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媒《BR》拋出“火箭休賽期應梭哈杜蘭特+特雷楊/莫蘭特”的交易構想時,整個NBA圈子炸開了鍋——這哪是補強方案?簡直是向聯盟其他29隊提前告知,下賽季他們將是總冠軍球隊了!按照這個計劃,火箭將組成特雷楊(或莫蘭特)+阿門·湯普森+狄龍·布魯克斯+杜蘭特+申京的“夢幻五虎”,輔以伊森等悍將,紙面實力直逼宇宙勇。但冷靜下來細想,這套方案背后藏著多少天方夜譚與致命陷阱?
先看第一筆交易:范弗利特+小賈巴里·史密斯+惠特莫爾+3首輪換杜蘭特。太陽若同意,相當于承認“杜蘭特+布克+比爾”三巨頭徹底失敗,進入重建模式。但火箭的籌碼真的誘人嗎?范弗利特的合同即將到期,小史密斯本賽季場均12.2分7籃板的數據平平無奇,相比前兩個賽季甚至出現一絲絲倒退。惠特莫爾是潛力股,但是打球太獨,三個首輪簽倒是價值不菲。不過對于火箭而言,辛辛苦苦重建了4年,真的舍得為了35歲的杜蘭特放棄這些資產嗎?離開勇士后,杜蘭特一事無成不說,甚至被譽為“拆隊專家”,火箭用未來換一個巔峰尾巴的杜蘭特,火箭真能賭贏嗎?
第二筆交易也很離譜:謝潑德+杰倫·格林+泰特+2個首輪換特雷楊或莫蘭特。老鷹放走特雷楊,灰熊放走莫蘭特,都等于宣告球隊進入重建,火箭的報價堪稱“搶劫”——謝潑德作為新秀尚未證明自己,杰倫·格林雖有場均21.3分卻效率低下(真實命中率54%),泰特更是邊緣輪換。兩個首輪簽也不符合兩人的價值。灰熊送走莫蘭特更無異于自毀長城——盡管他場外麻煩不斷,但25歲的年齡與場均27+7的數據仍是建隊基石。
即便交易最終奇跡般達成,這套“銀河戰艦”也難逃結構性矛盾。特雷楊或莫蘭特都需要大量球權,而杜蘭特的中距離單打同樣依賴持球開發。阿門·湯普森作為分衛缺乏穩定投射(三分命中率24%),狄龍·布魯克斯的進攻貢獻僅限于底角抽煙。更衣室權力分配更是災難——特雷楊與杜蘭特誰當老大?莫蘭特的刺頭屬性會否破壞球隊文化?火箭2年打造的防守體系可能會千瘡百孔:特雷楊和莫蘭特都是防守黑洞,杜蘭特橫移速度退化,申京護框能力平庸,僅靠阿門和狄龍補漏,恐怕很難支撐防守體系的運轉。
《BR》表示,火箭這套首發陣容比雷霆都猛,卻不知道,雷霆的成功建立在亞歷山大攻防一體、切特空間型五號位、杰倫·威廉姆斯全能鋒線的基礎上,全隊防守效率聯盟第一,三分命中率38.2%冠絕聯盟。反觀火箭構想中的陣容,三分投射嚴重依賴杜蘭特,而特雷楊亦或者莫蘭特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3分射手,屆時火箭的空間擁堵堪比早高峰的北京三環。一旦對手收縮防線,申京的低位單打和特雷楊的突破都將舉步維艱。火箭若梭哈后失敗,將徹底失去之后補強的籌碼。
火箭若想復制勇士王朝,至少需要三個頂級3D球員和一套成熟傳切體系,而非把五個需要持球的人硬塞在一起。歷史教訓血淋淋——2021年籃網三巨頭因傷病和球權分配解體,2025年太陽三巨頭被附加賽拒之門外,都在訴說同一個真理:籃球不是巨星連連看。
退一萬步講,火箭管理層真會如此瘋狂嗎?總經理斯通近年操作一直以“穩健”著稱:拒絕高價追哈登,選擇培養格林、申京等新秀,短期合同簽下范弗利特、狄龍等老將托底。這套策略雖慢,卻讓火箭從擺爛隊蛻變為西部第二。若突然推翻長期規劃,押寶34歲的杜蘭特和防守漏勺特雷楊,無異于親手炸毀親手搭建的大廈。老板費爾蒂塔雖財大氣粗,也難承受奢侈稅爆炸與戰績滑坡的雙重風險。
《BR》的構想看似美好,實則是脫離現實的“NBA2K式意淫”。真正的冠軍之路,需要耐心培育化學反應、打磨戰術細節、積累季后賽經驗,而非靠幾筆巨星交易速成。火箭若被這類建議蠱惑,恐怕會重蹈2013年籃網覆轍——掏空未來換老年巨頭,最終落得五年暗無天日。所以,與其幻想“杜蘭特+特雷楊”拯救世界,不如腳踏實地讓格林、申京們繼續成長。畢竟,青春才是最好的籌碼,而時間從不說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