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月水電氣繳費,總覺得哪里不對勁,用得不多,賬單卻越來越高,找誰說理?
有人說:就多收幾毛錢,計較啥?可問題是,不是一戶多收,是全國一起被“割”,每人多一塊,全國就是上億,更別說,有些收費根本說不清,講不明,明明家里沒人,賬單卻照樣往上漲,明明是公用事業,卻像商人一樣亂設項目,偷著漲價。
那么水電費消耗如此快的背后隱藏著什么樣的原因?我們又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
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內
你有沒有注意到,每個月家里的水費電費都在“悄悄上漲”?不是你多用水了,也不是你多開空調了,是真有人在賬單上“做手腳”,最近,央視曝光全國多地水、電、燃氣亂收費、表計量不準、收費項目混亂,甚至有“偷表”、“假表”、“鬼表”的現象。
有人家水表沒動,賬單照樣飆漲,也有電費莫名“多幾塊”,打電話沒人管,更離譜的是,一些地方的公用事業單位,也就是我們繳費的對象,還是壟斷企業,說收多少就收多少,說你用多就用多,連質疑的權利都不給你。
馬大爺住在北京郊區,70歲了,和老伴住老舊小區,每月用水用電都極省。可每次繳費,總覺得不對勁,明明日常生活變化不大,賬單卻逐月上漲,從幾十到一百多,最近甚至接近200元,不是說智能表準,咋比以前人工抄還貴,馬大爺不解。
他不是個例。全國各地都在爆出“水電氣賬單莫名飆漲”的現象,有人家住了半年沒人,卻被收了近千元電費,有社區用水量明顯下降,賬單卻不降反升,有電表“自動跳”到異常數字,一查居然是后臺參數設置錯誤。
某地調查發現,一個小區中有近1/4的住戶反映水費、電費異常,絕大多數人從未主動查過賬單明細,因為他們“不會看”“看不懂”“看了也沒人管”,有位網友在網上分享自己父母家“水表莫名爆漲”的經歷。
父母出國兩個月,家里沒人,水表卻“自己轉”了70多噸水,物業說“可能水表問題”,卻拒絕更換,也不補償,有沒有想過,如果這套系統是故意的,那就是“算法收割”,這些問題,一旦打電話投訴,大多換來一句“我們系統沒問題”。
可誰在乎你那三五毛、一塊兩塊,問題在于,這不是你一家多收,是成千上萬戶一起被“默默多收”,每人多收一塊,全國就多收上億!這還只是賬單多收的情況。更有“公攤漏洞”:有小區電梯電費、地下水泵、景觀噴泉都攤到住戶頭上,業主每月“分攤電費”比自家用電都高,你說冤不冤?
水電氣,是老百姓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也是被稱為“自然壟斷”的行業。意思就是,這些行業沒有競爭,你想換一家供水、供電、供氣?根本沒得選,有教授就直言不諱:這些單位長期被壟斷,存在潛在的利益鏈條,習慣了“我說了算”,不怕你投訴。
而且水電氣企業掌握了話語權,他們掌控計量工具(水表電表)、制定收費項目,連價格標準都藏得嚴嚴實實,一般人根本搞不懂,比如:為什么燃氣表上顯示20立方米,賬單上卻收你25立方米?為什么“基礎費用”每月都要交,就算你一滴水、一度電沒用?
為什么一些“智能表”每年都要你“換表”交錢,這合理嗎,這背后有兩個問題:計量不準,表壞了、參數錯了、誤差過大,但用戶無法自查,收費不透明:每項費用都名目繁多,“管網維護費”“信息服務費”“遠程抄表費”,你搞得明白嗎?
一些地方的“換表費”居然也是強制性的,而且頻率高得離譜:新表3年一換,每次還要繳納安裝調試費用,你可能不知道,有些換下來的“舊表”根本沒壞,只是“被換”下來,重新歸入庫存,二次循環使用繼續掙錢。
而最讓人頭疼的是“表壞了沒人修,修了說你自己造成的”,收費照舊,有網友投訴“水表顯示負數”,物業一查說是系統問題,但還是要求業主先繳費再說簡直就是“你有理也先交錢”。
監管部門呢?過去常常“運動式執法”:有曝光才管,過陣子又“風平浪靜”,這讓不少居民開始懷疑:是不是這些亂象,其實早就成了潛規則?
面對輿論風暴,國家終于動手了,2025年起,全國多地開展水電氣專項整治行動:線索征集、計量排查、價格核查,輪番上陣,一些地方甚至公開呼吁居民舉報自家表有問題,有專家分析:要想徹底治理并不容易。
這是好事,但不能光靠“打一槍換一槍”,北京大學教授馬亮就提出了核心方案:要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監管機制,說簡單通俗就是:別等問題出來再補鍋,而是從源頭防范,一開始就不要讓這種事情發生才能有效杜絕。
具體怎么做?大體三步走:價格公開透明才不會亂收費,水、電、氣收費項目必須在政務平臺和小程序上公開,居民要知道自己每一分錢花在哪兒,而不是只看“總金額”,價格要統一!解釋要詳細,不能亂設名目。
圖片加載中…
過去人工抄表漏洞多,現在智能水表、電表普及,但也不能讓“系統說了算”,建議引入第三方數據校驗,比如居民自己能看到每小時用電量曲線,異常波動立即報警,這樣才能實現“處處留痕、事事可查”,不給他們“亂調參數”的機會。
別再停留在“整改通知”了,要立法,出強制性懲罰,多收一分錢,三倍返還,故意誤導居民繳費,吊銷經營許可,員工與設備公司、收費公司利益關聯的,立刻查清,這樣做,才會讓水電氣企業收斂一點,把老百姓當“客戶”,而不是“提款機”。
水電氣賬單不是小事,那是你每天煮飯、洗澡、點燈背后的隱形支出,是你辛苦攢下的養老金一分一厘在流走,要再說就多收幾毛錢算了,因為你忍的這一毛,可能是下一個“慣犯”的起點。
我們這一代人,走過票證時代、物資緊缺時代,也見證了今天“掃碼交費”的智能社會,可智能不等于蒙騙,壟斷不等于無法監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