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23日訊4月23日,由山東省科技廳指導,濟南大學、省創新發展研究院、濟南市科技局等單位聯合主辦的“2025駐濟高校院所高價值技術成果市內轉化提升行動暨濟南大學服務濟南專項行動啟動儀式”在山東科技大市場成功舉辦。省科技廳、濟南市及駐濟高校院所、企業代表等約100人出席活動,共同見證校地合作新成果,開啟科技成果轉化新篇章。
高價值成果集中亮相 簽約金額達4000萬元
活動聚焦科技創新與產業深度融合,現場揭牌了由濟南大學聯合濟南晶正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山東恒元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的“濟南市鈮酸鋰光電集成芯片概念驗證中心”。該中心將圍繞鈮酸鋰光電集成芯片全鏈條技術開展驗證研究,推動產業成果轉化。同時,濟南大學牽頭建設的山東省泛在智能計算重點實驗室等5個省級重點實驗室(籌)獲授牌,標志著濟南大學在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領域再添新平臺。
簽約環節亮點紛呈,8個校企合作項目總金額約4000萬元。其中,“一種判定攝像頭異常移動和場景內異物入侵的檢測方法”以3000萬元高價轉讓給山東鷹格信息工程有限公司,雙方還將共建“濟南大學—山東鷹格低空智能技術研究院”。此外,濟南大學與多家企業簽署了技術研發、平臺共建協議,涵蓋無人機分選、心電診斷、新材料研發等領域,展現了校地合作的豐碩成果。
校地協同再升級 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
省科技廳二級巡視員王寶立在致辭中表示,濟南市在創新型城市排名中穩居全國前列,未來需進一步發揮高校“創新聯合體上游”作用,助力全省高質量發展。濟南市科技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呂家亮表示,此次活動是落實全省科技創新推進會精神的重要舉措,旨在通過“產教融合”“市校融合”雙輪驅動,破解科技成果轉化難題。濟南大學黨委副書記張慶國表示,學校將持續深化“需求導向+技術攻關+成果孵化”全鏈條服務,為濟南建設“強新優富美高”強省會提供智力支撐。
活動現場還啟動了“駐濟高校院所高價值技術成果市內轉化提升行動”和“濟南大學服務濟南專項行動”,通過政策、資本、技術等要素聯動,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就地轉化。
深化改革試點 營造一流創新生態
濟南市近年來出臺“高校20條”(2025版)等政策,通過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校聘企用”等機制改革,激發科研人員活力。活動現場還透露,山東省已遴選22家高校院所開展成果轉化綜合試點,探索“先使用后付費”等新模式,為全省提供可復制經驗。
第二階段活動中,濟南大學6個高價值技術項目進行了路演,吸引多家企業對接。與會者表示,此次活動為校企合作搭建了高效平臺,未來將加速推動“實驗室成果”向“生產線產品”轉化,為濟南科技創新注入新動能。
閃電新聞記者 段嘉琪 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