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關稅戰打到現在,似乎并沒有讓美國過得多好,也沒讓中國過得多差。
這使得他不得不又換了一種“打法”,一邊暗示可能降低對華關稅,擺出要跟中國“握手言和”的架勢,另一邊威脅全球70多個貿易伙伴不許買中國貨,否則就得吃二級關稅。
特朗普打算通過這種極限施壓,拉小群孤立中國,一起組建一個“貿易反華聯盟”,讓美國再次“偉大”,但特朗普真的能如愿以償嗎?
既想“和”又想“斗”
特朗普這回的策略有點“兩手抓”的意思,一方面放出風聲,說可能會降低對中國的關稅,甚至喊話中美“停手”,擺出一副想緩和關系的姿態。
這話聽著以為特朗普是回心轉意了,但實則不然,他后手還有一招更狠的,他要求美國的所有貿易伙伴,尤其是那些忠實盟友,限制進口中國商品。
特別是新能源汽車這類中國制造的“拳頭產品”,如果不聽話?那就等著被二級關稅“伺候”吧!
簡單來說,特朗普想用關稅,逼著各國在中美之間選邊站,試圖把中國擠出全球供應鏈的核心圈。
這招真的很毒,你要是不跟美國站在一起,就得放棄美國市場;要是跟美國走,又得罪中國,損失中國市場。
無論選哪邊,盟友們似乎都得“掉塊肉”,特朗普估計覺得自己這招是“無解陽謀”,既能削弱中國,又能讓美國賺得盆滿缽滿。
畢竟他通過關稅戰已經撈了1600億美元的真金白銀,嘗到了甜頭。
可問題是這世道哪有這么簡單的買賣?他大概忘了,盟友們不是傻子,中國也不是好惹的。
各國盟友不買賬
要讓各國配合美國“圍堵”中國,特朗普得先找個“樣板”國家,證明這事兒能成。
誰最合適?當然是日本,美國在亞太的“頭號小弟”,日本不僅唯美國馬首是瞻,還跟中國地理上挨得近,經濟上高度依賴中國市場,堪稱“示范對象”。
于是4月17日,日本經濟再生大臣赤澤亮飛到華盛頓,準備跟美國財長貝森特談關稅豁免的事兒。
結果特朗普臨時殺出,非要親自上陣,還把會談地點從財政部改到白宮,搞得日本代表團一臉懵。
更搞笑的是,特朗普在會談中壓根沒提限制中國商品的事兒,而是獅子大開口:讓日本多進口美國電動車和農產品,還要多掏錢養駐日美軍。
這哪是談判,簡直是“搶錢”!日本經濟本來就捉襟見肘,新能源汽車還是他們僅剩的支柱產業,特朗普這要求等于要日本的命。
雙方什么也沒談成,日本連關稅豁免都沒拿到,只能約定再談第二輪,彭博社直接下了標題:“日本沒能獲得美國關稅豁免。”這“干兒子”當得,真是憋屈。
日本為什么不敢跟美國硬剛?因為它的命根子——稀土,被中國捏得死死的。
稀土是新能源汽車和芯片產業的“命脈”,而中國不僅產量占全球90%,精煉技術更是獨步天下。
日本的稀土庫存只能撐兩三個月,要是跟著美國搞“硬脫鉤”,中國一個反制就能讓日本的產業崩盤。
所以日本只能在特朗普面前賠笑臉,實際上一句“限制中國商品”都不敢答應。
全球貿易的“定海神針”
特朗普的“陽謀”之所以漏洞百出,最大的原因是中國在全球貿易中的地位太穩了。
中國是130多個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從日本、韓國到東盟、歐盟,哪個國家跟中國的生意不是“大頭”?
更別提中國在稀土、芯片、新能源等領域的硬核實力,根本不是美國能隨便撼動的。
中國還有個殺手锏,公平互惠的外交原則嗎,跟特朗普的“交易式”外交不同,中國從不仗勢欺人,始終講究“你好我好大家好”。
比如對加拿大的對等反制,干凈利落,讓對方知道得罪中國的后果,但又不搞霸權那一套。這種穩健的風格,讓中國在全球贏得了廣泛信任。
更重要的是,中國手里有實打實的籌碼,稀土就不說了,美國自己建了個精煉廠,一年產量還不如中國一天的零頭。
特朗普想讓盟友放棄中國市場,等于讓它們自廢武功,盟友們用腳投票,紛紛選擇繼續跟中國做生意,而不是陪特朗普玩“過家家”。
說到底特朗普想靠關稅大棒逼全世界跟中國“硬脫鉤”,純屬癡人說夢。
他的“陽謀”不僅沒困住中國,反而讓自己成了“孤家寡人”,中國靠著強大的經濟實力、穩健的外交政策和全球化的開放姿態,穩穩當當站在了貿易博弈的中心。
反觀特朗普,極限施壓只會讓盟友越來越遠,美國的國際信譽也快被他敗光了。
全球貿易靠的是合作,不是對抗,特朗普的操作或許能賺點快錢,但想靠這招重塑世界格局?還是洗洗睡吧。
參考資料: 尊重平等磋商解決分歧,絕不接受犧牲中方利益,中方呼吁共同抵制單邊霸凌 環球網
犧牲中方利益與美國達成交易?中國發出強烈信號!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