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深圳、杭州、蘇州等多地政府單位宣布接入DeepSeek(深度求索)大模型,推動AI在政務領域的應用,“AI+政務”引發關注。
“AI逐漸嵌入政務辦公、城市治理、民生服務及輔助決策等場景。”快思慢想研究院院長田豐表示,“AI+政務”可以提升決策效率。例如,湖北利川通過DeepSeek大模型與OA(辦公自動化)系統的深度融合,實現了政策文件秒級檢索、公文格式自動修正等功能,大幅提升機關辦文效率。
“AI+政務”還可以助力精準環境管控,借助多模態大模型,結合衛星遙感、無人機監控和公共車輛攝像頭等,實現對城市空間的感知分析,用于環保衛生、垃圾監管、用地沖突處理等。
不過,“AI+政務”領域也存在一些問題。聯通數字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楊海明坦言,目前,“一窩蜂”應用AI的問題較嚴重,“為了用AI而用AI”的現象較普遍。例如有些部門僅接入滿血版DeepSeek大模型后就宣布完成智能化工作,而對大模型后續能力提升、應用場景深入等都未作認真考量。田豐也直言,由于缺乏長期戰略規劃,“運動式”推進AI的現象也存在。一些部門缺乏持續運營“AI+政務”產品的能力。
一些政府部門采集的數據質量不高、更新不夠及時。還有些采集的數據多以自身為中心,未從市場需求出發,也沒有根據市場需求挖掘數據價值,導致不少數據閑置、浪費。田豐舉例說,交通事故現場數據對智能駕駛企業很有價值,但這類數據通常僅掌握在政府部門手中,較少反哺相關企業。與此同時,這些數據會被定期清理,導致數據資產未能發揮高價值。
田豐建議,政府單位制定涵蓋“AI+政務”應用的長期戰略,明確具體行動計劃,確保政策有效落實。同時,設立類似首席AI官的職位,發揮青年創新人才作用,提升公務員AI素養。楊海明建議堅持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一方面,聚焦實際問題,形成“AI+政務”應用的有效閉環;另一方面,聚焦實際需求,對政府側效率和百姓側需求進行深入研究,找到下一步發展方向。
針對數據難題,楊海明建議,由國家或開源社區建設一些標準數據集作為基礎,從技術層面對意識形態進行把關,“要像給學生提供規范教材一樣,給AI提供規范的高質量數據。”
提及數據基礎設施建設,田豐建議整合算力、網絡和能源等基礎設施資源,以市或多城市為單位構建AI算力中心和數據平臺,實現數據基礎設施資源的共享與高效利用。
“推動AI應用于政務時,可以先從高頻、低風險系統試點,再向中低頻、高風險系統迭代,建立賽馬機制,并推動經驗分享與復制。”田豐強調,“要鼓勵創新、包容試錯。”
楊海明強調,從隱私安全到倫理風險,從敏感數據泄露再到大模型幻覺導致錯誤判斷等,這些潛在風險也是AI用于政務時必須考量的問題。
來源:科技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