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武大極受歡迎的西方哲學史教授,被評為武大四大“名嘴”之一;
他也是第一個登上《百家講壇》講授哲學的人;
他的著作在豆瓣評分幾乎本本9分以上,紀錄片作品《地中海的輝煌》在B站播放后受到千萬好評;
俞敏洪說,他講課“風趣幽默,平易近人”。即使對西方文明再熟悉的人,也能從中收獲全新的意義;他,就是武漢大學哲學教授——趙林。
◎ 最有歷史感的西方哲學學者
趙林出生于1954年,在物質和思想都貧瘠的年代,他就迷戀上了最為“無用”的哲學。
作為恢復高考后的首屆大學生,心向哲學的趙林卻陰差陽錯地被武大歷史系錄取。后來不甘心的他又報考了哲學系的碩士研究生,考試成績很好,但卻被哲學系認為“思想不正確”而拒絕,只好繼續留在歷史系。而這,只是因為1980年趙林在《中國青年》雜志上參與了一次“潘曉的人生觀討論”,提出了與當時“正統”思想不符的主觀唯心主義觀點。
又三年,直到博士,趙林才如愿以償,進入哲學系研讀。而過去的7年時間里,趙林都在和歷史年份打交道,這讓他之后的哲學研究并不局限于形而上的概念,而是帶著歷史的厚重,以及對時代的思考和問題意識。正如趙林自己所說:“雖然那七年歷史非我情愿,但對我后來的哲學研究非常重要,讓我的哲學思想很強調歷史感和歷史背景。”
由此,趙林老師也終成了當下國內最具有歷史感的哲學家之一,他的《古希臘文明的光芒》《古羅馬帝國的輝煌》,無不是這種思想特色的展現。俞敏洪在讀過《古希臘文明的光芒》后說:“趙林把歷史作為一個主線貫穿到寫作中,使書的脈絡顯得非常清晰。如果是純粹做哲學的人,寫不出這種感覺。”
◎ 武大的四大“名嘴”之一
博士畢業后,趙林留校武大教授西方哲學。40年間,他從未缺過一堂課,遲到過一分鐘。他將新教改革先驅馬丁·路德在帝國會議上的發言視為座右銘:“這就是我的立場,我只能站在這里!”這種對哲學的熱愛,讓他將自己的心靈體驗和生命激情全部融入課堂;在他看來,一個教師在授課時如果不能感動自己,那也同樣不可能感動學生,講課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使命。
▲馬丁·路德
原本枯燥乏味的哲學課堂,經過趙林之嘴,就像聽金庸小說一樣過癮。他講蘇格拉底娶白富美做妻子的故事,告訴人們寬容和幽默才是經營婚姻的秘訣;他講富二代柏拉圖拋棄萬貫家財,浪跡天涯,建立自己理想王國的勵志故事,告訴人們,夢想總是要有的。
他的課堂永遠是滿的,即使是小眾的希臘文明課,也像春節買火車票一樣難搶。學生們將他評為武大四大“名嘴”之一,且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沒聽過趙林老師的課,就等于沒有上過武漢大學。”歷史學者許紀霖也說:“如果讓我推薦古希臘文明的最好講解者,我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你——非趙林莫屬!”
◎ 用腳步探尋西方文明
如果只讀書而不行路,就如終日困守書齋的蠹書蟲。趙林的哲學研究并沒有止步于書本,他曾先后十余次踏尋西方,走訪雅典、克里特島、邁錫尼、斯巴達等地,探尋的足跡從南方的克里特島到北方的科孚島,再到羅馬,只為用腳步丈量西方哲學之源。
就像儒家奠定了中國人的倫理精神一樣,基督教和古希臘、羅馬文化也一起構成了西方文明的三大根基,這也是趙林研究關注的重點。他的《基督教與西方文化》,與《古希臘文明的光芒》《古羅馬帝國的輝煌》一起構成了一套絕佳的“讀懂西方文明三大根基”之書。
站在歷史的廢墟上,趙林感受到的是與看文獻全然不同的視覺震撼和心靈撞擊,他將這些身臨其境的考察行走、朦朧抽象的邏輯概念,轉為鮮活生動的文學意向,展現在他的著作中。
他實地考察拍攝的紀錄片《地中海的輝煌》,在B站一經播放后受到上千萬人追捧。趙林認為,只有將這些實物與書本的知識相互印證,才能讓人更真切感受數千年前的文化氛圍和精神面貌,同時領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真諦。
定義現代文明的不是西方,而是西方之外的"他者"。正是西方文明與其它古老文明的區別,反過來定義了現代文明的本質。趙林認為,中西文明的根本差別在于,中國哲學關注人倫,西方哲學注重理性,而正是理性,最終帶來了現代文明。理性,不僅是中國文化中所缺乏、要彌補的,更是當下的社會所缺乏、要彌補的。
趙林曾在一次訪談中說:“如果人人都學哲學,這個時代一定是個瘋了的時代。”但是他又說:“一個人一輩子不一定要去讀哲學專業,但他照樣可以大量閱讀文史哲的著作,去思考文史哲的問題”,因為“人就是一種哲學動物,我們必須要思考哲學問題”。
在當下這個時代,人們只關注有用,而不去思考意義,社會只隨波情緒,而喪失理性,我們沒有比此刻更需要哲學思考、更需要理性與意義了。尤其是在中西文明激烈碰撞,中國處在向現代化轉型的關鍵期,哲學、理性、西方文明之源,更是我們需要讀懂的“他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