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的一天,河南項城的工作人員在地方調查的時候,發現了一位隱退幾十年的原國軍將領。人們對此人的經歷產生了興趣,這一查大家發現這位名叫王恩布的人,居然還是一位老資歷的國軍將領。
更令人沒想到的是,王恩布曾是寧都起義部隊中的一位高級將領,只不過他當年沒有選擇參加起義,最終與起義部隊分道揚鑣。
在當年還有一位叫馮安邦的人與他一起脫離了起義隊伍,他們二人都曾是起義部隊里的旅長,卻也因為自己的選擇,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1931年12月14日,國民黨第二十六路軍在江西寧都正式起義,董振堂等人領導的這支義軍,也成為紅軍未來的重要力量。
第二十六路軍的前身正是馮玉祥的西北軍第五路軍,在近代軍閥混戰時期,西北軍曾擁有著巨大的影響力。
馮玉祥依靠著強大的軍力一度控制了國內諸多省份,可隨著中原大戰的失敗,西北軍逐漸瓦解,大量的部隊被蔣介石趁機收編。
然而諸多西北軍官兵并不是真心擁護蔣介石,馮玉祥在發展勢力的過程中,一直與中共以及蘇聯都保持著緊密合作,許多中共人士得以進入西北軍中工作,他們通過政工宣傳工作,讓諸多西北軍將士了解到了革命思想。
趙博生、董振堂等人便是其中之一,中原大戰結束后,他們所在的部隊被蔣介石改編成為第二十六路軍,由孫連仲擔任總指揮。
不過這支部隊里絕大多數的將領都與中共關系密切,擔任參謀長的趙博生一開始就不認同與蔣介石合作,他與軍中的共產黨人在商量著該如何脫離蔣介石。
隨著蔣介石調第二十六路軍南下剿共,將士們對此都感到不滿,眼見時機已經成熟,趙博生等人便成功帶著部隊在寧都起義。
雖然大部分將士都支持起義,但王恩布與馮安邦等高級軍官并不愿意跟著起義部隊一起行動。
王恩布早年就在馮玉祥的第十六混成旅當兵,憑借著自己的能力,在馮玉祥的部隊里當了下級軍官。此后西北軍的實力越來越強,王恩布也跟著馮玉祥南征北戰,還參加了著名的北伐戰爭。
靠著自己的努力,王恩布得到了馮玉祥的提拔,一路升到了師長的位置。中原大戰后,王恩布跟著部隊一起投靠了蔣介石,部隊改編之后,他擔任了第二十六路軍二十七師八十一旅旅長。
作為西北軍中的老人,王恩布并不是非常認同中共的革命理念,趙博生等人在策劃起義的時候,也考慮到了這一點。
由于他是軍中的旅長,為了起義的順利,眾人在起義前夕想辦法控制了王恩布,將他軟禁在了一個酒樓內。為了防止他逃脫壞事,趙博生還讓手下的士兵把他捆了起來,等到起義成功后,趙博生等人這才釋放了王恩布。
畢竟大家都在軍中共事一場,趙博生等人也沒有為難他,放王恩布離開了蘇區。
除了他之外,另一位旅長馮安邦也是西北軍的老人,辛亥革命時期,馮安邦投到了馮玉祥的麾下。他作戰非常英勇,在討伐辮子軍的時候,馮安邦率部一馬當先,殺入北京城,驅逐了張勛的部隊。
此后,馮安邦跟著馮玉祥四處征戰,靠著自己的戰功,從基層將官升到了團長的位置。1927年,馮安邦又被提拔為第十六師第四十八旅旅長,到了中原大戰期間,他作為第二路軍的一員跟隨龐炳勛等人討伐蔣介石。
寧都起義發生的時候,馮安邦與王恩布一樣,并不愿意跟著革命的隊伍走下去。他也因此被剝奪了軍權,好在起義的戰士們沒有為難他,雙方協商過后,馮安邦與王恩布一起離開。
在他們走之前,趙博生還專門讓人給他們每人發了300銀元作為路費,馮安邦與王恩布離開蘇區后,又回到了孫連仲的麾下。
可經歷了這次的事件,第二十六路軍已經元氣大傷,失去大部分兵力的孫連仲只能縮編部隊。
馮安邦擔任了第二十七師八十旅旅長,并在次年晉升為師長,王恩布也在軍中擔任了要職。次年馮安邦一度擔任了二十七師師長,之后王恩布接替了他的位置。
到了1934年,王恩布選擇離開了部隊,帶著多年的積蓄回到了項城老家,此后他就一直過著隱居的生活。馮安邦則是繼續留在了部隊,抗戰爆發后他帶領第二十七師北上與日軍作戰,馮安邦的表現非常英勇,更是在守衛娘子關的戰斗中重創日軍,之后又參加了臺兒莊戰役。
1938年11月,馮安邦在指揮部隊向襄樊轉移的過程中遇到日軍的空襲,他本人壯烈殉國。王恩布在解放后因當年的事情受到了審判,1955年,王恩布最終因病離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