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已經變成了一門生意,考研考博甚至是窮人的陷阱。我那天看到一個話題,為什么現在研究生就業難于本科生?其實只要研究過教育的發展史,這個就很好理解。90 年代之前,教育的作用是提高全民基礎文化素質。怎樣讓大家心甘情愿去學習呢?灌輸一個觀念:好好讀書就能找到好工作,找到好工作就能賺大錢。然后體制內招聘設學歷門檻,問題迎刃而解。這個觀念一直伴隨我們進入到了 21 世紀。
現在教育變成了調節宏觀經濟的工具。我們的經濟發展得很好,就業崗位增加了很多,但是人口太多,社會承接不了這么多的就業需求,怎么辦呢?兩招。
第一招,讓學生延遲就業,原來是本科的現在去讀碩士,碩士的再去讀博士,以緩解社會就業壓力。
第二招,教育產業化。無論是民辦還是公辦,教育集團都有招生目標和創收目標,這你能受得了嗎?這一套教育體系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養活了多少學校和職工啊?用你的錢和你的時間為社會做出巨大貢獻。
我說一個更殘酷的現實,經濟發展并不需要那么多高學歷人才。如果大學不對就業負責,不對提高生產力負責,那讀書就是割韭菜。大學生培養得越多,以后會越來越麻煩,畢業生一年一年累積下來,就業只會難上加難。
肯定有人會抬杠,我們國家發展這么好,教育功不可沒呀,你怎么能一竿子打死所有人呢?
這確實沒錯,教育要為國家培養人才。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人才的培養和科研的支出就是來自于其他家庭省吃儉用交出來的學費呢?萬里挑一的天才享受到了紅利,那剩下的 9999 個人該怎么辦?
我并不是讓大家不要去讀書,而是要適可而止。其實普通家庭千萬不要去追求高學歷。這個世界就是一個草臺班子,工作就是為了賺錢。你以為高學歷人才的工作一定也很“高級”吧?
對不起,從基層做起,工資幾千塊,愛干不干,是不是這樣?各位碩士博士們別說了。
還有一個需要警惕的事情,為什么現在年輕人找不到工作?不是他們真的找不到,而是他們不愿意做,自視清高,自以為有了高學歷就不愿意彎下腰,反而是那些沒學歷的人,有錢賺咱就干了,踏踏實實過日子,那些夾在中間的人成了上層的墊腳石,最終淪為高學歷窮人。
一個人適不適合讀書,高中就能看出來了,最多你大學混個四年就趕緊去占個蘿卜坑。社會這堂課,所有人都得重新學起,人情世故、禮尚往來、會用辦公軟件、嘴巴甜、會說話,這些技能學校不教,但它們決定了你的未來高度。
最后給大家留一個思考題,既然學歷貶值這么快,那為什么有錢人還要讓孩子們繼續深造呢?告訴我,你的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