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甄 瑤
編輯|李國政
出品|幫寧工作室(gbngzs)
“吉利控股集團將整合旗下電池業務,成立全新電池產業集團——吉曜通行,并將原有的金磚電池、神盾短刀電池,統一為神盾金磚電池品牌。”在2025上海國際車展第一天即4月23日,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在發布會上宣布。
其中,“神盾”代表吉利極致的電池安全系統,“金磚”代表吉利領先行業的電芯技術。
此次電池品牌整合,是吉利全體系大整合的一塊拼圖。它并非簡單的名稱變更,而是吉利在電池業務板塊的一次戰略升級,旨在通過統一的品牌形象,提升吉利電池產品在市場上的認知度和競爭力,為消費者帶來更統一、高品質的產品體驗。
這次整合,代表吉利在新能源汽車電池戰場上,吹響了新的沖鋒號角。
據工信部官網消息,我國將于2026年7月1日起,實施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新的國家標準《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該文件以7項單體測試與17項系統測試的“組合拳”,重塑電池安全的技術標準,包括不起火、不爆炸(仍需報警),煙氣不對乘員造成傷害;新增底部撞擊測試;新增300次快充循環后進行外部短路測試等,被稱為“史上最嚴苛”。
神盾金磚電池品牌具備向新國標沖鋒的底氣。
其一,早在2021年,吉利就攜手國家權威機構,牽頭制定了國內首個新能源汽車底部防護的團體標準,此次新國標也將“底部碰撞”納入其中。截至今年3月,吉利主導參與安全領域的各項標準已達115項。
其二,吉利在安全開發上不遺余力。在權威機構公布的自主整車集團公開安全技術專利數量排行中,吉利以1562項專利數排名第一。目前,吉利已向全行業開放共享新能源汽車的隱藏式門把手解鎖、電池底部安全專利集等核心技術。
其三,吉利電池安全研發標準始終遠超新國標。比如,在對神盾電池安全系統的測試要求中,電池必須經過全場景極限工況36項安全測試,其中23項超過新國標。
眼下,新能源汽車賽道的競爭,正在從速度比拼轉向安全決勝。
當“史上最嚴”的新國標抬高行業門檻后,有人在焦慮技術短板,有人卻在定義未來規則。吉利汽車就是后者。它以領跑者的姿態證明:真正的可靠,不是被動滿足標準,而是主動創造讓用戶無需擔憂的未來。
神盾金磚電池安全遠超新國標
4月9日,全球權威安全認證機構Euro NCAP(歐洲新車安全評鑒協會)公布2025年新一期安全碰撞測試結果:吉利銀河E5(參數丨圖片)(海外版為吉利EX5)以145.4分獲“五星安全”最高評級,拿下2025年度Euro NCAP中國品牌綜合成績第一。
次日再傳捷報:ANCAP(澳大利亞新車安全評鑒協會)公布最新碰撞測試名單,吉利銀河E5以145.52分近乎滿分的表現,斬獲“五星安全”認證。
雙權威機構認證雙五星評級的背后,是吉利銀河E5搭載的神盾金磚短刀電池構筑了安全護城河。
當下的汽車營銷,“絕對安全”“最強技術”之類已成標配話術。然而,電池安全的評判維度遠非口號般簡單,從材料體系的穩定、技術設計的前瞻,到電芯結構的抗沖擊,每個環節都藏著安全真功夫。
在安全焦慮成為用戶痛點的今天,神盾金磚短刀電池給出的答案,早已超越“達標”范疇。
針刺試驗是電池安全的試金石,國標要求單針穿刺后5分鐘內不起火爆炸。而神盾金磚短刀電芯直接挑戰“8針同刺”極限,即8根直徑5mm鋼針同時貫穿電芯,靜置1小時全程保持穩定,結果無冒煙、起火或爆炸,安全性能較國標高8倍。
更令人震撼的是,神盾金磚短刀電芯成為全球首個通過5.8mm真彈槍擊貫穿試驗的電芯,在子彈穿透電芯的極端破壞下,它仍能保持化學體系穩定,展現軍工級抗沖擊能力。
如果說電芯測試是單兵作戰,那么,神盾金磚短刀電池包的六大串行試驗,則是馬拉松式的極限挑戰。
同一電池包,連續通過動態海水腐蝕浸泡、高原極寒、高頻次刮底、26噸超重碾壓、單包側柱碰、烈焰炙烤等“地獄級”考驗,每項測試均刷新行業紀錄——
在動態海水腐蝕中,浸泡時長從國標2小時延長至48小時,絕緣電阻值達17.75G歐,是國標要求(36M歐)的486倍,即便在如此強腐蝕環境下,仍能保障電路安全。
在超重碾壓測試中,承受了26噸載荷往復碾壓,遠超國標的10噸要求,結果,電池包結構完整性保持100%,殼體無開裂、電芯無移位。
在三面跌落試驗中,從2米高度進行三面跌落(國標為1米單次跌落),無電解液泄漏,無熱失控風險。
在整車托底測試中,以40km/h速度正向刮底(行業標準30km/h),碰撞能量達國標1.78倍,電池包未發生熱失控……
早在2023年,吉利就完成了行業首個新能源底部碰撞測試。
整車安全測試分為4項,包括正向行駛40km/h刮底、后向行駛7km/h刮底、20km/h負坎沖擊(即車輛“下臺階”后,前副車架未發生刮底,障礙物直接與中部的電池包發生刮擦),以及120J整車托底實驗(即以120J的撞擊能量模擬電池組與非固定物體沖擊)。
試驗后,電池包無爆炸、起火、析氣、冒煙、漏液等嚴重危險現象。
神盾金磚短刀電池的安全性能取得突破,源于吉利汽車在材料、結構、工藝上全方位創新。
其電芯采用高強度復合隔膜與耐高溫電解液,配合獨特的蜂窩式結構設計,有效提升了熱失控防護能力。電池包則通過CTP(Cell to Pack)集成技術,實現電芯與電池包協同防護,配合智能BMS系統實時監控,構建起“預防-監測-隔離”三位一體的安全體系。
“神盾金磚短刀電池的測試體系,首次將單一項目達標升級為全場景極限驗證,其數據不僅為行業提供了安全標桿,更倒逼整個產業鏈從營銷話術回歸技術本質。”一位行業資深專家評價。
安全標準制定者
當行業還在圍繞達標線爭論不休時,總有先行者已在更高維度繪制技術起跑線。
比如,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吉利汽車牽頭制定《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數據記錄系統》之國家標準,它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該標準要求記錄車輛狀態數據,讓行駛軌跡有跡可循;規范環境感知數據,讓外部場景清晰可辨;鎖定系統決策數據,讓算法邏輯透明可查等。
這項國家標準將于2026年強制實施,屆時把智能駕駛安全納入可溯源、可驗證、可優化的科學軌道,為技術演進裝上“黑匣子”。
在行人保護與主動安全領域,吉利主導制定的《汽車對行人的碰撞保護》(GB 24550—2024)強制性國家標準,于今年正式施行。
該國標針對汽車與行人碰撞事故中行人頭部、腿部等關鍵部位的損傷風險,系統規定了腿型沖擊、成人與兒童頭型沖擊等試驗要求及車輛防護標準,推動中國汽車安全從乘員保護向全域生命安全延伸。
這個標準落地,標志著中國成為全球少數建立完善行人碰撞保護技術法規體系的市場。
在國家標準《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制定工作中,極氪與沃爾沃汽車是重要參與者。早在2021年,吉利就攜手國家權威機構,牽頭制定了國內首個新能源汽車底部防護的團體標準。
值得稱贊的是,作為首家加入IATF(International Automotive Task Force,國際汽車工作組)的亞洲車企,吉利在新能源汽車安全管理體系建設方面,走在了行業前列,先后獲得國內第一張六維電安全001號證書、第一張新能源汽車電磁防輻射001號證書、第一張“汽車智能計算中心管理流程認證”證書以及第一張“新能源汽車混動系統可靠性認證”證書等多項榮譽。
吉利還組建交通事故專業調查團隊,專注于事故調查、風險評估等領域。截至目前,已參與2.1萬余起交通事故調研,建立了交通事故信息數據庫。
這些成績,源于吉利在技術研發領域的積累和前瞻布局。
比如,針對行業爭議較大的“電池碰撞起火后車門無法打開逃生”難題,吉利在專利技術層面,構建隱藏式門把手安全專利集群,涵蓋國內外6項核心安全專利。
2024年8月,在銀河E5上市發布會上,吉利向全行業開放共享了這個創新成果——當車輛遭遇碰撞時,門把手立即自動彈出,確保車內人員與車外救援力量均能迅速開啟車門,為緊急場景下安全疏散與救援開辟了“黃金通道”,從技術根源上,破解了碰撞后車門難開啟的安全痛點。
此外,吉利還將于今年發布《智能汽車全域安全白皮書》,以技術標準化的形式,重新定義智能汽車安全體系,向行業公開前沿安全技術成果,推動全產業鏈安全能力升級躍遷。
未來的科技競爭,不是營銷話術的狂歡,而是看誰能把實驗室里的突破變為街道上的日常。
得益于在神盾金磚短刀電池、隱藏式門把手安全專利集群等多種技術路線上的布局與沉淀,吉利汽車已經構建起覆蓋全場景需求的技術矩陣。
對吉利而言,安全從來都不是口號,而是刻在基因里的對用戶的承諾。這家知名車企一直以實際行動詮釋對安全的執著追求,不斷引領新能源汽車行業安全標準邁向新的高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