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56年六月,馬嵬坡,太子李亨在背后創業團隊鼓舞和鼓搗下,成功干掉貴妃楊家一門。
下面的路,跟老爸去四川,死路一條。活路,只能自己選,他唯一的選擇:靈武。
第一靈武是朔方軍治所,朔方軍不強,卻是他好友皇甫惟明和王忠嗣當節度使的地方,忠誠度高。
第二經靈寶之戰,河西隴右主力被全殲,去了也沒兵平叛,朔方軍相對完整。
奔波很辛苦,能到達一個安全且有實力很值得。
七月,終于來到了靈武。
生活暫時安定,下面就要安定名分和功臣們的內心,于是太子李亨向前進了一步,稱帝,自此之后就是皇帝李亨。
不過李亨的內心并不安定,因為太子當皇帝的合法途徑是老皇帝掛了或者老皇帝禪讓,順理成章和途徑合法總要占一個。
可李亨這皇帝,兩條都不占,馬嵬坡只是搞定了楊家人,并沒逼玄宗退位,他現在這個皇帝是自封的,也就是說,現在大唐有倆皇帝,誰壓倒誰還不一定。
唐肅宗的靈武朝廷,官員不過三十幾個,除了“創業團隊”:李豫李倓倆兒子妃子張良娣宦官李輔國,找不到真心的,隨時散架。
可畢竟人心不是單向的,而是朝向四面八方。
對這個實力弱起點高的初創公司,還是有很多人感興趣的,畢竟老皇帝去吃火鍋了,新皇帝扛起了正義的大旗。
一個人的到來,讓唐肅宗特別開心,他的名字叫李泌。
這貨是個傳奇,大唐著名的四朝元老,不過此時他是個隱士。
在大唐,想出仕當官,主要有倆途徑,一個是科舉,二是當隱士,出名,因為大唐建國奉老子李耳為祖宗,所以必須推崇道家隱士,才算是不忘初心。
李泌走的就是當隱士這條道路。
李泌年輕時就得到唐玄宗和宰相張九齡的贊賞,唐玄宗讓太子李亨向李泌學習,只是后來宰相楊國忠特別討厭他,離開了長安,繼續當隱士。
正遇到天下大亂,好友李亨又自立了門戶,李泌就趕過來一展才華。
唐肅宗特別開心的原因除了得到李泌這個人才外,證明他自封皇帝這事兒是得到認可的,他最在意的還是政治合法性。
唐肅宗封李泌為元帥府行軍長史,同吃同住同謀劃,還專門和李泌一起出現在公眾場所,士兵們都指指點點:穿黃衣服的是皇帝,穿白色衣服的是山里來的隱士。
對這波秀,唐肅宗很滿意,他要通過李泌讓天下人知道自己多么的禮賢下士。
當時軍國大事都會經李泌的手,李泌也積極進言獻策制定戰略方針,按照李泌的地位,唐肅宗想拜他為宰相,不過,李泌不但拒絕,政治形勢也不允許。
到公元757年,唐肅宗這里共有6個宰相,除了裴冕因為擁立之功,其他五個都是唐玄宗派來掣肘唐肅宗的。
唐肅宗根本不具備把李泌推上宰相位置的實力。
李泌也不想讓自己成為叛軍盯上的靶子,安祿山起兵的一個理由就是不能當宰相(懷不得宰相之忿)。
自己是來展抱負的,何必因為官職激起叛軍的憤怒。
最關鍵因素,宦官李輔國因擁立功勞,權勢最大,宰相權力受制于李輔國。
一路身先士卒英明果決的建寧王李倓就是提出殺李輔國和張良娣,被親爸唐肅宗給斬首,李泌更沒必要因為當宰相和李輔國產生矛盾。
矛盾不是你不想產生就不產生的。
李輔國認為李泌會成為權臣,分走自己的權力,就特別嫉恨李泌,總想找機會干掉他。
李泌得到消息后不得不害怕,本是出來展才華,最后小命沒了更不值了。
公元757年十二月,幫助唐肅宗收復長安后,李泌以“臣遇陛下太早,陛下任臣太重,寵臣太深,臣功太高,跡太奇“五不可留為由,提出歸隱衡山。
所以,打仗亂,朝廷斗爭更亂,還是穿著白衣去山里安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