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行的第二十二屆中國腦血管病論壇上,一場別開生面的比賽——AI大模型PK人類醫生引發關注。
此次比賽設置了3個各有特色的腦血管病診療病例,人類醫生和3個AI大模型各自在有限時間內分析病例,并給出診斷結果和治療方案。
參賽的AI大模型分別是39AI、豆包和DeepSeek(深度求索)。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外科張璨醫生介紹,39AI大模型是首個通過國家網信辦備案的垂直醫學大模型,接受過全球3000多萬醫學文獻共識的訓練。豆包大模型經過多種語料訓練,在健康科普、咨詢和疾病診斷分析等方面表現出色。DeepSeek是通用大語言模型,其R1模型的推理能力已被各行業廣泛驗證,本次比賽能檢驗其與針對醫療二次開發過后的模型存在哪些能力差異。
現場評委從診斷準確性、治療方案準確性、知識面廣度、邏輯清晰度、作答效率5個方面給參賽的人類醫生及AI大模型評分。
首個臨床病例很復雜。病例為巨大顱內動脈瘤患者,經既往術后未被完全治愈并出現頭疼等癥狀,需設計全新治療方案。
令在場觀眾和人類醫生驚嘆的是,AI大模型在短短幾分鐘內就給出診斷結果和治療方案,并且實時展現在大屏上。
“AI大模型憑借對大量文獻的學習,在診斷中關注到諸多細節,如高鈉血癥、下肢穿刺點血腫等,鑒別診斷也較為全面。”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史懷璋點評時說。
不過,專家認為,AI雖能提供豐富信息,但缺乏醫生的直覺和針對性。“面對復雜病例,AI給出多種選擇,卻未能像經驗豐富的醫生那樣,精準判斷出最適合患者的手術方案——高流量搭橋手術。”史懷璋說。
比賽結束后,人類選手和AI模型分別獲得榮譽。
河北北方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醫生田齊獲人類智慧守護者獎,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心醫院醫生王亞男獲最佳臨床表現獎,北京右安門醫院醫生張一鳴獲最佳潛力新秀獎。豆包大模型獲得精準診斷獎,39AI模型榮獲最佳治療方案獎,DeepSeek雖未經過針對醫療知識的強化訓練,仍有不俗表現,獲得最具創新潛力獎。
田齊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AI在速度和診斷全面性上具有明顯優勢,但在治療針對性和共情能力方面,人類醫生更勝一籌。
這一觀點引發共鳴。王亞男也表示:“醫生能與患者交流并給予情感支持,進而制定更加人性化、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針對此次比賽,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外科主任張鴻祺說:“AI作答速度快、細節涉獵廣,在常規疾病診斷上表現出色,準確性與人類相近且全面性更優。但在面對突發情況、個體化治療和需要人文關懷的場景時,AI存在明顯短板。”
“醫療安全始終是重中之重,速度并非關鍵因素。AI在醫療中應為輔助,人類醫生憑借豐富的臨床經驗、個性化的治療能力和人文關懷精神,仍將在醫療決策中起主導作用。”王亞男說。
這次比賽為醫學人才培養提供了新思路。“在醫療行業人才培養方面,借助大模型開發診療、問答、考試助手,能幫助醫學生查缺補漏,培養全面的臨床思維。”張璨說,但如何讓醫學生在使用AI技術的同時,保留人類醫生的獨特優勢,仍是教育者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張鴻祺強調,AI與人類醫生并非競爭關系,而是相互補充、協同發展的伙伴。
內容合作 :阿杰 1305123510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