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壹度Pro
智能手機正式進入8000mAh大電池時代!
4月18日,榮耀Power開售,亦打響了"第三次創業"首場戰役。
但問題是,還有多少消費者會選擇榮耀?這是一個直擊靈魂的問題。新品發布會次日,IDC數據同步出爐:2025年一季度,榮耀在國內市場跌出前五,成為"Others"。
▲ 圖源 / 小紅書截圖
智能手機廠商歷經十余年鏖戰,沒有消滅彼此,相反還在2025年上演一場新的排位賽拉鋸戰,緊張的氣氛絲毫不遜色于旁邊的新能源汽車賽道。
對榮耀來說,AI影像、衛星通信等功能仍未脫離"跟隨式創新"的窠臼,如果說新能源汽車行業每年都有人倒下,智能手機廠商也會如此嗎?榮耀掉隊,問題又究竟出現在哪里?
過山車之后,榮耀失速
成立于2013年的榮耀曾在華為的加持下一路狂飆,份額直指中國市場第二。
轉折發生在2020年底,華為于當年11月宣布出售榮耀。
失去大樹不好乘涼,榮耀不得不進行第二次創業,彼時其市場份額僅剩3%。
不過,趙明很快穩定了軍心,借助華為留下的班子和渠道體系,榮耀迅速填補華為斷供后的市場真空,并在2024年第一季度以17.1%的市場份額拿下國內第一,出貨量同比增長13.2%。
緊接著的第二次轉折,始于2024年第二季度。
從該季度起,榮耀一路狂跌不止,Canalys數據顯示,從全年看,2024年榮耀在中國市場出貨量約為4220萬臺,下滑3%,僅位列第五,第四季度甚至跌出前五,失落正在加速度。
這樣的趨勢在今年絲毫沒有改善之勢,一季度,榮耀直接在最新的國內主流手機廠商排行榜上不見蹤影;與之相反的是,整個手機行業的復蘇已是大概率事件,今年Q1智能手機出貨量達7160萬臺,同比增長3.3%,但春天不屬于每一個人,至少不包括榮耀,除了它,每個國產廠商都在"漲"。
即便是"老大哥"華為,去年出貨量也同比暴增37%,份額攀升至市場第二,到了今年第一季度,華為市場份額亦同比擴大1個百分點。
由此看來,最大的輸家屬于榮耀。
而排位賽上的位置變化導致的管理層震蕩隨之而來,余承東親自挑選的榮耀CEO趙明在1月宣布離職,隨后諸多高管一并出走,被外界視為榮耀啟動IPO背景下一大"黑天鵝"事件。
透過現象看本質,這場過山車式的命運轉折,背后不僅是眾所周知的華為的"虹吸效應",更藏著榮耀自身的戰略迷失。
短板暴露,榮耀滑落有跡可循
榮耀份額下滑的原因很明顯,華為的回歸是避不開的因素。
"原先榮耀的出貨占比占我們很大部分,自去年以來,特別是華為nova13系列的上市,直接積壓了榮耀數字系列等重點機型的空間",來自東部某大省的經銷商表示。
但份額跌落真相不止外部因素這么簡單,在智能手機行業,產品、渠道、零售等內在因素,及其這些背后的團隊操盤能力,是決定品牌崛起、下跌的必然因素。
這第一點,就是打造產品的能力,在這方面榮耀算不上特別優秀。
在手機行業,有一種稱之為GTM的角色,負責產品的從立項到定價再產供銷服的全流程環節,而早期借助華為留下的班底,榮耀也曾推出過在業內頗有成績的機子,中端市場也一度是榮耀的"基本盤"(4K以下在某些大省占出貨量近60%)。
以防摔著稱的X50為例,該機型雖被網友稱像極了華為的某款機型,但其依然在榮耀頗有下滑勢頭之際的24年二三季度,位居1500-2000元價位段份額第二,累計銷量突破1500萬臺,單品銷量更是排行安卓同品類第一。
去年10月上市的X60沒有延續上一代的輝煌,究其原因,除了競品迅速模仿和補齊該檔位的產品賣點外,榮耀自身的GMT操盤是主因,即對核心機型爆品的升級和產品規劃,缺乏足夠的提升。
比如,榮耀X60搭載天璣7025-Ultra處理器,安兔兔跑分45萬左右,榮耀X50搭載驍龍6Gen1處理器,安兔兔跑分60萬左右,相比之下退卻明顯;在給零售商的利潤方面,X50低配版有將近300,X60下滑到250左右,換句話說,性能提升不明顯,零售商的獲利空間卻實實在在變窄。
"在去年四五月份,X50幾乎是搶手貨,到今年同一時間,X60系列顯得冷寂得多",一些經銷商表示。
即便是被前CEO趙明稱之為史上最強數字系列的榮耀300,為了贏得競爭,也不得不在上市不到兩三月后進行調價,直接把零售價下調至2000元,而華為nova13系列卻始終保持較為穩定的中高端價格定位。
旗艦方面,榮耀在國內市場并無太大起色,曾將AI智能體作為一大賣點的Magic7系列的,首銷后市場成績平平,根源在于,榮耀芯片研發、系統優化等核心技術儲備相對薄弱,AI、護眼屏等技術領域微小的優勢亦不足以支撐其高端化戰略。
種種跡象表明,榮耀打造產品的能力不太具備連貫性,既有X50的防摔和新品Power的大電池這類亮點,也有中高端產品略顯不足的暗點。
操盤不足的另外一方面,是榮耀線下零售能力的短板。
考慮到中國智能手機行業有將近六成在線下,零售陣地歷來成為兵家必爭之地。過去三年,華為在困難時期,尚能持續深耕渠道的真實能力建設,并下大力氣同經銷商建設了一批又一批體驗店。
但是過去三四年時間,華為留出了空窗時間,榮耀也未快速建立起與其市場排名相對應的零售能力。
以經濟發達的浙江省為例,通過地圖可以發現,榮耀的體驗店數量不到200家,華為和小米則有三四百家。這些體驗店多是頭部商(華為頭部為金種子、368等,榮耀為SPK等)所開,在同一個商圈,別的品牌占據核心位置后,其他品牌很難有進入優勢。
這個道理在綜合廳也是,大多主流營業廳的主推是華為,至于其他品牌,能賣多少是多少。還有些經銷商的做法是:讓他們自己玩。或者給這些品牌拋貨以沖量,這一點在行業內不算是秘密。
即便是在下沉市場,也被OV牢牢地占據了主導,還是以浙江為例,很多OV夫妻老婆店面都捆綁OV每個月十幾臺到四五十臺的銷量任務(與社保等掛鉤),當一個店面每個月的銷售容量有限時,有捆綁更深利益的品牌自然會成為首推,這對沒有太多抓手的榮耀來說,是零售上的劣勢。
渠道建設缺乏中流砥柱,亦對榮耀不利。
在通信行業,華為與榮耀還有其他品牌幾乎是高度重合,2024年華為啟動"頭部商份額登頂計劃"后,原榮耀渠道商紛紛轉投華為,導致榮耀線下出貨量明顯減少,從今年一季度榮耀的排名成為"其他",也可以推斷,頭部商的"倒戈"現象不可避免。
倒戈背后,榮耀需要反思自身對商的利潤貢獻和管理問題,比如,一些地方為沖量向渠道壓貨,經常造成渠道的超高庫存。
以榮耀200系列為例,在某些大省,為了給榮耀300讓路,完成相應任務,渠道商不得不完成大批量提貨,至于后面,則可能有老品流速下降、虛假激活、調價調保等問題而造成虧損。
由此帶來另一個結果是,一些核心商集中拋貨,致使產品價格不穩,二級市場榮耀的產品保值率不算高,價格下跌厲害,反過來又影響了小渠道的利潤和銷量。雖然在行業內每個品牌或多或少都存在這種情況,但考慮到榮耀零售能力的短板,其危險性顯然更大。
另外,一些小商要覆蓋高端產品,榮耀過于華為式的分貨操盤和覆蓋邏輯,導致一些小商拿不到想要的貨,渠道合作粘性也可能會被打折扣。
自救三板斧:新品、開店和AI?
如果把時間拉長看,榮耀也算得上是國產廠商中的優秀代表,面對困境,榮耀也采取了措施"自救",從目前披露的信息看,新品、開店和AI,似乎成了榮耀從短期到中期再到長期的戰略。
新品方面,榮耀從4月開始采取了機海戰術,以應對市場份額的低迷:
4月8日,榮耀暢玩60系列開售,定位千元機,主打低端群體;
4月18日,榮耀Power開售,8000mAh電池主打續航;
4月22日,榮耀X60GT開售,主打線上千元市場;
4 月 23 日 14:30 榮耀GT Pro將進行發布;
而至于榮耀X70i和榮耀400系列也傳出可能近期上市的消息;而Magic旗艦系列也將陸續登場。
同一個月發布和銷售如此眾多新品,在業內并不常見,榮耀這么做,顯然是對一季度市場銷量疲軟的回應。
不過短期的新品是否有效果,還待觀察,按照通訊行業以往的經驗,"新品有流速,能掙錢,還能拉升品牌出貨量。"但現今的市場環境和競爭趨勢已有變化,哪怕有國補,消費者也不一定買賬,更何況,榮耀新機的產品力也還有待市場與消費者檢驗。
線下款的新品也考驗零售團隊和渠道客戶的承壓能力,在諸多品牌都有新品的4月、5月,能不能搶占客戶的資金進行下貨也是一大挑戰,加上榮耀在零售方面本就存在短板,過度集中的新品究竟效果如何,需要打一個問號。
面向中期,榮耀也在加大線下體驗店和授權體驗店的布局,從一些渠道層面可以獲悉,榮耀正把加快體驗店建設作為主攻的重點方向,試圖把原有渠道減少的量通過自身的品牌陣地重新拾回來,榮耀認為,品牌店面將在未來支撐榮耀的高端戰略。
的確,榮耀需要加快走出華為的影響,讓自身的品牌感強一點,正如趙明所言,榮耀不再是華為,也不可能再成為華為。
換言之,榮耀最終還是需要走出自己的路,那么品牌陣地的建設必然成為關鍵決策,不僅如此,在更長遠的規劃層面,榮耀也有戰略考慮。
在3月榮耀公布的阿爾法戰略中,榮耀承諾未來數年將投入百億美元對AI戰略進行部署,以此開啟AI智能體時代。
從長遠看,榮耀把未來押注到AI,這并不奇怪。ICD認為,2025年乃至以后,AI將成為智能手機增長的主要動力。
方向是好的,但有2個問題,一是AI手機目前還缺乏現象級的落地應用和技術;二是對AI帶來的競爭優勢或許不應過高期望,如IDC分析師Will Wong的警示:"當所有廠商都在講述AI故事時,真正的較量將回歸到最基礎的體驗。"
也就是說,AI這個遠水還救不了榮耀的近火,中國智能手機行業的競爭十分激烈,故而AI遠不能被視為失落廠商的"救世主"。
值得一提的是,有消息顯示榮耀最近在布局智身智能產業,這個風口,對手機主業還在生死邊緣掙扎的榮耀是好是壞,不得而知。
自救之路或許漫長,但正如任正非所言:"沒有退路,就是勝利之路。" 榮耀真正要做的,可能還是走出華為的影子,并聚焦主業提升自己的業務操盤能力,而Power可能只是個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