),房價每漲一倍我們的財富增長極限為25倍。
討論套利不是本文的重點,對此感興趣的可以參看財富自由系列(可以先點擊第一篇: )。
寫這個財務自由系列,是讓你知曉收割和套利的邏輯,避免你被收割和接盤,而不是鼓勵收割別人。
而本文之所以重提套利,是為了給后面解釋工業國如何屠殺金融國做鋪墊。
因為收割有一個前提,就是你從金融市場上套利賺來的錢,可以去購買勞動人民的服務和產品。畢竟貨幣只是媒介,對他人勞動的強制索取才是收割的實質。
這看起來似乎是理所當然的,錢當然可以買到任何東西。
但是,如果把這個前提上升到國與國就完全不同了。
美國同樣也可以利用美元潮汐等金融手法來收割世界,它可以把別國通過勞動賺走的美元,通過金融重新收割回來。
但收割回來的美元,能不能買到東西,那就是另說了。這需要產品提供國的同意。
試想,在什么情況下我們會購買別國的東西?
兩種情況:
1 我們造不出來。
2 我們能造出來,但是生產效率低,成本上沒優勢。
所以,一旦一個國家,有了極強的生產效率優勢,有了領先全球的科技優勢,讓別的國家不得不買,那么,這個國家就能決定是否接受別國的美元支付。
毫無疑問,這個國家,就是東大。
只是, 大多數中國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國家有多強大,更不要說懂王了。
在傳統工業,東大的鋼產量超過全球所有國家總和。
在科技賽道,無論是互聯網還是AI,世界僅剩中美兩個玩家。
如果我們看研發投入,中美兩國遙遙領先:
如果我們以專利數角度來看研發投入轉化為的科技成果,東大已經登頂世界。并且我們對美國的領先優勢還在持續擴大(主因美國份額不斷下滑)。
那么,如果我們站在東大的立場思考,在美國限制對我們高端芯片等產品出口時,美元對我們的作用就是殘缺的。
因為我們買不到科技產品,只能用來買農產品和能源。這些本來就不一定要從美國買。
更進一步的,如果高關稅和硬脫鉤,我們連買農產品都買不到了。那么,美元對我們來說就等同于廢紙。
那么請問,我們在和別國貿易時,還有什么理由要接受美元支付呢?
那么對于別國,如果美元買不到世界第一制造國的科技產品,那么還要屯那么多美元美債干什么?
這正是近一段時間,資金流出美國,以及美元美債暴跌的底層邏輯。
再像懂王這么搞下去,市場崩塌是遲早的事。
打的疼了,懂王自然就放軟話要談了。
而這,正是我在春節期間,就告知大家,在中美博弈導致市場大跌時要勇于抄底的邏輯。
而這一邏輯,其基石,正是對于自己國家實力的信心。
所以最后我想說的是,相信自己的國家,對國家充滿信心,你才能真正從資本市場賺到錢。
后記:
對于結束關稅戰,美方已經拋出橄欖枝,就看我們這邊怎么接球。但要提醒大家的是,一旦和談確定,利好落地,股市會有一定概率迎來變盤節點。
對此,公眾號的讀者可自行根據最新事態來判斷后市,知識星球的同學可以看我4月8日晚發布的抄底后股市的上行上沿點位預測,并結合中美和談的利好落地,來共同做決策。
全文完。既然已經看到這里,請隨手點個贊和“在看”吧。
我們另開設有知識星球,如果你也有興趣,可以先點擊以下知識星球的介紹鏈接看一下:
(情感爆款文,強烈建議閱讀)
(知乎4300贊)
(知乎4300贊)
(知乎2800贊)
這個是加入星球的二維碼:
歡迎加入我的知識星球,跟我以及9700多個朋友一起,共同探尋投資和財務自由之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