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火藥味”又回來了。
聽筒Tech(ID:tingtongtech)原創
文|陳 柯
編|饒 言
本地生活的戰場,在沉寂多年后,再度硝煙四起。
最激烈的對抗,市場都知道。自年初以來,京東和美團的對決,火藥味頗濃。尤其是近日,京東和美團,更是直接隔空喊話,將戰火引向新的高度。
毫無疑問,今年互聯網公司的高喊高打,都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在互聯網行業增長放緩的當下,本地生活成為巨頭們爭奪的一塊高增長戰場。
畢竟,這個坐擁超3.5萬億元的市場,每年線上滲透率保持兩位數的增長,于整個電商行業及平臺玩家而言,都極具誘惑力。
這導致,本地生活的戰場正在上演這樣的敘事:美團長期占據霸主地位,坐于“鐵王座”之中;京東在今年直接進擊,試圖“復辟”;餓了么按照既定路線行進;抖快(抖音和快手)也保持強勢的爭伐姿態,各占一隅;甚至,還有諸如滴滴等,奇襲側翼、伺機而動。
在這場權力的游戲中,誰都想搶到那個“鐵王座”,戰火日漸升級。在戰場中,霸主的地位并非堅不可摧,崛起的新秀亦表現出驚人的實力,無論是防守、進擊,亦或偷襲,都讓戰局變得撲朔迷離。
顯然,本地生活已經進入深水區,新一輪行業洗牌或必不可免。誰在進攻,誰在防守?誰會倒下,誰將稱王?這場關于流量、變現、生態比拼的征戰,仍存變量,也遠沒有到達白熾階段。
熟悉的“火藥味”又回來了
互聯網行業,已經很久沒有如此激烈的火藥味了。
一個事實是,本地生活的絕對霸主,外賣、到店酒旅業務市占率都接近70%的美團,正在遭受挑戰。
眾所周知的是,在這個戰場,京東以高姿態直接撕開了正面沖突的口子。
對于外賣戰場,京東不可謂不高調。今年以來,從重新整合到家業務,到集中發力七鮮,再到同一天發布品牌動態,“0傭金拉商家、高單價搶騎手、靠補貼圈用戶”,京東高喊猛打,僅上線60多天,京東外賣就取得了日訂單量破500萬單的成績(截至4月15日)。
隨之而來,輿論戰日益升級。比如近日,京東再次發表公開信,稱“競對公司玩起‘二選一’游戲,強迫騎手不接京東平臺訂單。”京東還指出,“二選一”將直接降低外賣騎手16-25%的收入。
美團方則在當晚表示“系謠言”,并在官方微信平臺借用《倚天屠龍記》中九陽神功口訣反擊,“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
這輪混戰,作為上一輪外賣大戰的另一位勝利方,餓了么雖沒明面喊話迎戰,實際也沒躺平。
據業內人士告訴《聽筒Tech(ID:tingtongtech)》,借著大戰窗口期,餓了么已卷向AI新賽道。
比如,3月中旬,餓了么運用AI技術研發并上線了“全息盾”系統,進一步加強平臺對于門店和商品的合規性治理。4月初,餓了么面向商家側全量發布商家入駐AI助手,讓新商家的生意啟動更智能、更簡單。
實際上,從去年以來,餓了么就不斷強調,依托阿里本地生活的生態,做“不一樣的即時零售”。比如,用支付寶做導流扶持餓了么,用高德的“地圖+打車”服務去做本地生活。
不過,盡管阿里在本地生活布局最廣,但也增強了整合的難度。如何在分散的業務中形成合力,仍是阿里本地生活需要解決的問題。
市場的最大變量,或來自抖快方面的入局。
某種程度上,“內容分發”直接徹底改變了本地生活的競爭邏輯。如抖音,通過“短視頻+直播團購”打開到店餐飲和酒旅市場,并與外部平臺合作布局外賣試點;再通過旅游種草,整體沖擊了本地生活。
可以說,坐擁6億日活用戶,抖音正在用流量焚燒舊秩序。而內容驅動交易,成為傳統本地生活玩家不可忽視的勁敵。
快手方面最近的動向,也被市場認為,是一位被低估的本地生活選手。
今年4月中旬,在快手本地生活聚力大會上,快手表示,2024年,快手本地生活GMV同比增長200%,其中新線城市(三線及以下城市)GMV同比增長均超220%;2024年日均支付用戶數量同比增長100%。
而商家方面,以絕味鴨脖為例,2024年絕味鴨脖入駐一年,成交用戶就突破百萬。
一定意義上,這個增長數據不低,也說明“擅長低調做事”的快手正在和抖音一樣,利用流量和內容電商邏輯,生猛闖入這一陣地。
“等待機會”的,何止這些玩家,市場上,拼多多和滴滴也在各自的領域發力。可以說,一時間,為了爭奪本地生活這場“權力的版圖”,能上桌的、該上桌的,都沒落下。
為何再戰本地生活?
10年前,曾經的“外賣四巨頭”經歷一系列的合并收購,外賣行業最終回到了兩大巨頭(美團、餓了么)各自安好的局面。
10年后,沒想到的是,一眾玩家,仍然堅持殺入本地生活的腹地。
諸多的分析認為,背后的原因在于,在諸多戰場中,本地生活仍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據公開資料顯示,本地生活預計有一個超3.5萬億元的市場,但滲透率卻不足30%。尤其是低線城市,數字化程度更低。也即是說,這里藏著確定性的增量市場。
而結合了“高毛利”與“高頻消費”的屬性,本地生活確實能賺到錢。
比如,無論是外賣、到店團購,還是酒旅等,這些業務都具備高頻、剛需等特點,用戶黏性強,變現效率高。以美團為例,根據財報,美團外賣業務毛利率一度近30%,而到店酒旅也近40%,遠高于傳統電商公司。
而最近幾年,即時零售的加速,又給本地生活再加一把火。“需要就要買到,買到就要用到”,這種Z世代的新消費需求,讓生鮮、商超、醫藥等品類的線上化率快速提升。
這也是緣何此前京東、阿里、美團,都在加碼即時零售的原因。實際上,已然能看到的是,坐擁高頻消費場景,美團閃購已經成長為美團繼外賣后的又一增長故事。
實際上,本地生活的增量,也被以內容見長的抖快平臺驗證。
這兩家平臺,憑借短視頻與本地生活的天然契合,一定程度上給行業建立了一個新的競爭秩序,也吸引著傳統巨頭再戰本地生活。
比如,去年《晚點》就曾報道,抖音在2024年一季度的生活服務板塊銷售額已突破千億元大關,較去年同期增速高達100%以上。而快手,在新線市場的增速同樣超出市場預期。
在巨大的增量市場誘惑下,互聯網的存量市場顯得捉襟見肘。
在互聯網大廠業務中,一個公認的事實是,互聯網流量紅利已經見底,包括電商、社交,文娛在內的傳統業務增速幾乎無一例外都在下降,大廠們迫切需要找到新的增長力量。
這也解釋了京東這一傳統電商巨頭為何重返本地生活戰場,諸多的觀點認為,存量市場的壓力,是促使其高調入局的原因所在。
在某頭部外賣平臺內部人士大力看來,如今的京東,在傳統電商領域,已經陷入困局,“物流、供應鏈和品質保障,仍是京東的核心優勢,但用戶增長乏力、內容生態薄弱、新業務變現力不足這些問題,確實亟待解決。”
更重要的是,京東只是重拾了舊戰場。畢竟,京東憑借“供應鏈+即時配送”的組合,讓它在耐用品即時零售領域曾幾乎無解。
而早在2015年,京東就先于美團閃購成立到家業務,正式開啟了即時零售。去年,達達融入京東生態,原即時零售品牌京東小時達、京東到家整合升級為“京東秒送”。
“從目前的形勢來看,本地生活,確實是京東的最優解。”大力這樣分析,“坐擁達達130萬騎手運力,京東一拳打向外賣市場,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另外,大力認為,行業的生態,除了平臺的競爭之外,也是消費者用戶用腳投票的結果。
誠如大力所言,在一些商家和消費者看來,即便是本地生活玩家諸多,但截至目前,沒有一家平臺可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多快好省”。
比如,本地生活應用的初代用戶,網齡超15年,坐標北京的強哥就告訴《聽筒Tech》,“不管是美團還是餓了么,都多多少少有一些不足。”
實際上,強哥也開始轉戰抖快,“尤其是餐飲和酒店的到店消費,傳統平臺價格不菲的套餐,在抖快花200多元就能團到,可以說,買到就是賺到”。不過,強哥亦坦言,“這兩個平臺,可供選擇的東西還是太少。”
強哥承認,他對平臺并沒有忠誠度,“哪里便宜,哪里體驗感更好,就去哪里。”
而在大力看來,或許正是看到了消費者對場內玩家的訴求,也讓平臺覺得“有機可乘”,“增量市場誘惑與存量爭奪壓力并存、用戶需求分化倒逼服務創新等因素,這些都吸引了不同領域的巨頭,再戰本地生活。”
誰的終極戰場?
誠然,本地生活的增量,讓玩家們集體殺入。
但必須正視的是,本地生活這個戰場,歷來就不好打。畢竟,本地生活是以時間、倉儲和供應鏈鑄就起的城墻,這在上一輪的外賣大戰中已經得到市場的驗證。
僅以外賣行業為例,壁壘比預想的都要高。
眾所周知,外賣行業不僅需要極強的本地即時履約能力,對供給、需求、物流進行精細化的把控,還需要極高的地面能力。這也是為何此前諸多入局者在完成燒錢和補貼后,市場依然還選擇老玩家。
這也解釋了,在本輪本地生活的大戰中,美團和餓了么,為何保持“清風自來”的底氣。
而在大力看來,“本地生活市場的競爭格局仍在動態變化。今年,美團將持續守擂,餓了么靜觀其變,京東則在短時間內會持續加碼。”
另一位外賣玩家內部人士亦對《聽筒Tech》坦言,“歡迎新入局者,但希望是良性的競爭,與其打口水仗,不如做技術和業態革新,去真正扶持商家。”
實際上,技術和業態的革新,無論對外賣巨頭,還是電商公司來說,都是集體的焦慮。
《虎嗅》此前便這樣報道,“每每最后打掃市場份額的,不是友商,也不是補貼,而是新技術和業態。”
另有一些分析也認為,暗自發力的抖快,或更具想象力。大力就告訴《聽筒Tech》,“畢竟,于市場而言,抖快的新業態,或成為行業最大的變量。”
此前,亦有媒體分析指出,短視頻的到店團購業務已經威脅到外賣巨頭的核心利潤。比如,抖音在生活服務戰場領域,已經接連北部大區、南部大區,上線了一系列降低經營成本、扶持商家的政策。簡言之,抖音拿出了流量和現金優勢,手把手教商家入駐運營。
而快手方面,今年更自信地回答了進軍本地生活原因,且提出“新線城市+AI”成為快手本地生活增長的引擎。同時,快手還依托可靈AI的優勢,進行AI技術賦能。據透露,快手本地生活已經在AIGC賦能商家短視頻、直播內容生產提效等取得成效。
比如,2024年,已有超1萬家本地生活商家率先探索通過AI工具提升經營效率。餐飲品牌花寶街雞公煲,借助數字人進行24小時日不落直播,近一個月帶動超總數一半的GMV。
在大力看來,本地生活的趨勢,也正在從“交易導向”轉向“內容導向”。如解決履約問題,抖快或可能顛覆傳統本地生活巨頭。
同時,激烈的競爭也可能導致部分玩家退出或合并。如持續虧損的公司,或被市場合并、清退。
更重要的是,在場的玩家必須意識到,這本地生活場戰爭,不僅是流量之爭,更是生態、供應鏈和運營效率的全面比拼。
“長期來看,供應鏈與履約能力決定勝負,精細化運營能力解決留存,而下沉市場拓展率則影響終局。未來可能沒有輸家,贏家也必須建立在內容、交易和履約等綜合能力之上。”大力表示。
在一位商家看來,他們并不在意最終勝出的是誰,他們更在意的是,“誰能真正為商家和消費者著想。”
而于消費者而言,“強哥們”則喜聞樂見戰火的燃起。
“畢竟,見慣了平臺的坐地漲價,消費者并不歡迎一家獨大。各個領域,依托不同的屬性,百花齊放,或許能讓行業更加良性的發展。”強哥表示。
“凜冬已至,唯有適者生存。”這不僅僅是一位觀戰者的觀點。
可以預見的是,本地生活這場權力的游戲,戰火仍將升級,誰最終能奪得“鐵王座”,可能需要子彈再飛久一會兒。
(文中均為化名。)
(頭圖及部分部分配圖來自AI。)
參考資料:
1、《外賣“三國殺”,餓了么為啥靜悄悄?》,來源:虎嗅。
(聲明:本文僅作為信息交流,不構成任何投資參考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