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反復無常終于“坑”了隊友!
美國當地時間4月22日,特朗普在白宮明確表示:不會再貿易問題上對中國強硬,對華關稅不可能真的達到145%。
這可讓遠在印度的莫迪笑不出來了,他原本想借著中美關稅戰的東風,討好一下美國,結果卻因為沒沉住氣,在關鍵時刻“得罪”了中國。
前一天為了對美國示好,給中國鋼鐵加征12%關稅,今天特朗普就對華服軟了,徒留他一個人落得個里外不是人的尷尬境地。
特朗普再次變卦
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已經持續了好一陣,美國前段時間放狠話,要對中國商品加征高達145%的關稅,擺出一副要“硬剛到底”的架勢。
中國這邊則穩扎穩打,針鋒相對,不僅拒收了美國波音客機,還通過各種外交和經濟手段讓美國感受到了壓力。
結果到了4月22日,特朗普在白宮公開表示不會對中國采取“強硬手段”,還樂觀地說能很快達成協議,把145%的關稅大幅下調。
美國財長貝森特也出來承認眼下的關稅僵局“難以為繼”,暗示短期內會有緩和。
這話啥意思?簡單來說,美國扛不住了。145%的關稅聽起來嚇人,但實際操作起來,美國自己也得付出巨大代價——物價上漲、供應鏈受阻、國內企業叫苦不迭。
特朗普這番表態,等于承認自己先“眨了眼”,得趕緊給自己找個臺階下。
莫迪里外不是人
然而特朗普是服軟了,可卻坑了遠在印度的莫迪。
4月21日,美國副總統萬斯訪問印度,受到了莫迪的親自接見。
訪印期間,印度突然宣布對中國鋼鐵產品臨時加征12%的關稅,看來莫迪這是想借著討好美國,在中美博弈中分一杯羹。
更夸張的是,印度媒體還爆料,有印度航空公司愿意接盤中國拒收的美國波音客機。
要知道,中國拒收波音客機是中美關稅戰的一部分,特朗普為此氣得跳腳,印度這時候跳出來“接盤”,擺明了是想向美國遞“投名狀”,順便撈點經濟或政治好處。
可問題是,莫迪這步棋走得太急了,特朗普第二天就宣布對華關稅要大幅下調,等于直接打了莫迪的臉。
印度辛辛苦苦擺出的“親美”姿態,不僅沒換來美國的青睞,反而讓自己在中國面前落了下風。
更尷尬的是,在金磚國家和中國周邊國家中,印度成了唯一一個在關稅問題上得罪中國的國家,這波操作,簡直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周邊國家的表現
其實這場關稅戰中,其他國家的表現都比印度高明得多。
泰國總理佩通坦早早就表態,推遲了與美國的談判,擺明不想摻和中美之間的“火藥味”。
越南雖然被一些媒體炒作“背刺”中國,但總理范明政親自出面澄清,強調越美談判不會影響中國市場。
就連美國的老盟友日本,首相石破茂也在4月22日派人訪華,穩住對華關系。
這些國家為什么能沉得住氣?因為他們看清了形勢,中國在關稅戰中已經占了上風,美國的145%關稅不過是“雷聲大雨點小”,撐不了多久。
相比之下,莫迪卻像個急于表忠心的“愣頭青”,沒等局勢明朗就急著對中國下手,結果把自己推到了外交的尷尬境地。
印度的做法敲了警鐘
莫迪這次的尷尬處境,其實給不少國家提了個醒。在大國博弈中,站隊要謹慎,時機要拿捏好。
印度本想通過對美示好撈點好處,結果不僅沒撈著,還得罪了中國,等于“兩頭不討好”。
這說明中小國家在處理大國關系時,不能光看眼前的蠅頭小利,更得有長遠的戰略眼光。
對印度來說,這次的教訓尤其深刻,莫迪政府需要重新審視對華政策,盡快修復因關稅問題引發的關系裂痕。
畢竟在金磚合作、亞洲經濟一體化等框架下,印度和中國有太多需要攜手的地方,如果一味地“跟風”美國,印度可能會在區域合作中越來越邊緣化。
至于特朗普這邊,他現在得忙著給自己找臺階下,145%的關稅喊得響,但真要落實,美國自己也吃不消。
接下來中美談判估計會加速,特朗普得想辦法既保住面子,又能讓關稅降到合理水平,咱們就等著看,這場關稅戰最后會怎么收場吧!
參考資料:印度對中國出手,鋼鐵征12%關稅 觀察者網
白宮、財長“降溫”,特朗普也降調了:不會對中方強硬 觀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