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綰聞高祖崩,遂亡入匈奴。
盧綰聽說高祖去世的消息后,無奈只能率領兵馬投靠了匈奴。
丙寅,葬。己巳,立太子,至太上皇廟。群臣皆曰:“高祖起微細,撥亂世反之正,平定天下,為漢太祖,功最高。”上尊號為高皇帝。太子襲號為皇帝,孝惠帝也。令郡國諸侯各立高祖廟,以歲時祠。
丙寅日,安葬了高祖,己巳日,在太上皇的廟中擁立太子做了皇帝,大臣們都說高祖出生平民,卻撥亂反正,平定了天下,是大漢的開國君王,建立的功勞最多,應當尊高祖為高皇帝。
太子繼位為皇帝,應當稱為孝惠帝,命令全國各地的諸侯都修建高祖的廟宇,并且依照時令進行祭祀。
及孝惠五年,思高祖之悲樂沛,以沛宮為高祖原廟。高祖所教歌兒百二十人,皆令為吹樂,后有缺,輒補之。
等到孝惠帝繼位五年的時候,他想到過去高祖說過百年之后思念沛地的言語,于是孝惠帝便將沛地的高祖廟立為原廟,讓原來高祖教導過唱歌的那一百二十個小孩都做了高祖廟中的樂手,讓他們為高祖吹樂,日后如果這些人有損耗,便命人補全。
高帝八男:長庶齊悼惠王肥;次孝惠,呂后子;次戚夫人子趙隱王如意;次代王恒,已立為孝文帝,薄太后子;次梁王恢,呂太后時徙為趙共王;次淮陽王友,呂太后時徙為趙幽王;次淮南厲王長;次燕王建。
高皇帝有八個兒子,長子是庶出的齊悼惠王劉肥,次子是孝惠帝,是呂后所生,三子是戚夫人所生的趙隱王劉如意,四子是代王劉恒,后來被立為孝文帝是薄太后所生,五子是梁王劉恢,呂太后掌權的時候,將他遷徙到趙地,做了趙共王,六子是淮陽王劉友,呂太后時將他遷徙到趙地做了趙幽王,七子是淮南厲王劉長,八子是燕王劉建。
太史公曰:夏之政忠。忠之弊,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弊,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弊,小人以僿,故救僿莫若以忠。三王之道若循環,終而復始。周,秦之間,可謂文弊矣。秦政不改,反酷刑法,豈不繆乎?故漢興,承弊易變,使人不倦,得天統矣。朝以十月。車服黃屋左纛。葬長陵。
太史公司馬遷說夏朝的政治以信為主,而信的弊端就是有人不講誠信,因此殷商在消滅夏朝后用秩序來約束人的行為,秩序的弊端在于有人會尋找其中的破綻加以利用,因此周朝在消滅殷商后采用禮樂教化,禮樂教化的弊端在于人心變化太快,因此想要改變這樣的弊端必須要用以信為主。
三個王朝的制度是循環往復的,周,秦之間的亂世,可謂是禮崩樂壞到極點了,秦朝統一天下之后,不改變自己的制度,反而用嚴刑峻法,這豈不是很荒謬嗎?因此漢興盛起來,他來改變秦朝的不足,讓百姓得到了安穩,因此得到了天下。
漢朝以十月為一年的開始,皇帝的車駕用黃色來裝飾,旗幟樹立在左邊,高祖皇帝最后安葬在了長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